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千年山丹馬場:改良馬匹提升“顏值” 發展生態旅遊

探訪千年山丹馬場:改良馬匹提升“顏值” 發展生態旅遊

航拍下的秋日山丹馬場。楊豔敏攝

中新網蘭州10月4日電 (記者 徐雪)深秋時節,位於甘肅河西走廊大馬營草原已經泛黃,每天上午十點多,山丹馬場成群的駿馬都會被牧馬人趕出圈舍,在河岸邊飲水吃草。

1949年以來,山丹馬場培育軍馬半個世紀,後經多次歸屬演變,成為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的直屬企業,目前是世界上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馬場。

探訪千年山丹馬場:改良馬匹提升“顏值” 發展生態旅遊

圖為山丹馬場的牧馬人。徐雪 攝

出生在山丹馬場的院天軍,屬第二代馬場人,他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練就了上乘的騎術。由於長期在外牧馬,院天軍的面板黝黑,長期陪伴工作的“坐騎”,被他親切地喚作“陽鼻樑”,“常與馬為伴,自然結下深厚的感情,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會疼惜。”他說道。

受父親的影響,院天軍的兒子院浩自小就愛馬,並在北京學習了專業的技術,大學畢業後返回馬場,也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牧馬人。在草原上,他與幾名牧馬人一起,揮舞起手中的鞭子,數百匹駿馬揚鬃奮蹄,從遠處山丘一路奔騰而來,場面震撼。

在馬場工作了32年的高階畜牧師霍成新介紹說,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適應市場需求,山丹馬場逐步引進阿拉伯馬、英純血馬、頓河馬等國外優良馬種對山丹馬進行雜交改良繁育,培育出了“阿丹”“英丹”等新型騎乘馬匹,該類馬匹因結合了山丹馬和國外馬的優良特徵,成為了國內旅遊景區和各類馬術運動會的主要用馬,並曾多次在國內大型賽事上獲得過獎項。

探訪千年山丹馬場:改良馬匹提升“顏值” 發展生態旅遊

圖為山丹馬場的秋日牧馬景緻。徐雪 攝

山丹馬被當地人稱為結實型的“壯小夥”,該馬雄健膘悍,善走對側快步,速度和持久力俱優,但相比國外的知名馬種,在個頭外形稍有遜色。經過改良的山丹馬“顏值”提升,頭頸清秀、背腰平直、四肢修長、體態勻稱,頗有傳說中“火焰駒”“千里驥”的英姿。

近年來,為適應國內、國際馬匹運動和旅遊產業發展需求,山丹馬場在繼續改良“山丹馬”品種基礎上,逐漸引進國外優良種公馬和種母馬進行純種繁育,目前已形成一定規模。

“80後”安自爽是第三代馬場人,在外地讀完大學後選擇返回家鄉工作,“馬場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夾雜著很多地方的口音,但一紮根到這裡都是‘馬場人’。”她說,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這裡冬季長,夏季短,僅有兩個月的“陽光燦爛”,繼而就是漫長的寒冷,所以在這裡工作要經得住“考驗”。

“山丹馬場由於地處祁連山生態保護區,我們將在嚴格按照國家生態保護政策的前提下打造以‘馬文化’為核心的人文深度旅遊業態,發展生態旅遊,開展群馬參觀、賽馬錶演等活動。”山丹馬場一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樊力說,下一步,山丹馬場將以馬匹繁育和馬文化產業兩個方向為重點,培育我國專用運動型馬匹優良品種,打造國內知名專用馬匹培育基地和重要的種源供應基地,建立面向全國的馬匹改良與專業馬匹調教訓練體系。

山丹馬場地處祁連山生態保護的核心地段,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在當地人看來,把草原保護好,馬場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探訪千年山丹馬場:改良馬匹提升“顏值” 發展生態旅遊

圖為山丹馬場駿馬飲水吃草。楊豔敏 攝

自1964年以來,山丹馬場管護和建設祁連山北麓中段水源涵養林和草原涵養區,健全了森林“三防”體系,轄區森林近55年來從未發生火災和盜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現象。

如今,這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老字號國企”,正堅持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理念,轉型成為集種植業、特色養殖業、高原食品加工業和生態旅遊業四大產業為一體的現代企業。(完)

TAG: 馬場山丹馬匹牧馬人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