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湧現不少神童,他們之中有的如同方仲永,泯然眾人,有的卻像駱賓王,六歲寫下了《詠鵝》詩之後,依然才情不減,成為天下聞名的文人。其實,在宋朝,還有一位才子,曾經在七歲時做出一首詩,絕不遜於《詠鵝》。只是這首詩,雖然寫得精彩,卻並不太適合少年閱讀。

此人就是黃庭堅,他是蘇軾的學生兼朋友,也像蘇軾一樣,是中國歷史不可多得的全能型文人。他推崇杜甫,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對於詩歌的影響,他甚至超過了大文豪蘇軾。他的書法自成一派,被列為“宋四家”之一。雖然是蘇軾的學生,名列“蘇門四學士”之一,其實在當時與蘇軾齊名,被稱為“蘇黃”。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在年幼的時候已經展現了驚人的才華。童年時的黃庭堅,已經可以吟詩作對,在當地轟動一時。有一次,父親的朋友聚會,為了考教黃庭堅,讓他即興作詩。當時年僅七歲的他,毫不怯場,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寫出了這首《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這首詩最先出現在《桐江詩話》中,在前兩句中,描繪出一幅雲淡風輕的田園風光:遠遠看到牧童騎著牛在前村緩緩路過,他吹出來清幽的笛聲,被輕風從田壟上送來。這隨口的兩句詩,雖然只出現了牧童一人,卻如同開啟鄉村畫卷,讓人身臨其境。

尤其是“遠遠”二字,不但將焦點全部彙集到牧童身上,更暗示了四處的恬靜。生活的喧鬧和嘈雜,在這一刻全部蕩然無存,唯有那一份祥和寧靜,在讀者的腦海中揮灑不去。再加上“橫吹”的“笛聲”,隔著田壟也能清晰聽到,側面描繪出山村曠達。

唐詩無疑是詩歌文化的巔峰,然而還是有許多人始終認為,宋詩並不遜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唐詩長於抒情,宋詩則更善於議理。兩者相得益彰,各有千秋,不分高下。這首詩的作者黃庭堅,雖然當時只有七歲,卻在後兩句中,說得相當有哲理。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本該是繼續描寫鄉村生活,他卻宕開一筆,出人意料地寫出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長安的名利客,自然是那些爭權奪利的政客,他們的學識、才華、眼界,當然要比鄉下的牧童強得多。但是,黃庭堅卻認為,這些人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還不如牧童。

作為成年人看來,會對這兩句詩驚訝不已。我們知道,爭名爭利的人,這輩子過著算計的生活,也過著防止別人算計的生活。他們雖然享受過錦衣玉食,也掌握過生殺予奪的大權,然而,直到最後終究還是會失去一切。歷史上無數的風雲人物,在雲巔之中轉眼就掉到了谷底。

即便就算是功名利祿享用一生,那又如何?生活還是不如牧童那麼從容愜意。黃庭堅年紀雖小,卻明白了人生苦短的道理。他也以此表明自己孤傲不群,絕不同流合汙的態度。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那麼,為什麼這首詩,並不是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呢?這是因為,詩人都是激情澎湃的,並非科學家那麼嚴謹。黃庭堅在這首詩中,顯然還是過於偏激了。所謂“長安客”中,當然也有一心為民的好官,也有壯志未酬的忠義之士,並非個個都是精於算計的小人。多少人宦海沉浮,卻堅守著道德底線,堅守著當年的夢想。

另一方面,黃庭堅是天才,能寫出如此深刻哲理的詩歌。但又有幾個普通人能想得到,寫得出?甚至連讀起來,都怕會誤入歧途,陷入相對陰暗的立場。所以,這首詩還是要辯證地讀,才不會走極端。當然,你若讀懂了,相信也飽經滄桑,並不是當年率性而為的少年。

TAG: 黃庭堅牧童這首蘇軾名利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