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首富胡雪巖的經商之道,看懂了就能領悟十之八九,讀懂了將受益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徽商胡雪巖白手起家,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錢莊雜役,蛻變成富甲一方的豪紳,且皇上親自賜黃馬褂、可佩戴二品頂戴,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紅頂商人”。

清朝首富胡雪巖堪稱古今創業者的典範,他的經商經歷不僅傳奇,更蘊含著寶貴的“成功心法”,尋常人若能領悟十之八九,則可大有作為,若能讀懂將受益終身。

一、人生要隨著自己的發展,不斷地進行階段的調整

胡雪巖自幼家境貧寒,小時候只能靠著給別人放牛為生,13歲外出闖蕩,在一家錢莊當雜役。六年後,老掌櫃去世,因為膝下無兒無女,便把店鋪傳給了踏實勤奮的胡雪巖,這是他踏入社會後的第一桶金。

多年後,胡雪巖透過結交官員王有齡,二人互通有無,雙雙飛黃騰達,王有齡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巖的錢莊越開越多。

太平軍起義時期,胡雪巖又與清朝大員左宗棠搭上了線,幫助清軍籌備軍需並打探情報,受到了朝廷的賞識,被賜黃馬褂、二品頂戴,從此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好不威風。

可見胡雪巖的經商之路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之所以能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正是因為在每一個階段,都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了最佳,把每一次階段性的成功都視為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經商之道理應如此,一個優秀的商人不能把眼光僅僅侷限於既得的蠅頭小利,更不能因為偶遇挫折而一蹶不振,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向著更高的層次進發。

二、滿腦子都是錢的人,一輩子都賺不到錢

胡雪巖之所以被後人奉為商人的典範,並不僅僅因為他超凡的經商之道,還在於他的慈善。功成名就後,胡雪巖為平民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兒。

他不僅向軍隊捐藥材,還捐了二十萬兩賑災款,用於安置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因此胡雪巖又被老百姓稱作“胡大善人”。

商人講究在商言商,做生意首先要看的是利益,而非情義,但如果一個商人把利益看得太重,甚至滿腦子想的都是錢,那麼他一輩子都賺不到錢。

錢是不會主動進自己口袋的,只有人拿著錢來消費,商人才能賺到錢,所以做生意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

把拿著錢的人服務好了,商人自然不愁沒錢賺,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大家不難發現,但凡能賺大錢的人,心中一定是裝著百姓的,他們樂於做慈善,因為只有大家手裡有錢了,他們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三、處順境其實非常危險,處逆境反而比較安全

正所謂烈火試真金、逆境出英雄,生意場上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挑戰,這對於商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

順境容易讓人麻痺,逆境則是一種提醒,真正優秀的人會從順境中發現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從而檢驗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變得更強。

胡雪巖的這句經商之道是他多年在商場、官場打拼的心得,《胡雪巖謀略大典》一書中記述了胡雪巖在經商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並分析了他應對的策略。

其中就有一條在告誡人們,不要視逆境為洪水猛獸,很多時候絆腳石也能成為自己的墊腳石。

一直順風順水的生意不僅做不大,而且做不長久,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風浪掀翻,所以順境暗藏的風險十分危險,逆境反倒比較安全。

四、要跟比你強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穫,學到東西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和這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強者發怒,拔刀向更強者;弱者發怒,拔刀向更弱者”。

人的能力有高有低,能成大事兒的人總是向更優秀的人看齊,勇於發現並正視自己的不足,而懦弱的人更喜歡和比自己還弱的人為伍,從而獲得高人一等的滿足感。

這樣的結果很顯然,強者會越來越強,弱者會越來越弱,歸根結底是所處的圈子水平不同,耳濡目染下自己也會被逐漸同化。

《胡雪巖謀略大典》中分析了胡雪巖成功的關鍵要素,從他的創業經歷中會發現,一路走來胡雪巖身邊的權貴等級越來越高,如王有齡、左宗棠等,與這些強者的往來讓他的格局越來越大,生意越做越好。

結語

正如《胡雪巖謀略大典》中分析的那樣,胡雪巖的成功絕非偶然,他具有超乎一般商人的精明,更具有老道的處世謀略、用人手段,所以胡雪巖不僅能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在講究人際交往的官場也很吃得開。

這部書將胡雪巖的經商之路分析得十分透徹,同時還深入挖掘了他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手段和技巧,以及與官商打交道中關係網的組建等至關重要的成功要素。

TAG: 胡雪巖逆境商人經商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