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為人工,宛若天成”——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文化

園林意境形成的背景

魏晉南北朝應該算得上是中國古代分裂比較長久的一個時期了,自八王之亂後,北方的遊牧民族趁勢崛起,很快便相繼建立了各自的政權。也正是因為少數民族的入主中原,使得大量異域文化傳承進來,繼而與本土的中原文化共同構成了這個時期的多元文化。

其中,就包括園林文化。它是一種依照美的規律來改造、改善或創造園林環境,使之更自然、更美麗、更符合時代與社會審美要求的藝術創造活動。追溯園林文化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不過當時的園林主要體現的是一種等級森嚴的宗法制度。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園林才真正上升到了文化意境的高度,這主要與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有關。

“雖為人工,宛若天成”——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文化

西晉王朝滅亡後,琅琊王司馬睿憑藉北方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支援遷都江左,從而建立了東晉政權。東晉偏安江南,不思進取,士大夫們整日只想著經營已有的莊園經濟。就此,一股奢靡之風開始在上流社會盛行,隨之而來的還有寄情于山水的園林之風。這些士大夫們有充足的時間去享受閒暇的時光,他們生逢亂世,感嘆時間如白駒過隙,世事無常,,唯有縱情山水才能自得其樂。加之時人祖尚玄學行,更是進一步助長了這種風氣的盛行。

不過,迷戀山水,畢竟只能盡一時之樂,唯有將肉眼所見的山水搬入自己的家中,才能每天與山水做鄰。因此,一些有權有勢計程車大夫們開始爭相修建園林,很快便成為了時尚。《宋書》卷三十中稱之為:“晉武帝太康後,天下為家者,移婦人於東方,空萊北庭,以為園囿”,《北史》卷三十五也曾描述時人鄭述祖好修園林:“所在好為山池,松竹交植,盛餚饌以待賓客,將迎不倦。”

園林的要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基本上都以仿造自然為主,時人透過藉助假山假水等要素的點綴,並置其於亭臺樓閣之間,以此來達到一種借景,移景,換景的意境。《洛陽伽藍記》中就曾記載,時人張倫的居所對於園林的修建極為的考究:

惟倫最為豪侈,齋宇光麗,服玩精奇,車馬出入,逾於邦君。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巖復嶺,嶔相屬;深蹊洞壑,邐迤連線。高林巨樹,足使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是以山情野興之士,遊以忘歸。

除此以外,《晉書·會稽王道子傳》也曾記載了東晉的司馬道子因為修建的園林太過豪華而遭到了當時皇帝的責罵:

牙為道子開東第,築山穿池,列樹竹木,功用鉅萬。道子使宮人為酒肆,沽賣於水側,與親暱乘船就之飲宴,以為笑樂。帝嘗幸其宅,謂道子曰:“府內有山,因得遊矚,甚善也。然修飾太過,非示天下以儉。”道子無以對,唯唯而已,左右侍臣莫敢有言。帝還宮,道子謂牙曰:“上若知山是板築所作,爾必死矣。”牙曰:“公在,牙何敢死!”營造彌甚。千秋賣官販爵,聚資貨累億。

“雖為人工,宛若天成”——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文化

可見,當時修建園林的風氣,基本都是崇尚奢靡的,尤其是上文中提到的匠人趙牙用板築造假山,其所帶來的人力物力耗費必然是巨大的。不過,這倒是也進一步體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時人修建園林必以山水為主題的特點。《南史·齊武陵昭王曄傳》中更是詳細記載了南朝齊國的豫章王修建園林時的情形:

豫章王於邸起土山,列種桐竹,號為桐山。武帝幸之,置酒為樂,顧臨川王映:“王邸亦有嘉名不?”映曰:“臣好棲靜,因以為稱。”又問曄,曄曰:“臣山卑,不曾棲靈昭景,唯有薇蕨,直號首陽山。”帝曰:“此直勞者之歌也。”

顯然,堆山引水,綴以花木,這就是當時的士大夫們所公認的修園要素。這類仿造自然的園林的出現,除了反映當時的時代特點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最後,還有一類與自然地形完美結合的別墅園也頗受士大夫們的喜愛。別墅園與上文中提到的園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要素的選擇上,因為它大多修建在山水之地,可以與當地的環境相融合,故而稱作真正意義上的真園林。比如石崇修建的金谷園便是其中的典型,金谷園中建有大量的觀景樓,樓屋附近還有各類用於因地制宜修建的魚池,魚池上游人可以划船,岸邊可以駐足垂釣。並且,園中到處都鋪滿可林木植被,就連林蔭小道上也種有不同的花木。

當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建築也不完全是奢靡、豪華的。在一些文人所修建的園林之中,他們在植林的佈置上大多會選擇順應自然,而不會有太多的精力投入。比如《南史》卷六十中記載的徐勉的《誡子書》中就曾有過一段關於他自己的敘述:

中年聊於東田開營小園者,非存播藝以要利,政欲穿池種樹,少寄情賞。又以郊際閒曠,終可為宅,儻獲懸車致事,實欲歌哭於斯……古往今來,豪富繼踵,高門甲第,連闥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誰室?但不能不為培塿之山,聚石移果,雜以花卉,以娛休沐,用託性靈。

《宋書》卷九三《隱逸傳》中也曾記載過一段關於著名琴家戴顒的事蹟:

吳下士人共為築室,聚石引水,植林開澗,少時繁密,有若自然。

園林的種類和功能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園林的種類已經不再僅僅只是秦漢時期的那種皇家園林了,包括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可以說,從這時候起,中國古典園林體系才開始初步形成。

私家園林前文中已經說的比較多了,它多見於一些士大夫的家中,功能也主要是為了滿足修建者對自然山水的追求,以及與他人的攀比,下面則重點介紹一下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

這一時期的皇家園林數量依然龐大,這主要與南北長期分裂導致政權更替頻繁,每一位統治者都極其熱衷於修建園林有關。不過,這些園林在承襲了秦漢皇家園林的基礎特點後,其景觀設計也更近細緻。

“雖為人工,宛若天成”——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文化

因此,遊賞性已經開始逐步成為皇家園林的主要功能。這之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鄴城的華林園,華林園始建於曹操,一開始叫芳林園,後因避曹芳之諱才改稱華林園。後趙統治者石虎為了重修華林園,曾動用十六萬人,死傷達數萬人以上。

華林園中景緻眾多,規模宏大。在佈局上延續了秦漢時期的仿仙居手法,包括在苑中開闢便於觀景的玄洲苑,用封土建五嶽,五嶽之間分流水源匯成大海,全長二十五里,可供船隻遊玩,以及五嶽之中的嵩山,峨眉山等山頂處還分別修築了樓閣。除此以外,在大海之中還挖有人工島嶼數座,海邊另有飛鸞殿,御宿堂,紫薇殿等。其佔地之大,景觀之神奇,實在是蔚為壯觀。

與皇家園林相比,寺觀園林的功能更多的是為了陶冶世人的情操,以此來忘卻俗事帶來的困擾。所以,寺觀園林更像是一種公共園林,它在修建上所遵循的原則與別墅園極為的相似,二者都會選擇就山傍水的地點修建,從而與自然環境更好的結合,最終形成一道風景優美的園林意境。

園林之風的影響和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之風盛行的原因主要在於門閥制度下的人們,不思進取,貪圖享樂,從而產生了一股奢靡、攀比之風。故而,這些上流社會計程車大夫們在修建園林時必定以崇尚豪華,奢侈為榮,而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這些園林大多佔地良田數十畝,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山野田地被閒置,從而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當然,這一時期的很大一部分園林在修建的時候往往都是為了滿足修建者的心境。所以,這些園林的藝術價值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園林的佈景,要素的選擇上,對後世園林文化的發展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最後,從歷史發展和傳承上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在延續了秦漢皇家園林的龐大規模外,其實已經變得更加註重細節的雕琢了,尤其是在修園的方法上也不再僅僅只是簡單的搬運,而是開始逐漸過渡到了將自然山水融入住宅的寫意階段。從而突顯了一種人與自然天人一體的氛圍。

TAG: 園林修建山水魏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