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ditomano | MAKE PIANO EASY

願鋼琴教學的道路上與您同行!

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節奏的意義很廣,在音樂上,

節奏是音樂裡,音的時間長短和強弱。

在記譜法裡,節奏可被節拍(多少

「拍」

、幾

「拍子」

)具象化。

比如說華爾茲(圓舞曲),提起到華爾茲我們就會想到“蹦、擦、擦”的律動,意思是把“強、弱、弱”三個單位拍為迴圈的意思。

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然而拍子律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一個例外就是 -

郝米奧拉(Hemiola)節奏

它是透過對原有拍子(拍號)律動的改變,改變強弱拍點的分配,創造出一種新的拍子律動效果。

實際上就是節奏上的曖昧狀態。

其中一種手法就是 3/4拍(三拍子)的基礎上,製造2/4拍(二拍子)的律動。

按道理說,三拍子的律動(強弱拍點分佈),應該是這樣的:

若整首樂曲從頭至尾,

都是「強、弱、弱、強、弱、弱、強……」的律動,

沒錯(樂曲的律動)是很好掌握了,

然而也正因為這樣,樂曲拍子律動缺乏變化,稍微多聽幾遍就會覺得單調、無趣。

不妨回想一下,各種土嗨DJ版的歌曲。。。

沒錯節奏感是很強了,可是讓你聽幾百遍估計會瘋掉

問題是:拍子律動從頭到尾都一樣

不耐聽。

作曲家為了讓樂曲的律動豐富多變一些,會選擇在樂曲的一些片段裡,故意把既定的律動方式作出改變。

比如是這樣:

早在巴洛克時期以前的民族舞蹈,或是維也納作曲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已經在進行 律動重新分割 的各種實驗。

比如 莫扎特的其中一首奏鳴曲的片段:

把本應是三拍子的拍號,

筆者在譜例裡,加上了“虛線小節線”,

是經 郝米奧拉節奏 重新分割的「假想小節線」

左手的律動(四分音符 + 四分休止符)

造成的強弱拍點變化。

到了浪漫主義中晚期,又有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都可以稱為「郝米奧拉節奏大師」

以 德沃夏克第六交響曲 第三樂章為例:

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不妨一邊看著譜例(紅、綠筆標記),

一邊聽下樂曲開頭

能聽見快速的二拍子 → 三拍子的律動改變

另一例子有:

勃拉姆斯第二鋼琴三重奏Op。87

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你拍子都打不對,還怎麼學樂器!!(續)

同樣是作品的開頭,

交替出現了 三拍子、二拍子的律動

復調織體作品比主調織體作品 更難理解、更難聽懂的其中一個原因,

是前者的拍子律動變化更多。

小節線,往淺了說只是作為把音符分隔開,方便演奏者閱讀,僅此而已。

樂曲拍子律動的改變,賦予了樂曲「不一樣的煙火」。

TAG: 律動拍子樂曲節奏郝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