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導讀

連日來,巫溪縣大河鄉民主村一條“Z”字形公路的影片在朋友圈被網友不停轉發點贊,成了市民打卡旅遊的新去處。

影片中的公路被當地人稱為“令牌石”公路,因公路兩側兩座外形像令牌山石而得名。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從遠處眺望,兩座山巒拔地而起,矗立在群山之巔,背東向西,外側面如平牆,底如巨磚墜地,頂若仰斧朝天,氣勢雄偉。令牌石海拔一千餘米,視野開闊、風景優美,山間常有云霧清風相伴,縹緲似仙境。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據大河鄉分管負責人劉美鱟介紹,這條路是民主村田坪社的唯一外出通道,共計3。7公里,投資600餘萬,其中夾在令牌石中間那段路453米,花了400餘萬,因坡度太陡,公路只有修成“Z”字形,一共有18個拐。(影片來源:大河鄉政府)

重慶秀山:清溪長崗瀑布群 美如畫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走進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清溪場鎮的長崗深山處,遠處能聽到流水潺潺聲,放眼望去,瀑布順著刀劈一樣直上直下的絕壁流下來,彷彿青龍吐焰,激起一朵朵水花,飛濺在山間。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崖壁上的流水傾瀉而下形成中大型瀑布,也有順著山坡一層層流淌下來的小瀑布,環境優美。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長崗瀑布群掩映在山林河谷澗,猶如一幅美麗的油畫。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長崗瀑布群。(瞿茂軍 攝)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層巒疊嶂,樹林茂密,風一吹,沙沙的葉子摩挲聲、各種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是一個絕佳的週末出遊和避暑洗肺之地。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溪水清澈見底。(瞿茂軍 攝)

重慶合川:百年滄桑草街子 韻味別緻文化深

在嘉陵江小三峽瀝鼻峽下峽口左岸,有一個名叫草街子的老碼頭。這個老碼頭,至今仍保留著一條依江而建的青石板老街。這條老街,就是擁有“合川門戶”之稱的草街子。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古樸寧靜的草街子老街(攝影:周雲)

從老碼頭到草街子街上,是一條陡峭的石梯。漫步街上,仍可看見老的店鋪、民居和坐在家門口做鞋底的老人。整條老街長約500米,寬約6米,不少店鋪門前還擺著百貨攤,街上還有幾家堂子不大的豆花館,除賣豆花外,還賣一些家常小炒,餐館老闆既當老闆又當廚師,同時還兼任服務員。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草街子的小龍門(攝影:周雲)

老街盡頭,是合川區草街街道與北碚區東陽街道的交界處,這裡有一座古老的戲臺。戲臺前面聳立著四尊石獅,其中一尊已經風化。由於看川劇的人越來越少,戲臺逐漸閒置,目前已改成了住房。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草街子的戲臺壩子(攝影:周雲)

在戲臺前面,還有一個佔地約800平方米的壩子,當地人稱“戲臺壩子”。這裡曾是草街子居民看川劇的地方。而今,這個壩子卻成了草街子的一處臨江觀景平臺。上游不遠處的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大壩與下方江中“龍槓”及橫跨江上的鐵路橋盡收眼底,來自合川、北碚乃至重慶其他城區的攝影發燒友經常在這裡拍照,感受這裡的風情美景。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草街子外嘉陵江中的“龍槓”(攝影:周雲)

據合川史志辦工作人員介紹,草街子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因碼頭而成街,它最初名叫安吉場。儘管名字安吉,場鎮卻多災多難。清光緒年間,嘉陵江發生特大洪水,安吉場被洪水沖毀。退水後,先民對安吉場實施重建,為儘快安置災民,只得以短平快方式建草房,一間間草房連線成街。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依江而建的草街子(攝影:周雲)

天塹變通途 巫溪“令牌石”18拐“Z”字形公路

草街育才學校舊址(攝影:周雲)

TAG: 街子周雲攝影戲臺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