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第46期 回顧

文博Fun

歡迎來B站和喜馬拉雅回顧本次分享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潮州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著名的宋代詩人陳堯佐在詩中稱譽的“海濱鄒魯是潮陽”的“潮陽”, 便是指潮州一帶。意思即為潮州雖地處偏僻的海濱,但是卻與孔子的故鄉(魯)和孟子的故鄉(鄒)一樣, 是文明昌盛的地方。

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首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現在海內外潮州人口中的潮州,基本上定型於清代的潮州八邑。清代乾隆三年(1738)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 除大埔講客家話外,其他八個縣因同講同一方言,共同的文化認知和族群認同,稱為“潮州八邑”。

其範圍大致就是今天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和梅州市的豐順縣, 也就是今天的“潮汕地區”。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大多是沿續了習慣稱呼。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而“潮汕”這一名詞的出現,則是在清末。

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首次有了“潮汕”這個新名詞。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1907年5月22日發生了丁未黃岡起義,比武昌起義早了4年。當時《南洋總彙報》大肆職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潮州古城,風光旖旎,有著“三山一水護城廓”的絢麗風光。潮州古城在宋代形成規模,經歷代多次修築而不斷完善,到明代已頗為壯觀。城市格局一直延續到清末。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位於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的韓文公祠,是為紀念韓愈而建。自北宋鹹平二年(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建祠,三易其址。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遷至現址。

韓文公祠依山而建,採用潮州比較少有的廣府建築風格。相傳當年韓愈手植的橡木雖已不存,但經多方考證後遷植櫟樹於祠旁 ,“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 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中國橋樑史上的孤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對橋進行規模空前的重修,加築了亭臺,增綁了梭船,並更名為“廣濟橋”,寓意為“廣濟百粵之民”。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 “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 與“廿四樓臺廿四樣” “一里長橋一里市” 並稱為廣濟橋三大特點。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廣濟樓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民國廿年(1931年)重修。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拱門中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後面為木石柱相銜接支撐,並跨出城牆外,成為騎樓,十分巍峨壯觀。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歷史上潮州明清時期牌坊極多,現太平路就是牌坊集中之地, 目前修復牌坊23座,故也稱牌坊街。

這些褒揚潮州先哲先賢的各個牌坊制式不盡相同, 匾額上的題書均出自名家手筆。街內巷道還保留了古城“南門十大巷”。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秋臺坊為南宋禮部王大寶而建。王大寶,宋代嶺南唯一的榜眼,一生堅持抗金主張,反對議和。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狀元坊的第一層承載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條的,有“國家棟梁”的象徵,而其它牌坊則不是整條橫石。“狀元坊”是為潮汕地區唯一的狀元——明嘉靖壬辰狀元林大欽而建。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開元寺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當時奉詔所建的十大開元寺、全國現存的四大開元寺之一。經過歷代重修, 基本保留了唐代的佈局, 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代的建築藝術。

其獨特的樑架結構是比較少見的早期木構建築。殿臺周圍還保留了一些唐宋殘留的石欄板和石經幡。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許駙馬府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駙馬許鈺的府第。始建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 歷代屢有維修,但至今仍較好地保留了宋代“三進五開間一後包二從厝”的佈局和明代的建築特點。是潮州府第式民居的雛形。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許駙馬府在建築上有三大寶:石地栿、竹編灰壁、S形排水系統。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己略黃公祠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 黃姓族人為紀念本地富商黃己略的祠堂, 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潮州木雕藝術殿堂。

大廳中槽為典型“三木載五木瓜十八塊花坯”抬梁式樑架,祠堂不大卻是集合了潮汕傳統藝術中石雕、木雕、金漆畫、嵌瓷等等。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潮汕地區由於相近的語言、生活習慣和文化認同形成了以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藝、 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為代表的自成體系獨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潮汕工夫茶, 可歸納為和(祥和的氣氛)、愛(關愛之心的表現)、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衝工)、潔(高潔的品性)、思(啟智與益思)五字。是潮汕傳統文化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潮汕這片土地的人們, 對天地日月、山川河海、雷公電母、雨仙風伯無不加以頂禮膜拜。

如同19世紀末來華的女傳教士斐爾德寫的:

這裡的人們敬拜的神數不勝數,他們拜大寺大院的巨大神像, 也拜神龕裡零碎的木像碎;

他們拜本地的神明,這片土地的每一個村落、田野。青山都有自己專屬的神;也拜那些無形的掌管著雷雨、豐收的自然力量的神祇;

這些林林總總的神明, 都被稱為“老爺”。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他們拜祭死去的靈魂, 特別敬拜逝去的祖先。祖先是宗族的專屬保護神。

祭祖和“營老爺”(遊神)是潮汕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純粹祈禱和祝願。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七樣羹”, 在正月初七(人日)那天, 潮汕人要吃的一道菜。

“七樣羹”取蔬菜的諧音,各有美好寓意:大菜意喻發大財;厚合是閤家平安;芹菜是勤快、勤勞致富;青蒜表示會算、會賺錢;春菜代表春回大地;韭菜象徵長長久久!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特有的一種成人禮習俗。為孩子告別童年而舉行的一種成人禮。有15歲男女的家庭,要在農曆七月初七乞巧節這一天,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經長大。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潮汕人認為,小於十五歲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園”裡的,由一對稱為“公婆母”的神靈庇護著,孩子能不能長大成人,全靠這對神靈的恩賜。

而出了“花園”的孩子已經不再在“公婆母”的保護之中了,以後的七月七將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潮汕美食中, 粿品眾多, 時節做時粿也是潮汕獨特的飲食習俗。

比如用於祭祖拜神的代表吉祥長壽的“紅桃粿”, 材料簡單製作費時的“甜粿”,農曆正月前後用鼠麴草製作“鼠麴粿”,清明前後的“樸籽粿”等等。

另外還有眾多無法一一羅列的潮汕美食。

期待著大家一同“尋味”潮州。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專案經理:

Cherry

海報:

鄭宇劼  綠碎花

編輯:

Cherry

【文博FUN】第46期(回顧)海濱鄒魯潮州古城探訪

什麼是文博FUN?

2020年初,

一群深圳的文博愛好者,

開始了公益線上分享。

週末,晚8點,

我們以此為平臺,

結緣全國的文博愛好者,

暢談各地的展覽與古蹟,

聆聽專家大咖們的分享。

聊歷史,聊文化。

有觀點,有笑談。

歡迎你來聽,期待你來講。

這就是我們,文博FUN!

輸12

TAG: 潮州潮汕潮汕地區牌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