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舊時在我國民間,很多人家都會在廳堂供奉

“天地君親師”

牌位。

有的是在黑色木牌上用金字漆書,有的是用紅紙書寫後貼在牆上,還有的則是裝裱成卷軸懸掛起來,不一而足。

直到今天,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有的人家仍在供奉“天地國親師”牌位。

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天地君親師”牌位

通常,在“天地君親師位”的兩側,還會書以若干神名,如:

招財童子、利市仙官、福德土地正神、九天東廚司命灶君、三官大帝、關聖帝君等,甚至還有觀音菩薩、如來佛祖等。

當然,一般還要寫上自家的祖神,比如“王氏堂上歷代宗親”、“張氏門中歷代先祖”等等。

此外,還會配以一幅“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歲燈”或“天高地厚國恩遠,祖德宗功師範長”之類的對聯。

對於“天地君親師”五個字的寫法,也極有講究——

“天地”二字要寫得很寬,取天寬地闊之意;

“君”字下面的“口”必須封嚴,謂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亂開;

“親(親)”字中的“目”不能封嚴,謂親不閉目;

“師(師)”字不寫左邊上方之短撇,意思是師不當撇(撇開)。

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天地君親師”紙質牌位

那麼,廣受中國人祭拜的“天地君親師”五字牌,是怎麼來的呢?

學者們一般認為,“天地君親師”的思想始於戰國末期大思想家荀子。

《荀子·禮論》雲:

“禮有三本:

天地

者,生之本也;

先祖

者,類之本也;

君師

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荀子在這裡列出了禮制的三個根本:首先是天地,其次是先祖,再次是君師。沒有天、地,萬物就不能生長;沒有先祖,人類就無所出;沒有君、師,國家就不能治理。

所以荀子主張要“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隆君師”,是謂“禮之三本”。

也有學者指出,在更早的《國語·晉語》中,就有云:“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生之,

教之,

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

可見,這種思想的發端其實是很早的。

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荀子

不過,從目前所見文獻來看,

最早將這五個字正式排列在一起的,則是東漢時期的道教經典《太平經》

,其中出現了

“天地君父師”

的說法,與後來廣為流傳的“天地君親師”,僅一字之異,其實已無本質區別。

所以道教學者認為,“天地君親師”之說源於道教,也即《太平經》。

至於“天地君親師”是從什麼時候在社會上流傳開來,成為人們祭拜的物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徐梓

先生認為,是在明朝中後期。

他指出,

到清朝雍正皇帝時,頒佈《諭封孔子五代王爵》,第

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

,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尤其是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

從此,“天地君親師”就成為風行全國的祭拜物件。

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雍正皇帝

而揚州大學教授

車錫倫

先生則認為,

“天地君親師”五字牌很可能是由明代民間教團首先提出,併為鄉土社會所普遍接受。

具體來說,明正德初年,士兵出身的

羅清

創立

無為教

(又稱羅教),提出“報五恩”(或“報十恩”)的教義,即:“一報

天地

蓋載恩,二報日月照臨恩,三報

皇王

水土恩,四報

爹孃

養育恩,五報

祖師

傳法恩”。

羅清的弟子將這“五恩”概括為一偈頌:“

天地君親師

,行藏原不昧;古今聖賢道,動靜自分明。”

車先生認為,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天地君親師”五字牌的最早出處。

無為教之後的許多民間教團,都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比如,與無為教有直接繼承關係的青幫,在開“小香堂”時,供奉的主神牌位就是這個五字牌。

因此,車先生指出,“天地君親師”雖源於荀子的“禮之三本”說,但經民間教團提出和供奉後,其內涵卻發生了變化,比如

“師”便指“祖師傳法”,帶有幫派的意味

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舊時民間幫會

辛亥革命以後,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國家不再有“君”,人們於是把“天地君親師”改為

“天地國親師”

,以國家取代了皇帝,並將這五字詮釋為:

“天地造化我,國家護衛我,親人養育我,老師教導我”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五字牌,往往寫的是“天地國親師”,而非“天地君親師”。

舊時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緣於雍正皇帝,還是民間幫會?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援!】

TAG: 親師天地先祖牌位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