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中的"望天湖"

憶念中的"望天湖"

2016年望天湖洪澇

望天湖是浠水第二大淡水湖。它有多大?據1954年洪澇資料,被淹沒的面積四萬畝以上。湖區面積超過十平方公里,承雨面積達百平方公里。在我童年的印記裡到處是水,尤其是夏秋之季,一片汪洋。若風生水起,白浪淘天,望而生寒。它的危害不僅僅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甚至掀翻舟船,人員失水之事故是屢見不鮮。湖區人出行靠船,沒渡是望水長嘆。每年大年初一就企盼老天爺雨量少點,不發大水。故叫望天湖。

憶念中的"望天湖"

2016年望天湖洪澇區(中間為東堤)

望天湖先前並不是這個名字。據舊蘄水縣誌記載,名曰“楊歷湖”。從前我們這裡做法事,齋公道士寫陰間地址就寫:“蘄水縣楊歷裡烏江保年豐社。”可見″裡″是縣下一級機構,如同“區”,“鎮”;“保”即是″鄉“,”辦事處“;”社″便是“大隊”,“村”。“楊歷裡”應是現在望天湖及周邊的村組。″烏江保“的”保堂“那時在蘭溪嚴魚尾。

憶念中的"望天湖"

2016年洪澇中的鄧家墩

古時望天湖與長江是相通的。枯水期便是湖,汛期江水漫進湖內,江湖渾然一體。長江一般的船可直接到沿湖各地停靠經商。如現在太子山村一壪名叫”碗店“,就是江西景德鎮的瓷器運到這裡來賣。雖然湖區人民買賣方便,卻給社會帶來災難。常有江洋大盜乘船靠岸,搶掠財物,婦女兒童。調軍山腳下的霸侯壪曾在清道光年間就發生過殺人越貨之事。後來邀請同宗一支來壪居住,教習武功,籌備石灰土壺,刀矛土銃,以鑼為號,每夜分班巡邏,才保得大家平安。

憶念中的"望天湖"

2016年洪澇下的北永幹堤(五洲段)

到清朝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調軍山前二房壪的紳士馮開運會同蘭溪嶽民的吳吉雲,程子門三人為首,修建江堤。因吳吉雲次年病故,鄉鄰再舉聞瑛督辦完工。從上窯起,下至六畝徑,全長十公里。隨後每年枯水期不斷加固,才形成了現在的北永幹堤。其時望天湖屬上永鄉,連二湖歸下北鄉,故叫北永堤。當時修堤只在較低的連二湖建了一座閘。是天井式,名叫新港閘。閘門在大堤中間,兩邊用紅石條鑿槽,從底層砌到堤面。汛期為防江水流入內湖,兩邊的石槽放碗口粗的方木,方木兩米多長,中間填土夯實。到枯水期,又將方木一塊一塊吊上來,挖掉中間填的土,將內湖水排放到長江。每開關閘一次,幾十人得忙乎十幾天。雖然費事,它是管控江水和湖水的有效辦法。1938年日本鬼子佔領巴河,時任茅江偽鄉長的楊國良,七年不許開閘,並將湖內的船隻封存。鬼子見滿湖水,又不見船,打擼到伍洲上段就返回到巴河紅部去了。湖區人民雖說受了七年的水害之苦,卻免遭日寇的蹂躪。

新中國的1959年,最先在上下窯中間修建了一座閘,為鐵門羅旋式開閉閘。1965年,又將原新港天井閘廢掉,改修成鐵門電動升降閘。望天湖才有上下兩座大閘,開啟或關閉是幾分鐘的事。

憶念中的"望天湖"

雞頭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住在湖區的百姓世代以湖為伴,靠湖為生。三分之一的戶有船,較富的戶是大船,窮的有條小船。大船夏秋之季可到茅江,和平,巴驛港搞貨運。冬季水淺,再作漁業。湖區內野生的菱角,雞頭包,蓮子藕是取之不盡,食之裹腹的雜糧。優品可上市賣錢。那時湖區大部分人家有浴盆(叫棗盆,因它是橢圓形),早上下湖,傍晚回來,採摘的菱角,收割的雞頭包不少於兩羅筐,有時還帶回幾窩野鳥蛋或幾條要死的魚。

湖區人一般是半農半漁。岸邊有點田地種植農作物,低窪地方是十年九淹。到秋冬作漁業。但也有的地方是純漁民,沒有田地,長年在湖裡作漁業。以船為家,或夫婦,或父子,或兄弟。天黑時將長竹篙插在湖泥裡,點一盞馬燈掛在船後的頂篷上,滿湖星星點點,與四岸之燈火相連,一片湖光水色。此情此景恰如狀元陳沆回答嘉慶皇帝”愛卿住蘄水何地“:″家住火龍嶺,門向望天湖。日見千人撒網,夜觀萬盞明燈。”

憶念中的"望天湖"

昔時,望天湖的魚蝦是純天然野生的,無人放養。做了江堤後,每年冬季到次年二三月,閘門是不關閉的。年內的雨雪到開年的春雨,水由閘門流入長江,江的魚苗逆水進入望天湖。二是湖內深水區因氣溫低魚藏於泥,入夏後繁衍生息。直到1958年,中科院在老養殖場建了水生物研究所,對淡水多種魚類的產卵,疾病的防治等開展科學研究。十多年後專家撤走,機構撤銷,現只有數十畝孵化池和部分裝置還在。魚是湖區人收入的主要來源,解放後望天湖正常年景產魚五十萬斤以上,遇上大水年可達百萬斤。

憶念中的"望天湖"

湖區人作漁業也講究規距,除小型捕魚業外,大型作業必須等秋後江水下退,內湖開閘,按有司通知才能開船作業,通常叫“開湖”。鄧家墩湖岸邊有座“令公廟”,開湖時漁民聚集在廟內,焚香祭拜,一是保佑水上作業平安,二是企盼每天魚滿艙。先前,湖區各地捕魚漁具各異,用大罾的是二房壪,各戶有各自的罾埠頭。旋網十幾條船聯邦,主要是劉家咀,鄧家墩。撈網基本是黃土崗,淺水網叫“一百斤”,深水網叫幕網。劉家咀還有罩業,系(念ji)網,泛鉤,卡子,花籃等等。湖區較普通的叫鐐業,它左右各五根或七根鋒利的齒,齒後有倒刺,魚一碰上遍體洞穿,難以逃脫。到1956年,水產部門禁用這兇器,一是魚苗弄死了,二是魚不能外調。除深水區外,到隆冬時湖水退去,漁氹是各戶所有,解放後由集體收益。1954年,望天湖辦國營養殖場,場部在如今的聞一多村的西湖岸邊,稱之為″老場“。1957年又在現在的漁場處另辦一大場,稱之為″新場”。深水區由養殖場經營。故此原靠以漁業為生的劉家咀,一九五八年有三分之一的漁民移民到現在的江洪村。該村村民絕大部分是劉家咀人。

憶念中的"望天湖"

昔日的望天湖中有三個洲,上有海子地(古時叫齊米洲),下有黃米洲,中間叫荷巴墩。洲墩上是旱地,頂上淹沒不了。就是1954年最低的海子地仍有一米多高。湖邊淺水處除蓮藕,還有野生的蒿茅,春天嫩芯叫蒿筍,是上等好菜。到秋末冬初,枯萎的蒿茅便成為湖區人家的柴火。深水區有少量野生水草,既是食草魚的飼料,又可供魚蝦棲息。每年端午節,湖區人喜歡劃龍船,沿湖多數壪有條龍船。如果從連二湖兩船開賽,一直劃到汪家大橋,全程直線十多里,勝者那是累得吐青煙,仍是歡聲雀躍,得勝鼓敲得響滿湖;敗者則氣得吐白飯,像是一群瘟雞,垂頭喪氣。你想全湖都是船,有十多條龍船,還有上百條看龍船的小船,千萬隻眼睛盯著,輸了多不光彩。

湖區的土墩,或地頭長一種湖草,老人說叫苦草。可能是它大多時間被水淹沒之故吧。冬季一看是凍土,可到開年″春風吹又生″,二三月就長到一尺多高,這時湖區人是用“大鐮”(站著從右往左,挨土刷)打下來,一個勞動力一天可打幾十擔。曬乾後撒在水稻田裡,用鏨滾鏨進泥中,一週後黃泥變成黑泥,確實是難找的農家肥。大集體時有的小隊還賣草到外地。

望天湖不僅出產鮮魚及各種野生植物,還有甲魚,烏龜,鱔魚,白鱔,螃蟹,特別多的是米蝦。水退了,在湖岔,水溝,氹口,用竹篾做的叫豪子的放蝦子,幾分鐘倒一次,一倒就是幾斤,一晚上可達百餘斤。湖區人用來加工成蝦仁。可食,可賣,可送親戚朋友。

憶念中的"望天湖"

唉,望天湖這些富饒的野生資源,而今只能留在耄耋老人的憶念中。

1975年望天湖根治後,中間修了東西大堤,分為漁區和墾區。上下修了電泵站。上泵站排漁區的積水,下泵站負責墾區的漬水。沿山挖了排水港,各村還修了圍堤。除養殖場繼續在深水區養魚,各村修了精養魚池,框養港汊。昔日的平坦湖面,如今是堤壩縱橫;昔日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舟船,如今已被汽車替代;昔日的龍船無大水面可用,早已變成爛木一堆。雖然望天湖已治理四十多年,但前後有十多年仍沒治住老天爺連續的滂沱大雨,造成墾區農業無收,部分養魚戶損失嚴重。

憶念中的"望天湖"

近十年,望天湖養殖場開發休閒專案,用上百畝水面,將多處魚池四周砌成平臺,安裝鋁合金攔杆。為喜歡垂釣者受用,還提供停車場地,歺飲服務;另修建多處午休房舍。2020年11月,浠水縣人民政府與正泰新能源集團簽約,將湖東岸的調軍山村的湖區開發農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專案。水上面太陽能正在加緊施工,已有數百畝即將投產。此是湖區人民脫貧不返貧,惠及子孫的一項工程。

作者簡介

馮善友,微信暱稱″泉中水“。退休教師,現年七十有七,中教一級,中共黨員,省教院中文專科畢業。數十載喜歡扒格子,曾在湖北日報(農村版,巜中原民兵》等報刊登過拙作。黃岡報評過六年模範通訊員,縣廣播電臺曾十多年用稿兩百餘篇。晚年還將執筆不輟,寫點熟知的記憶。

憶念中的"望天湖"

巴河印象

微信ID:baheyx520

TAG: 天湖湖區龍船深水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