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唐太宗對王羲之推崇備至

曾親撰《王羲之傳論》

推頌為“盡善盡美”

還將《蘭亭序》摹本分賜貴戚近臣

並以真跡殉葬

然而《蘭亭序》並非完美之作

而其中勾抹錯訛竟有17處

一起來看

馮承素摹《蘭亭序》

又稱“神龍蘭亭本”

“歲在癸丑”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歲在癸丑

為什麼“癸”字筆畫寫得又細又扁?分析:王右軍一定曉得當年(公元353年)“地支”正好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因此,“癸”字是後續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夠,所以“癸”字寫得“很委屈”。

“修稧事也”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修稧

“稧”,古同“禊”。後人已改“禾木”旁為“示補”旁,以“禊”為正確寫法。

“崇山峻領”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有崇山峻領

“崇山”是漏掉了後補的,沒有地方,不得不寫在旁邊。

“領”,古同“嶺”,意為“山嶺”。看上去像是王羲之喝多了老白乾,誤將“嶺”上面的“山”給寫丟了。如今出版物中已將“領”改為“嶺”。

“恵風和暢”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惠風和暢

“惠”字看似少了兩筆,實際並非筆誤,在歷代傳世法書碑帖中,這樣的寫法很常見。

神龍本“和”字之“口”多一筆,像“曰”。《蘭亭序》開頭“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確寫法。今人臨帖,照寫錯字,傳承謬誤,大可不必。

“悟言一室”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悟言一室

“悟”通“晤”。《古文觀止》將“悟言”糾正為“晤言”,意為見面談話。

“囙寄所託”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因寄所託

“囙”是“因”的異體字,而且是先寫了“外”字,後又以“囙”字(神龍本馮承素摹本為“ㄈ”接右邊)覆蓋。

“怏然自足”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怏然自足

後人記載為“快”然(高興)自足,“怏(yàng)然”乃是“不滿意、不服氣”之意。

“僧不知老之將至”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已怏然自足僧不知老之將至

(“定武蘭亭”拓本)

“僧”字只有在“定武蘭亭”石碑上才有,為梁時鑑賞家徐僧權的押署。《古文觀止》將“僧”糾正為“曾”。

“向之所欣俛仰之間”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向之所

“向之”之下覆蓋了“於今”二字。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欣俛仰之間

俛,同“俯”。非常用字,今已棄用。

“豈不痛哉”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痛哉

“痛”字覆蓋的有點像是“哀”字。

“每攬”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每攬

有人說,“‘每’字中的‘一’畫為濃墨,其餘筆畫淡墨,顯然記錄了其由‘一’字改寫的過程。”其實,北魏《張猛龍碑》上的“每”字一橫,也是粗大的。並且馮承素在摹寫時,隨時可以蘸墨。

“未甞不臨文嗟悼”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未嘗

“甞”,古同“嘗”。現在已經成為書法創作時,“嘗”的繁體用法。

“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亦由今之視昔

“由”,古同“猶”,意為“如同”。如今出版物已改為“猶”。

■■

悲夫”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悲夫

重墨抹去的字,一說是“良可”,還可能是“是可”、“亦可”,但更可能是“足可”。“夫”字,看出是蓋住了“也”字。

“有感於斯文”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斯文

(“神龍蘭亭”)

被推為“盡善盡美”的《蘭亭序》,錯字竟多達17處?

斯文

(褚遂良臨本)

神龍本的“文”字,特別模糊。唐褚遂良的臨本,一眼就看出是由“作”字改寫。

TAG: 古同神龍蘭亭序自足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