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華州東西澗峪——(二)西澗峪

作者 邵拉雄

西澗峪進山路原在河東,後改水庫西邊半山腰。入峪二三里,是包穀地、稻地灣,行五里有一峰河西聳立,如古代獻茶仕女,再前一峰,如仙掌伸指。又行一里,河東一峰,白石片片,青巖裸露,每逢雨天,水從山上滾坡而下,流水飛濺,條條瀑布,滿山高懸,真是一個瀑布山。瀑布山南一里,有東回區和西回區。西回區有幽靜美麗的農家小院,屋後山樑上松柏森森,門前石橋下流水潺潺,路旁竹林密密麻麻,構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畫卷。西回區上行二里到全草,全草是西峪村村民委員會和學校所在地。河西一塔狀小山,筆直稜線,刀劍峰尖,因老鷹常在山尖伺機捕食,當地人叫鷹山。這裡是否為古志中的英山所在地,值得考證。學校東靠山樑,有羊腸小道可通東澗峪,附近的小溝內有奇異的棺形巨石。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西澗峪景色 三人行攝

全草上行五里,河西一道60多米高的山樑中,有一直徑8米的山洞,河水從洞中穿流湧出,飛下山崖,形成一道10多米高的瀑布。從山樑東面透過洞口西望,青山白雲,別有洞天;從山樑西面透過洞口東看,農家小院,頗具特色。20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要高山低頭,河水讓路”,山裡人開山鑿石,留下了這一人造瀑布。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西澗峪人造瀑布 三人行攝

繞過人造瀑布上行一里,河西一小岔叫盼溝,1933年7月,紅二十六軍南下失敗,在渭華一帶隱蔽鬥爭,劉志丹等七八名紅二十六軍骨幹曾在盼溝隱蔽,山民王振海一家人為其送飯、送水,長達半月之久,使其度過艱難。

盼溝上行二里,河西有金斗崖。再往南經北溝、南木溝,河水忽然從東向西拐成“Z”形大彎,這段河道叫石門灣。石門灣盡頭的河谷叫石門底。沿“之”字形彎路,在綠樹白花中悠然而上,至半山腰,一個精巧奇特的石門橫在眼前。順石門北側光滑大石條鋪成的15米長的坡道走近石門,仔細觀看,石門底寬1。75米,兩邊岩石壁削直立,稜線明顯,上下一線,略無缺處,下方有開鑿痕跡,使上下寬窄相等,門框高5米。上方原有巨石靠壓,作為門楣,使石門顯得完美無缺。20世紀80年代,楣石垮塌,留下遺蹟。當年曾有小廟和石碑,每逢初一、十五,上香者絡繹不絕。如今小廟、石碑已無存,僅留神龕殘柏。門洞正南是懸崖古柏,秦嶺諸峪,石門甚多,形態各異,誠如西澗峪石門之秀美規整實屬罕見。縣誌詳載:“又上二十里為石門,大石倒壓於上,下復以大石支柱,厥門雖隘,取道甚便,魏君建昌(高塘鐵里人)開鑿之成績,弈世猶存也。”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西澗峪石門 龍攝

石門南北的盤山路叫石門盤。過石門向東順山坡上行,再下至河谷,溯流而上,行一里,河西有趙公岔,因趙公墓而得其名,墓主何人,有待考證。趙公岔以上是米湯河,經米湯河上行至兩岔口,這裡距峪口十九里。河道里柳蔭覆蓋著汩汩流動的溪水,山坡上開滿了爛漫山花,東西兩岔交匯處,有一座小平房顯得十分幽靜。北面有多稜紅崖,其上一峰,如同一尊威嚴大佛,莊重站立。下面山崖有幾個凹形山洞,較大的一洞叫大戲臺,20世紀60年代,這裡常有文藝演出,幽靜深山熱鬧非凡。

兩岔口向東有東岔。東岔又分燕岔溝、乾溝和大虎溝,在大樹地附近有擂鼓潭。志書中記載:“(入峪)三十里為擂公潭(或曰雷公潭),懸泉濺珠,雷激電掣,深山中值茲奇境,殊甚欣賞。”從擂鼓潭順小溪而上,可到東岔堖,海拔2403米。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西澗峪景色 歲月如歌攝

兩岔口向西進入西岔(又名胭脂岔)。西岔口崖面壁立,高約100米,南北長150米,光滑平直,寸草不生。西岔河西由北向南依次有野峪、賊盜溝、漫家溝三條較大的分支,河東有葉家溝。

野牛(峪)峽全長一里多,峽口朝東(東峽口),入口處僅寬3米。即使天氣晴朗,峽內也難見到陽光,黑乎乎,陰森森,兩邊山崖高200多米,平均距離卻只有五六米遠,直上直下,筆陡筆陡,又高又陡又窄又暗。站在河心石上向外張望,峽口如一道長線,峽外山巒,披著陽光,毓秀非常靚麗,峽內揹著光亮,特別陰暗,一明一暗、形成強烈反差。順著峽谷緩慢前行,兩邊崖壁直稜稜、光溜溜。淙淙流泉在幽谷迴盪,曲曲小徑順小溪延伸,冷清清,靜悄悄,有的路段還用木料架起小橋,踩上去不時發出“咯吱一咯吱”的響聲。在這裡人可慢慢體會曲徑是如何通幽,靜謐是如何生奇。

西峽口,陽光由外而裡映照出兩邊崖壁,層層稜線,清晰可辨,構成薄厚均勻的千層崖,如刀切斧劈般整齊。千層崖呈黃褐色,上有蒼松翠柏與藍天白雲相接,下有曲徑小溪和峽谷內外貫通,中間形成一道狹長的豎直墨線,將懸崖立茬切斷。遠望峽谷,恰似一座雄偉關隘。縱觀野峪峽全貌,其高、其窄、其長、其幽、其奇、其特,實屬罕見。人行其間,聞花草芳香,聽清泉吟唱,看四壁皆空,望藍天一線,清爽幽靜。峽谷以西,地方遼闊,峪深三四十里,林木一眼望不透,楊樹、樺樹粗壯者可達一摟。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西澗峪景色 歲月如歌攝

野峪峽口順西岔繼續上行至賊盜口,這裡很早以前是一條相當繁華的街道,後被大水所衝。據說,賊盜溝內還有蛇洞,洞中有蛇數百條。賊盜口以上是葦園,距石門十五里。葦園附近的大葉溝內,路東山腰有一座兩個對接而未相連的弧形山峰,遠遠望去,像一座中間斷開的橋樑,“斷橋”之上長有濃密松柏,非常奇特。相傳,劉秀被王莽追趕,戰馬到此山崖,前是懸崖深谷,後有大軍追殺,當此危機關頭,眼前忽然長出一段山崖,長著長著,漸與這邊山崖接近,戰馬急促嘶鳴,騰空而起,一躍到達對面山崖,莽軍追來,無可奈何。劉秀逃過一劫,遂留下“斷橋”這一奇觀。

河道中還有一塊兩丈多高方圓三四丈的巨石,中間從上到下齊茬斷裂開來,人稱劉秀試劍石。據傳劉秀大難不死,憤恨難消,坐在河心磨礪寶劍,磨好後想試利刃,正好眼前一石,遂揮劍劈石,立時兩斷。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西澗峪景色 歲月如歌攝

漫家溝口南邊路旁有險要懸崖,懸崖之上有一高屹瘩名叫黃土包。黃土包以上有乾溝和漫家溝。從漫家溝上行到春岔口,春岔口以上的河道屬西春岔,西春岔越往上水越小,順水而上可到上莊子。上莊子原有一戶人家,今已遷走,下至葦園十里,上至澗峪嶺也是十里。這一帶的密林中長滿白樺樹、鐵姜樹、老椴樹和黃蠟樹,林間夾雜著一叢叢枝細葉茂的掃帚,鬆軟油黑的枯枝敗葉中埋藏著菖蒲、豬苓等中藥材。

登上澗峪嶺頭,站在巨石之上,頭頂藍天白雲,腳下兩股細流分別向西北順澗峪流入赤水河,向東南經洛源(兩岔河)流入南洛河。望嶺北,東西澗峪如雙龍出山,渭華起義紀念塔的英態雄姿赫然入目,渭水銀帶、關中碧野的壯美畫卷盡展眼前。看嶺南,洛南、藍田群山連綿,崗巒不斷,嶺下有一村莊,群山環繞,中間平坦,屋舍片片,炊煙裊裊,秀美異常,這就華縣西南前哨——華臺子。從澗峪嶺向東南穿林下溝十五里,出槽口就到了華臺子。

【尋找最美鄉村】華州東西澗峪西澗峪

群山叢林中的華臺子 北冰洋攝

華臺子,西北上嶺十五里,加上西澗峪七十里,出峪共八十五里,屬西峪村第七村民小組,有40多戶,200多人。這裡地處在華縣、洛南、藍田三交界,中間平緩,周圍山明水秀、綠蔭覆蓋。一條小河從西南藍田境內流來,從土坡底穿過,向東南拐彎入洛南境。華臺子共有三臺,三臺呈品字形,鄒家臺有10多畝土地,三戶人家,向西翻梁是藍田縣的周家臺,東有水渠溝槽和洪家臺相望。洪家臺也有10多畝土地,住著四戶人,東行三里,與洛南縣洛源鎮黃家院連畔種地,向北翻梁行十里到姜家溝(屬洛南),再向北五里就東澗峪的黃村。洪家臺向南翻梁走一里多路就是華家臺。

華家臺有20多畝土地,30多戶居民。三臺鼎立,相互依存。土地廟基一棵巨松,高15米,直徑1米,主幹粗壯筆直,兩人合摟抱不到頭,針葉濃密覆蓋,四季常青,更顯華臺子鍾靈毓秀之氣。

原文來源:區政協文史資料《毓秀華州》

原文作者:邵拉雄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TAG: 石門西澗岔口山崖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