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什麼是江南?一千個人有一千份答案。因為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可能棲居著一個江南。

煙柳畫橋,酒肆歡歌,湖光水色,粉牆黛瓦,青色的煙雨暈染了狹長小巷裡,雕花木窗前一個個斑斕的夢。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石泉,地處秦巴山間,漢水之畔,早在石器時代,石泉的先民們便在漢江沿岸勞動、生息、繁衍。1500多年前的西魏廢帝元年,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徑流不息”而得名——石泉。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千百年來,人們以漢江邊的這座城為座標,踏出了秦川、川楚等交通要道,連結著來自四川、湖廣等地移民的鄉愁。一條直通京城的子午道,更是有著說不盡的故事,石泉興桑養蠶的歷史與它有關,鎏金銅蠶的前世今生與它有關,歷史上為爭奪戰略重地而燃起的戰火也與它有關。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依山傍水的小城石泉,杜絕了大城市的喧囂,生態和鄉野成為了生活最平淡的模樣。

水在石泉也顯得格外溫柔,當漢江上霧靄氤氳而起,山泉水叮咚響起,你會覺得此刻的石泉,萬物有靈。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穿城而過的漢江一路歡歌,由西向東,最後匯入長江。

漢江於地理而言,是一條萬年流淌的河流;於石泉人民而言,則是一個千年不變的象徵,一直用汩汩的乳汁哺育著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它像一支如椽巨筆,正書寫著石泉千百年來的歷史奇蹟。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橫波。石泉水的溫婉,成就了這裡山川的巍峨。

作為“陝南小武當”“南鍾南山”的

雲霧山鬼谷嶺,

海拔2008。9米,終年雲霧繚繞。是我國春秋時代縱橫學派鼻祖鬼谷子修道授徒、著書立說的地方。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有山水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奇峰幽谷,少不了碧水清泉,在石泉秦巴腹地幽深處,便隱藏著這樣一處天然雕飾的傑作——

中壩大峽谷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中國傳統造景講究“曲徑通幽”,但人工的雕刻模仿,怎麼也比不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壩大峽谷九曲十八彎,幽深處究竟藏著什麼?下一個峰迴路轉會遇到什麼景緻?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在這秦巴相會的地方,大自然不僅以其鬼斧神工打磨出壁立如削、奇險峻秀的山峰,同時也在山的內部雕琢出夢幻般的溶洞奇觀,隱藏著與青山綠水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這便是被譽為“西北第一洞”的——

燕翔洞。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眼前,有煙波浩渺水波氤氳,雲端,有青山連綿綠波盪漾,山水之情,對石泉來說,如同血液骨骼般珍貴。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而用自然的恩賜造出獨具一格的文化風景,也是石泉對這山水的報恩。

當厚重的歷史古韻應和著現代城市發展的節奏,先輩們留下的輝煌文化,就變成了深深烙印在石泉人骨血裡的印記。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後柳古鎮,

戀舊的老人獨坐在花格門坊下,生於斯,長於斯的她們,眉眼之間透出舊時女子的秀氣和內斂。

她們和正在成長的孩童,以及門口溜光的石墩,如古鎮老街泛黃的舊照片,滲滿歲月的光陰。看著她們,會讓人想起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詞一空巢。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石泉用美食的煙火氣,征服了無數人。可以說,在石泉,一年四季,沒有什麼時節是吃不上好東西的。

春時,一口季節特有的香椿、鮮筍,春天的氣息瞬間炸裂在嘴裡;夏來,石鍋魚、烤魚飄香四溢;秋季,圍坐一桌吃辣子雞貼秋膘;冬天溼冷,但有熱熱騰騰的庖湯宴溫撫腸胃。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石泉地方飲食在秦楚傳統飲食文化的基礎上,與東西南北各地不斷交流,其飲食文化內容逐漸豐富的同時,也形成了石泉飲食在陝南乃至陝西獨有的秉性與魅力。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鼓氣饃、炒饃、水煎包、麵皮……這些小吃,簡簡單單,卻又是最真切的石泉小確幸。

蠶桑宴和庖湯宴、石鍋魚等濃縮的不僅是石泉人的味道,還記錄了石泉人的百味故事、家鄉情懷、與悠久歷史文化。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每一道美食,既有老底子的味道,又有新文化的氣息,它們把所有的江湖恩怨兒女情長,都融進食物的油滋香菸中化解蒸發。

每當這時,都覺得生活在石泉的人們,都是穩穩的幸福,因為這裡的每個人都懂得追逐美好,會享受,更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奮鬥。

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

石泉,似乎一直都是這樣悄無聲息,在歷史的洪流裡默默無聞,靜居一隅。

那些過往的時光彷彿粘滯在青磚的溝壑裡,成為了小城的氣味,江上的風一起,就將這氣息吹到四處去,讓人體會到“早知有石泉 何必下江南”。

【-END-】

侵權處理:

部分圖文轉自網路,如涉版權問題收到提示後即刪

TAG: 石泉漢江歷史秦巴石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