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草原上為什麼很少見到大樹?

如果你六七月份去內蒙古草原,會被那裡的景觀深深震撼:連綿不絕的青草覆蓋著一望無際的大地,從腳下直抵天邊;舉目望去,幾乎看不見一棵樹,視野十分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在地理學上,草原是具有多種功能的自然綜合體,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型別。如果從廣義和狹義方面去理解草原,它也可以分為兩大類:廣義的草原包括在較乾旱環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熱帶草原(熱帶稀樹草原)和溫帶草原;而狹義的草原則只包括溫帶草原。中國內蒙古草原屬於溫帶草原,那兒的地面主要被草本植物覆蓋,極少見到喬木,因此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在草原地帶就長不了喬木?草原會不會演變成森林?

這是複雜的生態學問題,如果簡單地回答,那就是草原地帶降水比較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600毫米,而且往往集中在夏季。不僅如此,那兒經常有乾旱發生,每年降水量有很大波動,而喬木通常需要有較大量的、比較穩定的水分供應,這種降水量偏少又劇烈波動的特點顯然不利於喬木生長,相比之下,草本植物對水分的要求就低多了。

假如一個地方降水不多,但氣溫較低,由於水分蒸發較少,仍然可以滿足某些喬木的生長。例如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年降水量和草原地帶差不多,但一年裡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不到20℃,氣候溼潤,因而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但溫帶草原的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在20℃以上,甚至更高,降下的雨水大部分很快就蒸發掉了。在西伯利亞能生長的那些喬木,在這裡就會因“口渴”而死。

溫帶草原的土壤層也是導致喬木難以生長的重要因素。在地面大約50釐米以下,有一層緻密堅實的土層,因為鈣含量很高,叫作“鈣積層”。鈣積層彷彿是在地底下塗抹的厚厚一層白灰,不光是喬木,甚至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都很難穿透它,這就更讓喬木在草原地帶無法立足了。而很多草本植物的根系卻主要分佈在50釐米以內,不受鈣積層的影響,所以才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長。

雖然在溫帶草原上一般很少見到喬木,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在河流兩側,因為水分條件好,有時可以形成高大茂密的河岸林。在草原中的沙地上,也常常可以見到榆樹、沙地雲杉、樟子松等喬木在草叢中零散生長,形成獨特的沙地疏林草原景觀。那兒之所以也能見到喬木,首先是因為這些喬木通常都屬於十分耐旱的種類,其中像沙地雲杉更是古老森林殘留下來的樹種,已經適應了當地下雨少、降水量波動大、蒸發量大的氣候。其次,那兒的地面下不僅沒有阻礙木本植物根系伸展的鈣積層,而且因為沙粒之間有很大空隙,可以像水庫一樣積蓄降水,這就使喬木能夠紮根。

非洲大草原就是這類草原的典型,草原上有大片的綠草,也有零散生長的金合歡之類的喬木。非洲大草原分佈在熱帶地區,氣候和溫帶草原的差別很大,在地理學上稱為“熱帶稀樹草原”,屬於廣義範疇內的草原。

熱帶稀樹草原的氣候雖然和溫帶草原差別很大,但有一點相同:因為降水量較少,氣溫較高,蒸發量較大,所以氣候比較乾旱。除了少數耐旱喬木,多數喬木不能生存,因而其植被就同樣以耐旱的草本植物為主了。而且,熱帶稀樹草原上常常發生火災,容易使喬木辛苦多年長成的枝條毀於一旦。由於火災幾乎只發生在旱季,這時候草本植物還沒有萌發,所以火災對草本植物的影響很小。

溫帶草原上為什麼很少見到大樹?

儘管有著上述不利因素,但是熱帶稀樹草原的土壤中並沒有像鈣積層那樣的不利於木本植物根系生長的土層,所以一些耐旱的喬木還是可以生存的。

TAG: 草原喬木溫帶草本植物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