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周墓葬制度

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周墓葬制度(6M,334頁),印群,2001

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周墓葬制度

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周墓葬制度

此書是“東方歷史學術文庫”叢書之一。

“東方歷史學術文庫”叢書,關於歷史的是絕大多數,考古的較少。

目錄

序言……。朱鳳瀚 1

緒論……。1

第一章 黃河中下游地區東周墓葬資料分析…….7

第一節 王畿及其附近地區……。9

一 中州路墓地……。9

二 上村嶺虢國墓地……。11

第二節 晉地……。13

一 後川墓地……。13

二 上馬墓地……。14

三 長子墓地……。15

四 長治分水嶺墓地……。16

五 中山王陵園……。18

第三節 齊魯地區……。20

一 魯故城墓地……。20

二 齊故城墓地……。21

第二章 墓地制度…….24

第一節 墓地制度之含義及氏族墓地的發展……。24

第二節 《周禮》等文獻中所見墓地之型別與制度……。27

第三節 商、兩週時期的墓地制度概述……。31

一 商代墓地制度……。31

二 西周墓地制度……。37

第四節 東周時期墓地型別的探討與傳統“公墓”制度的瓦解……。42

一 春秋時期的墓地型別……。42

二 戰國時期傳統“公墓”制度的瓦解……。51

第三章 墓向與葬式…….59

第—節 《禮記》等文獻中關於墓向之記載及考古所見東周以前的墓向……。59

第二節 東周時期中原地區的墓向……。65

第三節 東周以前的葬式……。71

一 我國史前時代的流行葬式及其各自的含義……。71

二 商、西周時期的莽式……。81

第四節 東周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葬式……。87

一 先秦文獻記載……。87

二 考古所見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葬式……。89

三 考古所見戰國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葬式……。99

第四章 墓葬結構…….104

第一節 有關墓坑與墓道的文獻記載……。104

第二節 東周以前的墓坑與墓道……。108

第二節 爾周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墓坑、墓道和封土墓及墓上建築……。123

一 東周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墓坑和墓道……。123

二 東周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封土墓及墓上建築……。138

第五章 棺槨制度…….152

第一節 先秦文獻關於棺槨制的記載……。152

第二節 考古所見東周以前的棺槨制度……。154

一 新石器時代棺槨的出現……。154

二 商、西周時期棺槨制的形成與發展……。157

三 考古所見東周棺槨制度……。167

四 從考古發現看先秦文獻所載的棺槨制之年代……。177

第六章 隨葬禮、 樂器及車馬制度…….181

第一節 東周以前的禮、樂器及車馬……。181

一 史前時期的禮器和樂器……。181

二 商、西周時期隨葬禮、樂器及車馬制度。。。。。184

第二節 東周時期隨葬札、樂器及車馬制度。。。。196

一 春秋時期隨葬禮、樂器及車馬制度……。196

二 戰國時期隨葬禮、樂器及車馬制度……。221

結語……。244

附表……。255

附圖……。277

主要參考文獻……。290

後記……。306

作者介紹:(來源於中國考古網,原文註明更新於2013年3月8日)

1965年6月,我出生于丹東鴨綠江畔。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攻讀於泉城濟南,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在山東大學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博士生階段是在天津南開園度過的,於香港迴歸之際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後赴京城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工作站,出站後在考古所工作至今。

1999年秋冬季,我參加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發掘;2002年夏秋季,帶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北京隊積極參加對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遺址的考古發掘,該次發掘是九十年代以來北京考古發掘出土西周青銅器最多的一次;同年帶領北京隊參加長江三峽遺址搶救性發掘,發掘西周、東周及漢代遺存;2003年春至2004年初,參加殷墟安鋼工地搶救性發掘,發掘了大量商代墓葬、灰坑、房基等,後又參加發掘簡報及報告的編寫。自1998年起,我即參加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國考古學》(兩週卷)的撰寫,獨立完成其中的第八章,圖文並茂,總計約十萬字。我獨立完成的第一部專著《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周墓葬制度》獲東方歷史研究出版基金全額資助,2001年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中國史研究動態》專門發表書評,予以充分肯定。我獨立翻譯了原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教授的英文力作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一書最新版,該譯本約40萬字,於2002年以《古代中國考古學》冠名,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我獨立完成的第二部專著《先秦考古探微》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全書30餘萬字。2005年,我應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的邀請,赴日本進行彌生時代早期青銅器的中日比較研究,我完成的研究報告《論三角援青銅戈入滇的經過及嬗變——兼談與日本青銅戈的相似因素》得到了較高的評價,並已經在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的刊物上正式發表(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第130集,2006年3月出版)。2007年,我主持進行了重點課題“東周偪陽城址考古調查”,經多次實地踏察與鑽探,發現並確認了其城垣、城門和宮殿區等,為進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近幾年,我一直在進行殷墟(孝民屯)安鋼工地發掘報告的整理。透過在安陽殷墟所參加的發掘和整理,我對殷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以及與其它文化的關係有了較為具體的瞭解,我撰寫的論文《論琉璃河遺址殷遺民墓的陶簋》發表於《考古學集刊》第18集,該刊由科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2011年底,我參加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於河南安陽舉辦的“殷商文明暨傅說文化研究高階論壇”,被推選為殷商文化學會理事。我於2012年發表的論文《論圓頂山秦早期墓地車馬坑之殷文化因素》已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影印報刊資料K21《先秦、秦漢史》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喜歡的格言: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主要代表作

1、《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周墓葬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03年獲考古所優秀科研成果獎。獨著。

2、《古代中國考古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獨譯。

3、《先秦考古探微》,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出版。獨著。

4、《由墓葬制度看殷遺民文化特色嬗變之不平衡性》,《中國歷史文物》2004年第4期。獨著。

5、《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考古》,2000年第12期。第一作者,合著。

6、《中國考古學 兩週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合著。

7、《論三角援青銅戈入滇的經過及嬗變——兼談與日本青銅戈的相似因素》,(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第130集,2006年出版。獨著。

8、《論琉璃河遺址殷遺民墓的陶簋》,《考古學集刊》18,科學出版社2010年。獨著。

9、《改革開放30年來的殷遺民問題研究》,《中國考古學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0年出版。獨著。

10、《論圓頂山秦早期墓地車馬坑之殷文化因素》,《蘇州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該論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影印報刊資料K21《先秦、秦漢史》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獨著。

TAG: 墓地東周制度考古所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