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最為膾炙人口,可稱為開封的金牌菜。

開封金牌菜——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

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最為膾炙人口,可稱為開封的金牌菜。

河南開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北宋時期,這裡曾歷經九帝,史書以“八荒爭湊萬國威通”來描述當時開封的繁華景象。經濟的繁榮也造就了“開封菜”。開封的名菜眾多

黃河鯉魚本是魚中名品,特別是從開封黑崗口向東至蘭考縣東壩頭這段黃河中出產的鯉魚,最為有名。每年農曆四月,黃河鯉魚游到這裡時,正值味甘純正,鮮美肥嫩。宋代《圖經本草》中就說:這時的黃河鯉為“食中上味”。

自北宋伊始,開封的“糖醋鯉魚”就是宮廷名菜。北宋以後,“糖醋鯉魚”的製法傳到了民間,並逐漸流傳至全國各地。

“糖醋軟熘鯉魚”是經開封歷代廚師總結獨創的烹魚方法按烹調技法劃分,此法似應是炸熘。但開封對此烹魚法稱軟熘,已約定俗成,它是在鯉魚經初加工後,兩側剞上瓦楞形花刀,再放入熱油鍋中炸制,然後經調味熘制而成。成菜色澤紅潤油亮,甜中透酸,酸中微鹹,入口極為鮮嫩。

焙面,也稱“被面”、“扣面”,它本起源於龍鬚麵。明清時,河南各地每逢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家家都要吃“龍鬚麵”,並相互饋贈以示吉祥。“龍鬚麵”是用普通小麥粉加鹽、鹼和成麵糰,經反覆揉勻,再抻拉成細如髮絲的細麵條。

最早這種麵條只是用水煮熟而食,後來經過廚師改進,將其放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制,然後麵條隨魚同時上桌,待魚吃完後,將面倒入魚盤中同魚汁拌在一起吃。也可直接將面蓋在魚身上連同魚一起食用,故人們稱此菜為“鯉魚蓋被子”。因“被”和“焙”諧音,所以此面又稱為“焙面”,於是就有了“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這一菜名。

“糖醋鯉魚”和“焙面”本是兩道菜,為什麼要合在一起稱為“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呢這還得從慈禧太后說起。公元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躲避戰亂後,在返京途中經過開封,當時開封的官員為接聖駕,對接駕宴會費盡了心機。起初有人提議做豫菜全席以饗太后和皇上,但又考慮到他們龍肝鳳膽早已吃膩,擺這樣的宴席不一定能討得他們的歡心,於是又有人建議以地方風味取勝,挑選最能代表開封特點,而在外地又不易吃到的菜品為進膳的主要餚饌。最後還是當地官員做出決定,頭一道熱菜上“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第二道熱選單用糖醋汁蓋上焙面。果然這兩道菜大受太后和皇上的讚賞。據說光緒皇帝將其稱之為“古汴珍饈”,而慈禧太后則譽之為“膳後忘返”。慈禧太后高興之餘還問道:“這兩種佳餚為什麼要分盤而上”官員回道:“先食龍肉,後食龍鬚。”引得太后哈哈大笑,說道:“合為一盤,既食龍肉,又嘗龍鬚,豈不更有趣”自此,“糖醋鯉魚”和“焙面”便合二為一了。

如今在開封,“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仍沿襲著當年的製法。現將其介紹如下:

原料:黃河鯉魚1尾約750克麵粉500克溼澱粉13克白糖100 克醋75克料酒25克鹽8克清湯400克薑汁15克蔥花10克蒜片10克花生油2500克約耗300克食用鹼0。5克

製法:

1。鯉魚宰殺後治淨,將兩面剞成瓦楞形花刀;麵粉納盆,加入3克鹽、0。5克食用鹼和適量清水和成軟硬適度的麵糰後,放在案板上反覆搓揉,直至面性柔軟,能出條時,反覆拉13環,當面條已拉至細如髮絲時,切去兩頭,將中間的切成段,即成龍鬚麵。

2。炒鍋上火,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將魚下入鍋中炸制,炸時連續離火幾次,待魚完全浸熟後,鍋再上火,將魚炸至色呈金黃且表面酥脆時,撈出瀝油;然後將切成段的焙面下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柿黃色時撈出盛入盤中。

3。淨鍋上火,摻入清湯燒沸,用白糖、醋、料酒、5克精鹽、薑汁等調好味,再放入炸好的魚,邊熘邊用手勺將湯汁不斷地淋在魚身上,待魚兩面吃透味後,勾入水澱粉,撒入蔥花,淋入適量熱油,起鍋裝盤,澆上滋汁,隨焙面上桌即成。

TAG: 鯉魚糖醋焙面開封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