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城修建過程中,古人是怎樣把巨石運上去的呢?

萬里長城,是橫亙在中國北方的古代軍事設施。秦朝秦始皇派大將蒙恬連線北方各國的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在之後的歷朝歷代中對長城也多有修建。現在儲存下來的長城比較有名的有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我們經常提及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比較有代表的一段。它的結構是,地基由石頭搭建,長城主體由城磚砌成。

在長城修建過程中,古人是怎樣把巨石運上去的呢?

我們現在說的萬里長城一般是指東到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綿延在中國北方的大地上。其實長城的樣貌並不全如八達嶺長城一樣,長城的建造方式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如果建在山上一般都是由碎石堆積而成,石材也大多采集於山中,到了黃土高原地區根本就沒有石塊的蹤影,就選擇有黃土夯實而成,到了中國西北部臨近大漠,土質沙化嚴重,長城的修建方式又變成沙化土壤加上稻草堆砌而成。

在長城修建過程中,古人是怎樣把巨石運上去的呢?

今年曾經兩次攀登野長城,也親眼見證了北京附近部分長城的面貌。

在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脈,長城大多選擇建築在地形險要山脊上,在這些險要的山脊上,長城主體是在附近採集到的碎石堆砌而成。建造長城的工匠利用碎石的形狀相互疊壓十分平穩,有的也選擇用白灰和糯米粉混合的黏合劑固定縫隙。烽火臺建造的時候地基也由碎石搭成,烽火臺主體部分是有燒製的城磚堆砌而成。這些城磚應該是在長城初步建好後,形成一個了通道,再透過長城運上來的,運輸方式應該是用竹筐挑上來的。

在長城修建過程中,古人是怎樣把巨石運上去的呢?

在地勢比較緩和的地方山上,長城修建的就如八達嶺長城一樣,除了有烽火臺瞭望臺,更有城牆、箭口、瞭望口。城牆之間中還形成一個通道,便於士兵安全的調動和透過。鷂子峪曾經是明萬曆年間屯兵的地方,那裡有一個鎮虜關,直接可以從鎮虜關登上長城。修建長城的一應物資應該是從鎮虜關處往上運的。修建長城除了城磚之外,只有重要的隘口的門口上面是的條石需要從山下運上來,其他的地基石都是就地取材。就連長城各個隘口在修建時,為了節省材料外面用是城磚,裡面填充的依然是碎石和泥土。

今天我們看來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修建長城是十分艱苦的。但是在古代,人們的體力勞動比現代人強度要大的多,這是不可以逆的事實。一個國家要修建國家級的軍事防禦體系,的確需要更多的人付出汗水甚至生命,這也是任何朝代都無法避免的問題。長城的修建是中華民族2000多年一個持續不斷的偉大工程,也凝結了中華民族先人的智慧。我認為長城的修建就如今天的修鐵路一樣,用修完的路去運輸未修路的物資,修建長城也是這樣,物資會透過修完的長城運輸,這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AG: 長城修建城磚碎石八達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