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丨古人喝酒時如何行酒令

長知識丨古人喝酒時如何行酒令

1

酒都有哪些稱呼

中國釀酒歷史悠久,人們在飲酒贊酒的同時,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而定,如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糵、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等等。

例如,“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後人以此代指酒。“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醍醐”,特指美酒。“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香蟻”、“浮蟻”,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綠蟻”、“碧蟻”,指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等等。

2

喝酒時如何行酒令

酒的魅力,其實不完全在於酒本身,還在於酒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附加的娛樂功能。酒令是中國獨有的遊戲,它的出現與周代酒禮的產生有關。

“酒食者所以合歡”,酒令是一種互動的遊戲,給喝酒創造了一種合歡的氣氛,酒令的令字,就有強制、約束的意思,要保證大家都按照這個秩序來進行。

此外,行酒令還調節了每個人喝酒的量,讓參與者喝酒機會均等。酒令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出現,到南北朝時,便發展成一種讓很多人終日留戀的群體遊戲。據載,王羲之曾偕同一幫親朋好友在蘭亭清溪旁用曲水流觴的方法即興賦詩飲酒,而有了著名的《蘭亭集》。

當時還有一種酒令,是採用“竹製籌令”,把竹籤當籌,簽上面寫有酒令的要求,比如作詩、作對,抽到的人要按照簽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說的就是這種酒令。到宋代的時候,酒籌變成了紙,當時叫葉子,紙上畫有故事,並寫明要罰幾杯。後來酒令的發展可謂五花八門。謎語,最初也是在酒桌上出現的,包括燈謎、字謎等。既然酒令是一種遊戲、一種競賽,那就有一個公平性的問題,所以行酒令的時候是有裁判的,這個裁判就叫酒監。

◎本文摘自《國學小知識》,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酒令行酒令代稱喝酒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