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青銅峽大峽谷黃河青銅峽大峽谷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是黃河上游最後一個峽谷,長約十公里。峽谷山高水深,兩岸懸崖峭壁。傳說大禹治水來到這裡,劈山成峽,黃河水一瀉千里,此時正值夕陽西下,晚霞與河水互映在峭壁上,呈現出一片青銅色,青銅峽由此而得名。

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請輸入圖片描

青銅峽水庫自然風景區位於青銅峽水庫上端,由青銅峽水電站攔河大壩逆水穿過十里長峽,有一片開闊的高峽平湖,平湖內山光水色秀麗宜人,庫區內有2萬多畝次森林,5萬畝灘地。灘地綠草如茵,島上林木參天。淺水灘上,黑白相間,色澤分明,佈滿了飛鳥。密林深處,蒲葦叢生,飛鳥起落,穿梭往返,千姿百態,成為多種鳥類的棲息、繁衍的理想場所,被人稱為“黃河鳥島”。

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一百零八塔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峽口山黃河西岸的一個向東的山坡上。一百零八塔是一處塔群建築,塔群的始建年代不詳,《大明一統志》記載:“峽山口……兩山相夾,黃河流經其中,一名青銅峽,上有古塔一百八座”。《大明一統志》是明英宗時修撰的,可見十五世紀中期塔群就已經存在了,並且當時稱其為“古塔”,可以推測塔的修建年代則更為久遠。

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董府,位於小壩東南28公里的峽口鎮任橋村,是清光緒年間的光祿大夫(正一品)、太子少保董福祥的宅第,故稱“宮保府”。此府動工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落成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用銀數十萬兩,用工二三百萬個,耗糧五百萬斤。其內寨、外寨共佔地3000畝。

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興武營古城興武營古城位於鹽池縣城西北48公里,今屬高沙窩鄉二步坑村,坐落在明代兩道長城交會處的低窪地上。據《嘉靖寧夏新志》卷三記載:“舊有城,不詳其何代何名,惟遺廢址一面,俗呼為半個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都御史金濂始築此城,就其舊基,設都指揮守備。據考察,古城略為矩形,東牆長610米,西牆長580米,南牆寬470米,北牆寬480米。

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寺爾灘湖寧夏鹽池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乾旱少雨。“大漠孤煙直”的詩句可以形象概括這一地帶的自然景象。然而,連續5年乾旱的鹽池縣自1996年入春以來,短短時間內,在縣城東南方向,城郊鄉寺爾灘村、北塘村、東郭莊村和青山鄉劉窯頭村、太平廟村和趙記塘村的中間地帶,卻出現了一個奇蹟,由於地下水位的上升,形成一方東西長約10。5公里,總面積達3萬多畝的湖泊,湖水最深處達5。7米,平均水深1米左右。

寧夏這裡沒有青山,卻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古蹟

TAG: 青銅峽塔群鹽池縣黃河萬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