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提起書法,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過一句經典名言:“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前半句還好理解,每個時代都有其獨到書法審美,結字風格自然也會有所差異。後半句這個“用筆千古不易”應該怎麼理解呢?很多喜歡書法的朋友,簡單地將其理解成“中鋒行筆”,並將視為書法用筆的根本。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學習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熟悉“二王”體系的朋友都知道,王羲之的書法靈動飄逸,筆法變幻莫測,很少有直來直去的簡單線條。特別是在王羲之的傳世手札當中,筆法之複雜,線條之靈動,看著確實是好,但很多人根本摸不著其中的門道。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王羲之是怎麼寫出來的呢?也是“筆筆中鋒”嗎?當然不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其點畫形態的話,你會發現,王羲之在行筆的過程中,筆鋒是搖擺不定的,時而在中間,時而又遊離到線條邊緣甚至以外。簡單地說,王羲之的行筆,並不是簡單的直線前行,而更類似於蛇形前進。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王羲之的沒有真跡傳世,留下來的臨摹作品也大多是碑刻版,如果想近一步地瞭解王羲之的用筆,我們不妨看看他的徒弟們是怎麼做的。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唐代孫過庭,他的草書經典《書譜》,學的就是王羲之,用筆凌厲乾脆,節奏感極強,複雜程度能讓初學者崩潰。孫過庭是怎麼做到的呢?是“筆筆中鋒”嗎?當然也不是。如果你在這個時候還一直堅持“中鋒”的話,你很難寫出原帖的那種味道。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還有智永,他的《真草千字文》同樣也是出自王羲之一路。和孫過庭的《書譜》比較,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明顯安靜了一些,可是呢,同樣不是“筆筆中鋒”。至於哪些是中鋒,哪些是側鋒,限於篇幅我們在這裡就不具體舉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認真讀下帖。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魏晉筆法,是中鋒和側縫並用的。在一些作品裡,側縫的使用比例甚至超過了中鋒。這些,也是魏晉風采得以體現的關鍵所在。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我們會那麼信奉“中鋒行筆”呢?這還要從唐代的法度觀念說起。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唐代書法,注重的是法度,特別在意起筆的發力。比如歐陽詢,他的楷「書雖然也不離“二王”體系,但是用中鋒的“提按轉折”代替了王羲之的凌空取勢,顯得更為理性,當然了,也更合乎規矩。自那以後,大家不再討論什麼是“高峰墜石”,更在意的是理性的法則。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書法發展到明清,字越寫越大,側鋒的嬌媚已經不能支撐大幅作品的氣勢。這個時候,中鋒行筆成了書法創作的主力技法,側鋒則成了靈光一閃的點綴。從這一點上來說,中鋒和側鋒的使用,和字型的大小密切相關。

學書法,真要筆筆中鋒嗎?不好意思,王羲之不同意

最後強調一點,中鋒是理性的,可控的,側鋒呢,是意外的,是即興的,難度自然也是非常大的。側鋒雖好,但是大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使用。

(插圖: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高畫質拓本 )

歡迎微信搜尋“北京市中藝燕京書畫院”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TAG: 中鋒王羲之書法側鋒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