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運河上的龍舟競渡(揚州江都邵伯鎮)

邵伯得運河之利,自古即有“南北舟車孔道”之稱,它的人文風情也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一直受到人們美譽,甚至在外國人筆下也留下非同一般的印記。

傳說中的端午劃龍船,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但是,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活動與習俗,卻受到地理條件與水域環境的限制。據史載,揚州地區劃龍船也僅僅侷限在幾個地方。唐代,端午節龍舟競渡是在長江支流揚子津一帶進行,駱賓王有《揚州看競渡並序》以記其事。明代,據張岱的《陶夢庵憶》,龍舟競渡是在瓜州與鎮江金山之間的江面進行。清代,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記載了乾隆年間揚州瘦西湖賽龍舟的盛況。此外,也有關於揚州東關城外古運河、城北黃金壩水域以及儀徵等地進行端午節龍舟競渡習俗的文字記載。在江都邵伯湖,端午節也曾有過賽龍舟活動,一位名叫約翰·尼霍夫的德國人記載了這段歷史場景。

邵伯運河上的龍舟競渡(揚州江都邵伯鎮)

約翰 尼霍夫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7月,荷蘭總督為了尋求在中國進行自由貿易的權利,指令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了一個16人的使團,從荷佔巴達維亞港(今印尼的雅加達)出發,首先抵達中國廣州,然後水陸兼行,穿越江西,到達南京,再沿運河北上,進京覲見清朝皇帝。約翰·尼霍夫作為使團管事(秘書),沿途悉心記錄下一路見聞,並於1665年(康熙四年),率先出刊了荷文、德文版的《中國遊記》,為當時歐洲人瞭解中國提供了重要而又豐富的資料,立即在西方引起轟動。

荷蘭使團一行到達南京後,沿運河北上,於1656年(順治十三年)5月20日至儀徵,21日抵揚州,逗留4天后,於25日離開揚州到邵伯,26日駛往高郵,同日經寶應離境赴京。

邵伯運河上的龍舟競渡(揚州江都邵伯鎮)

1656年5月25日,荷蘭使團一行16人到達邵伯。在這裡,他們看到了邵伯龍舟競渡的場面,約翰·尼霍夫有極為生動的記述:“這裡的中國人正在慶祝他們的‘新月節’。我們看見這裡有很多奇怪的船隻,其中有兩條中國人稱之為龍船的小艇,正不斷穿行來往於其他船隻之間,以博得眾人高興。上面所說的小艇,用漿划動。船身就像長滿青草活動著的水蛇。船尾有奇怪的槓桿,上面釘著寬鐵片和束,鐵片上繫著色彩繽紛的一束束絲帶。這些絲帶婀娜多姿地擺動著,船尾的拱起之處吊著一個少年,在水面和水裡玩著各種把戲,船上的那些旗幟是絲質的綴著金色流蘇”,“當地中國人帶我們到船上,說我們來自遙遠的異國他邦,正好參加他們的歡樂活動。使臣閣下隨即叫人贈送禮品給他們,他們欣然接受,順祝我們一路順風”。

邵伯運河上的龍舟競渡(揚州江都邵伯鎮)

邵伯龍舟

1656年5月25日為農曆五月初三,荷蘭使團見到的邵伯龍舟一幕,其實只是端午節龍舟競渡活動的一次演習。令人遺憾的是,他們急於北上進京,沒有能夠目睹端午節正日盛大而又熱鬧、激烈的龍舟賽場面。

可能是邵伯的兩艘龍船留給他們的印象太深刻了,在該書的後面談到運河時又寫道:“我們在上述運河中,發現了大量非常奇特的船隻,但所有船中,最為罕見和最為華貴的,則是兩隻被中國人稱之為龍舟的小船或小艇。因為它們被建成了蛇狀和遊蛇的形狀。但它們都被建造得如此精緻和裝飾得如此華麗……這些遊艇的腹部和水蛇非常相似。船尾也非常藝術地畫滿了長毛和盤在一起的奇怪水蛇畫,還佈滿旌旗,都由一縷縷裝飾帶,絲綢旌旗和長羽毛裝飾。”

邵伯運河上的龍舟競渡(揚州江都邵伯鎮)

在約翰。尼霍夫的筆下,我們看到了邵伯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與邵伯龍船的奇特與豪華,也看到了邵伯人民與外國友人交往的友好場面。

真得感謝這位約翰 尼霍夫先生,正是由於他的忠實記錄,為我們再現了清初邵伯運河上端午龍舟競渡的場景,也為我們填補了這方面歷史記載的空白。(朱毓麒)

TAG: 邵伯龍舟競渡尼霍夫端午節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