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是誰?為何要讓他跨越300年與袁隆平握手?因為他的這部書

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被稱為“當代神農”、“米神”。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我國糧食產量,基本解決了我國人口溫飽問題。近日,一則節目有個環節“讓袁隆平與300年前的一位古人握手”。這個古人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學家

宋應星

。他的

《天工開物》

一書,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因此在國際上享有“

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的美譽

。但是由於清朝卻把這本書列為“禁書”,差點消失在歷史中。後來在民國時期由國人從日本購得此書,才得以在社會上刊印流傳而受到重視。

宋應星是誰?為何要讓他跨越300年與袁隆平握手?因為他的這部書

宋應星雕像

我們來看一下這部書都講了什麼,全書共三卷十八篇,主要涉及農業、手工業,以及機械製造、兵器、火藥、礦採、冶煉等生產技術。所謂“天工開物”,取自《易·繫辭》“開物成務”,宋應星的解釋是“開發萬物,使萬物價值提升”。天開,天地造化萬物。而在這本書中,作者所強調的就是“人類要和自然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的理論。概括的說,也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延續,更多的結合唯物主義。如在開篇中說“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意思就是:人類自身並不能長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為人能依靠五穀養活自己;可是五穀並不能自己生長,而需要靠人類去種植。

宋應星是誰?為何要讓他跨越300年與袁隆平握手?因為他的這部書

宋應星舞臺劇照

之所以把袁隆平與宋應星並提,因為在《天工開物》這部書的第一章就是“乃粒”(指穀物);而開篇便是“稻”。關於稻穀的記錄中,從稻種品類、到土壤水分;以及稻子的育種、栽培方法,還有氣候對稻穀的影響。另外,提到人工的干預對穀物品種特性的影響;蠶蛾等並蟲害的治理和異變防範。同時對收割稻穀的工具的名稱和製作都有詳細介紹。結合水土氣象,總結了有利稻穀生長所需的土壤肥料的製造;還有稻穀災害的防治。從這些記載來看,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對後世水稻品種的開發研究,提供了科學見解;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宋應星是誰?為何要讓他跨越300年與袁隆平握手?因為他的這部書

相關舞臺劇照

不僅如此,宋應星《天工開物》一書,介紹稻穀時,特別強調了“水利”完善的重要性。書中提到水稻與其他糧食作物不同——“防旱藉水,獨甚五穀”。分辨不同土壤對水分的需求,並介紹了水利所需的工具,和工具的使用方法。由此來看,其是古代對水稻種植研究最深入的專家。除此之外,關於其他糧食作物的分辨、種植等也都有詳細的研究和說明。這是一部農業普及農業及生產起到指導作用的一部著作。

宋應星是誰?為何要讓他跨越300年與袁隆平握手?因為他的這部書

節目截圖

宋應星,(1587年-1666年),字長庚,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其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農業、還是手工業,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的時期。在明朝中後期,農業耕地面積擴大,農作物品種得到改良和增加;同時也出現了所謂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類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在此時已經有了明顯提高。加之手工業繁榮並逐漸向製造業發展,宋應星認識到了其可能存在的社會變革和價值。宋應星一生數次科舉均未及第,在大明亡國的前一年才做到知州的官職,可以說對封建科舉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認識。正如《天工開物》書中所言“

治亂、經綸字義,學者童而習之,而終身不見其形象,豈非缺憾也

”,自己便走向了“注重實幹”的一途。務實者言物,開物成務,而有《天工開物》一書。

TAG: 宋應星天工開物稻穀五穀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