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寫意是一切藝術最高的要求和最終的目的。

【傳統的“寫意”說】

“寫意”、“大寫意”,作為中國畫的畫法由來已久。

“寫意”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策·趙策二》“忠可以寫意”,解釋為“公開地表達心意”。

它是超越時空的創造,使中國畫儲存並不斷加強和顯示著她“超以象外”的東方氣質。從先秦至隋唐,從隋唐至宋元,從宋元至明清,“寫意”一脈傳承,不斷超越:巖畫、彩陶清新本真的描畫;玉器、青銅神妙獰厲的遠古氣息;顧愷之飄逸若神的精彩絹繪;王維“凡畫山水,意在筆先”的論調;白居易《畫竹歌》“不從根生從意生”的言詞;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論顧愷之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雖筆不周而意周”;歐陽修“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畫畫意不畫形”的詩句;蘇東坡論吳道子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之說。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崔子範

名稱:《 延年益壽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寫意是一種精神】

寫“意”不僅是文人畫的形式,更是文人畫的精神,也是中國所有造型藝術的精神—包括工筆畫、宮廷畫、民間畫工畫和雕塑、裝飾畫,它們都是以表情達“意”為主旨的。在“形似”和“神似”之間,都是更強調“神似”,並且以“神似”為目標,

而所謂的“神”,是作者自己感悟而傾注了作者主觀“意”的成分,“不以目視而以神遇”,人的意就在其中了。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文學藝術提出的“寫意”是古今中外一切藝術中最透徹地揭示人類藝術目標的貢獻,古今中外無一例外。西方從遠古崖畫、彩陶,一直到現當代藝術也是如此,但它絕不侷限在一個畫種、一種材料、一種形式和表象。它是從技法上升深入到藝術本質的一種精神。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劉海粟

名稱:《 黃山天下無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所謂“意在筆先”,作畫之前,畫家對世界的總體看法,也就是他的整體的美學觀,早已凝聚胸中,是幾十年對世界的整體認知的積澱。觸景生情,南朝劉勰有“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言說,其實是隨時隨地對世界總體看法受到外界觸動從而引發新的看法,所以是生生不息的。不能侷限於一個故事、情節道具、民族服飾上,不能被這些表象吸引得眼花繚亂。要挖掘人與天地自然深層的關係,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和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和靈魂溝通一體的大的一種“意”。落實到一筆一畫,都是生動的有生命的。寫意的最高要求,一筆一畫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命的一次輪迴。因此,以寫意為精神的中國造型藝術大境界就是省略細節,關注生命的要害,直追形象之外的元神。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黃永玉

名稱:《 雙荷圖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大”是一種包含天地社會內容的縱橫觀照,“大”不是一個單向的,是與其他思維方式和其他藝術形式並列的。它是縱橫的、統觀全域性的、天地社會一體的。“大寫意”與“小寫意”不一樣,

“小寫意”是一種技法。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種宇宙觀。“大寫意”是一種縱橫觀照、是一種全面的、古今一體的宇宙觀。

它既是精神的,必然與物質相對應,但並不是虛無縹緲。“大寫意”不是物質,是“相對於物質世界的一種精神存在。如果把“大寫意”說成一個畫種、一種物質、一種實在,那它就成為一種形而下的畫法,是器層面的一個畫種、材料和方式而已。

【寫意是中國藝術的靈魂】

不僅造型藝術,所有的中國藝術都是寫意的:音樂、戲曲、詩詞莫不如是。一定的曲牌、詞牌、表演動作都有一定的格式,都代表一定的形式。比如京劇的表演:鞭子一揮就是幾千裡,兩手一合一插就表示“關門”。中國人把一定的內容、形式概括為“程式”,也成為“程式”,即不以描摹具體的物件為目的,而是藉助這個約定的程式來寫“意”。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秘修斌

名稱:《 奮追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所以可以說,

“寫意”是中國藝術的傳統,是中國藝術的精神、核心和靈魂。

孔子早就有“聖人立象以盡意”(《周易·繫辭上》)的說法;《莊子?外物篇》也有“得意而忘言”之說;衛夫人在《筆陣圖》中也說:“意後筆前者敗”、“意前筆後者勝”;王羲之也說過:“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晉王右軍自論書》)。中國的藝術觀從來都是輕“實”重“意”,留下了許多諸如“意境”、“意象”、“意態”、“意趣”、“意緒”等精闢的語彙。還有“意在筆先”、“意在言外”,都是表達中國人對“意”的追求付諸語言和思維的結晶。

【中華民族是一個寫意的民族】

中國是寫意的中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寫意的民族。寫意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中國人的思維特徵就是“意”的思維。它講究“悟道”,“朝聞道,夕死可矣”。中國是一個從社會學經驗出發的民族,沒有純科學概念,在更大的範疇內不屑於經過嚴密的科學或邏輯論證。這個民族特有的穿越表象透視本質的品質使得能夠“不以目視而以神遇”,神會於客體的功能優秀於其他民族。因此,中國人透過經驗或直覺得出的結論,西方人可能要在實驗室或書齋裡經過漫長的推理、檢驗才能得出,比如中醫。中國人思考的東西“大”而模糊,西方人思考的東西“細”而清晰。中國藝術以社會學為基礎,

西方藝術以科學為基礎。細有細的好處,大而化之趨於化境,混混沌沌,無極無際,更接近藝術的本質。西方沒有“無”的概念,更無“無極”的認識,一切企圖經過論證達到所謂的“科學”,其實這種科學本質上講是最不科學的。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謝天賜

名稱:《 荷花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大寫意是一種觀念】

中國人對“意”是非常重視的。“意”就是一種情意、一種意思、一種思想、一種想法。在繪畫中的“寫意”是透過“象”來表達的。所謂“立象以盡意”

“象”與西洋人講的“形”不一樣,他們講“形”,中國人講“象”,但在中國“象”、“形”都有。“大象無形”,“象”指的是“大象”。大象是無形的。中國人的“象”是超越西洋人的“形”的。“形”是可看的,“象”是超越這個可看的自然,而最後造出來的“形”。

大寫意是一種天才。簡言之,就是人和天地自然的合作。在作畫過程中,隨時把天地、時間、溫度、氣壓、溼度、聲音、光線、季節,包括風雨,所有生存環境中能感受到的偶然巧合充分利用,主觀地、主動地和被動地將可操作和不可操作的結合起來,突然出現神來之筆,超出人力所能把握的效果,是為天才作品。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劉寶申

名稱:《 楓葉蘆花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若繪畫中沒有神來之筆,是因這些因素沒有巧合。如果巧合了,就可能出現天才作品。國運、時代、經濟、人緣,畫家的身體、知識、狀態和國家、時代、季節一切因素偶合到一起,可能是天才作品誕生的絕佳時機。

因此,“寫”是一個重要的創作過程和生命過程。

中國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

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和日常的書寫工具都是毛筆。毛筆這個柔軟的工具給繪畫過程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在落筆之前甚至是不能完全預知其效果的。筆、墨、紙的效能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落筆時的精神、情緒和體力狀態都會在畫面上造成細微的差別。

中國畫有即興性,誰也不能畫出兩張完全相同的畫:時移、地移、氣移,畫也就移。

因此,中國畫講究一氣呵成,不能間斷。西洋畫可以在鉛筆稿上落筆,而中國畫在落筆之前面對的是一張白紙;西洋畫可以塗改,而中國畫一筆敗筆就只好重來。因此,中國畫更強調“寫”的“過程”。抵達同一個目的地,坐飛機和走路的過程體驗是完全不同的—“寫”就是行路和體驗,有過程意義,有節奏感,有生命感,書寫的是作者當時的瞬間狀態,是當時的“意”。

中國畫為什麼需要 “ 大寫意 ”!

作者:葉瑞琨

名稱:《 山水冊頁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從實踐上講“大寫意”,我們的象形文字,就是最早的繪畫。發展成後來的巖畫、彩陶、玉器、青銅器,都是古代的美術,及至進入到平面繪畫。從出土的墓室壁畫上可以看出,在魏晉時代,中國人就追求“大寫意”。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人大於山,水不容泛,完全是一種浪漫主義。唐朝的繪畫,以肥為美,其實就是寫大唐之意。宋元的繪畫,技法很發達,故離現實相對遠,更是一種寫意。清代的石濤、八大山人,抒發的是一種情緒,到了齊白石,紅花墨葉,都是“大寫意”。

因此,中國寫意畫跟中國書法一樣,從寫實到寫心,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具體到某一個畫家,都會隨情緒與畫外因素的影響,甚至隨天氣的變化,而表現出一種不同的精神狀態。

這就是繪畫中的“大寫意”,它是世界藝術的極致和峰巔。

往丨期丨內丨容

“翰墨銘初心 賦詩頌黨恩”咸陽市政協系統慶祝建黨100週年書畫作品交流展在清渭樓美術博物館開幕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由著名收藏家郭峰投資建設、著名建築師張錦秋擔綱設計

館中藏有歷代書畫精品萬餘件,設有中國古代書畫展廳

中國近現代書畫展廳、中國當代書畫展廳

館內收藏的1500餘幅趙少昂作品

更是彌足珍貴,享譽中外

關注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帶你欣賞書畫佳作與古今藝術大家進行一場心靈交流

古今名家,風雲際會

探索畫中之意,傾聽畫外餘音

TAG: 寫意大寫意清渭樓一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