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行善才能算是積陰德?

怎麼行善才能算是積陰德?

信奉道教,第一件事教會給人們的便是“勸善”,即是以《太上感應篇》中提到的“語善、視善、行善”之三善作為為人處事的根本,在生活中發善心、為善行,去做一個善良的人。

怎麼行善才能算是積陰德?

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修行內容,即“陰騭”,亦或者稱“陰德”,是說在外人看不到的時候你自己是否還能發善心、做善事。

也許有人會藉此發問,講“陰騭”與“陰德”,是不是就是在強調私下裡暗暗做好事,不需要讓他人知曉呢?若要回答這個問題,則先要明確道教所講的“陰騭”之“陰”的兩個層面的解讀:

一是在他人不知曉的時候、見不到的地方,依然能夠從內心生髮出與人為善的想法,生慈悲念,發度世情。不求自己做的善事被人誇讚,只為自己的一個善念能夠多救度一個生靈。此善,是為真善。

二是陰騭之“陰”,是在上一條不為他人所知的前提下,更加強調不違背自己的本心。為此若加一層宗教意義上的指向,即是在強調不欺瞞暗中監察的神明,從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身心不二的修行大旨。

從上面兩點我們看出,判斷是否屬於陰鷙的兩個標準:一、做善事是否刻意追求被人知曉;二、做善事是否發自內心,還是為了追求積陰德。兩者缺一不可。

怎麼行善才能算是積陰德?

道教以陰鷙之說立法說教的原因是祖師深明世人皆愛好顏面的本性。若有人會打著“善”的名號沽名釣譽,明處是“大善人”,私處卻是在謀求自己的私心小利。如此之人,不能稱作是“善”。若有人做了善事,卻四處炫耀,如此之人,不能算作是行陰鷙。

真正考驗一個人是否有信仰、有修行的,則是其在獨處的時候,是否還能夠發自內心起善心、生善念、行善事。如果是帶著目的去做善事,為了追求積陰德而去做善事,這樣的善,即便不被人知,也算不上行陰鷙,因為他不是發自內心的善念。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希望各位善信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TAG: 善事陰騭陰鷙陰德發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