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無名之輩,只因為請李白吃了一頓飯,而被後世熟知

說到李白,我們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詩詞可以說得上“名句恆久遠,千古永流傳”。

牙牙學語的孩童在啟蒙初期便會背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失意中的年輕人也經常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來勉勵自己。

甚至當我們在旅途中看見那些名山大川也會忍不住吟誦一句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他本是無名之輩,只因為請李白吃了一頓飯,而被後世熟知

我們都知道李白喜愛喝酒,每次喝醉後便喜歡作詩,他的很多佳作,就是在我們詩仙李白酒後完成的。但是他還有另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旅遊,用現代話說,他就是一名專業的“驢友”。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喜權勢,但是喝酒,作詩,走遍中國,卻是他一生都在努力踐行的事情,他與汪也倫正是在一段旅行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汪倫是唐朝年間涇州(今安徽)人,他為人豪爽,喜歡結交名仕,喜歡詩詞歌賦,尤其喜歡李白的詩詞,是一枚妥妥的李白粉。但是由於李白在詩壇聲名遠揚,二人之間差距懸殊,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親自一睹李白的風采。直到後來得到了李白要來安徽遊歷的訊息,不想錯失機會的汪倫便寫信邀請他,信中雲“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他本是無名之輩,只因為請李白吃了一頓飯,而被後世熟知

李白素愛飲酒,而且還是在十里桃花林中,在美酒,美景誘惑下,李白欣然前往。但是當他到達以後,眼前的景物卻讓人大失所望,哪裡有什麼萬家酒館,十里桃林,只有一潭湖水,和一家孤零零的酒館,李白頓時覺得受到了誆騙,但是汪倫卻不慌不忙的解釋道,這裡名為十里坡,這裡的潭水,名為桃花潭,所以是十里桃花,至於萬家酒館,是因為酒館的老闆姓萬,所以稱為萬家酒館自然也不奇怪。

李白本就是性情豪爽之人,聽了汪倫的一番解釋,不覺放聲大笑,於是便在此處停留下來,受到了汪倫的熱情款待,幾日之後,李白就要離開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便故意沒有告訴他,但是李白船隻要出發的時候,只見汪倫和鄉親們手拉手踏著歌聲而來,深厚的情誼,與古樸的送客方式,使李白大為感動,便寫下了這首廣為流傳的《贈汪倫》以此來表達與汪倫深厚的友誼與不捨得情義。

他本是無名之輩,只因為請李白吃了一頓飯,而被後世熟知

全文如下: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全詩語言簡練,只有二十八個字,但是卻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前兩句運用敘事的手法,在李白將要離去的時候,汪倫與其他老百姓踏著歌聲來為他送行,這裡要說一下,踏歌是唐代廣為流傳的一種歌舞形式,百姓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李白的敬意,這樣的送別形式也表現了李白與汪倫的友情是自由的,不拘小節的,汪倫與百姓們都是普通農民,所以李白在這首詩上採用了通俗易通的寫作手法,更使這首詩自然而又情真。

他本是無名之輩,只因為請李白吃了一頓飯,而被後世熟知

緊接著後半句的抒情,桃花潭水是如此的幽深,為下句埋下伏筆,這深不見底的桃花潭,觸動了詩人離別的情懷,桃花潭水水深千尺,卻不及汪倫踏歌來送別我的情義,詩人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以桃花潭水為參照,表達了友誼之深,情義之濃,生動形象又耐人尋味。

《贈汪倫》這首詩是我們少年時代就會背誦的一首詩,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只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卻不知道它背後這個有趣卻感人的故事,也正是這首詩讓汪倫的名字被人熟知並流傳後世。

宋代文人楊齊賢在《李太白文集》中介紹過,直到宋代時,汪倫的子孫後輩、仍然保留著這首詩,由此可見此詩對汪倫的重要程度,我想汪倫大概就是我們口中的別人家的粉絲了吧。

他本是無名之輩,只因為請李白吃了一頓飯,而被後世熟知

他是一個追求偶像成功的典範,逝者如斯夫,李白與汪倫被留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但是桃花潭卻因為這段珍貴的友誼而流傳千古,相傳潭邊汪倫墓碑文“唐史官汪諱倫也之墓“正是李白親自題寫,桃花潭也用自己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

我猜大家都想來看看這段千古友誼誕生的地方,以此來啟蒙後人,讓他們熟知這段歷史,熱情好客的陳村人更是秉著“迎四方貴客,招八方賓朋”的好客心態去傳承與發揚這段美麗的文化。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AG: 汪倫李白桃花桃花潭水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