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25日公佈了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設計方案。這個方案以河流三角洲為靈感,不但將建成區域新地標,還將與周圍生態系統建立連線。它不僅是文化教育目的地,還將成為深圳城市和自然融為一體集中展示的平臺。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專案資訊

專案名稱:深圳自然博物館

專案位置:坪山燕子湖片區

建築面積: 10萬平方米(規劃)

專案單位: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建設單位:深圳市建築工務署

設計單位:貝加艾奇建築設計 (B+H Architects)、3XN、築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華南地區首座大型綜合類自然博物館、深圳市“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館自專案規劃之初就備受各界關注。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深圳自然博物館毗鄰風景秀美、蓬勃活力的坪山燕子湖片區,規劃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館,詮釋自然演化規律,致力於積極傳播科學,展現地理空間上的深圳在全球視野中的生態。

坪山位於深圳東北部,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作為坪山的“山水會客廳、活力新中心”,燕子湖片區風景如畫,集聚嶺南地區獨有的山、林、田、湖、草等多元自然要素於一體,生態基底條件優越,是自然博物館的絕佳場地。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嶺南自然風光旖旎,山巒起伏,河網縱橫,“水”在嶺南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此為靈感,同時受到本地“山林—河湖—植被” 綠色生態軸線的啟發,B+H、3XN和築博聯合體的中標方案將 “河流” 作為主線, 為深圳自然博物館打造了以 “三角洲” 為名的建築和景觀設計概念,在燕子嶺和燕子湖之間開闢出一處生態融合空間,形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新“三角洲”,以此反映該區域豐富活躍的生態及人文場景。方案精準捕捉到了場域的河濱生態氛圍,將水所蘊含的永恆概念優雅地嵌入專案的願景定位、空間規劃、功能結構與材料設計中。

場地山水相依,舒朗開闊,遠景彰顯中國傳統景觀的錯落層次和意境之美。自然博物館以大氣而靈動的姿態,躍然浮現於這幅由自然創作的水墨山水畫卷之上,人為建築與自然背景和諧相融。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河流像景觀一樣,經歷著生生不息的演化、更替和發展,永不停歇。河流掌管自然的奧義,講述生命的故事,解釋過去,塑造現在,預言未來。景觀規劃從中汲取靈感,設計語言由此展開,旨在將場地和地區內的豐富自然生態,以鮮活、形象、深入淺出的方式展現給受眾。

就像坪山河的潮漲潮落沖刷著河岸邊界,景觀設計有意模糊了人為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界限,使兩者相互交織 —— 建築的終點和景觀的起點趨於融合。建築和景觀和諧配合的原則貫穿設計始終,方案致力於創造一個真實反映燕子湖地區美麗豐富生態的環境。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景觀設計力求保護和展示自然美景,以及場地周圍發揮關鍵作用的多樣生態系統。為此,景觀不是止步於基地邊界,而是自然地流動和流出,將煥活的生態系統引入建築,並將學習區域擴充套件至周圍的公共開放空間,從而建造了一個包含屋頂植物花園、階梯式溼地島嶼和蜿蜒濱河公園的精彩的互動式公共場域。

設計以燕子湖生態系統為根基,景觀既是城市與自然系統的一部分,也是連線二者的媒介。其次,景觀雖然包羅永珍,但落腳點仍迴歸到空間的使用者。它將複雜的生態過程提煉成兒童和家庭可以看到、觸控和感受到的形象體驗。最後,景觀是天然流動的,它以富於變幻的形態呈現,引導遊客穿越空間。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河流的運動極大地塑造了自然環境。基於三角洲的總體設計概念,到達區的景觀反映了不同形態的水流運動。層流和螺旋流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極具自然雕塑美感的造型,引導遊客進入博物館區域。

場地北側的水體是連線景觀與博物館、公園和北部河流的重要紐帶。水體中的三個水流“漩渦”,為參觀者提供了形象的視覺體驗,進一步強化了“河流”的整體設計概念。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一條醒目的通道引導訪客穿過水體,經由平緩坡道進入博物館內部。在這段到達區域,遊客可以信步觀賞當地生態並與之互動,這段逐漸展開的水上展示區成為內部展覽空間的驚喜延伸。

作為未來的標誌性目的地,博物館的屋頂公園旨在創造人人可達、人人可享的愉悅體驗。設計沿著一條彎曲的軸線,開闢出寬敞的通道,讓人們可以在到訪溼地公園時自在、安然地穿過。

深圳的屋頂三角洲: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將這樣設計

設計圖

屋頂空間透過展覽形式和高度變化營造出了一段沉浸式的自然探索之旅。訪客在屋頂空間行走時能夠感受到微妙的傾斜或下降,這段從低到高的旅程正反映了地球文明的演進。

此外,考慮到本地候鳥的多樣性,方案首選適宜候鳥繁衍棲息的植被。為了搭建一個可持續的自然生態系統,本土開花植物和功能性水生植物也被引入其中,以吸引多樣化的野生動物,保持健康的水迴圈。該自然生態系統有助於進一步整合博物館和周圍的自然生態。

【記者】李斌

【作者】 李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AG: 自然博物館設計圖景觀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