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今天是大年初七,虎年去南平武夷山的哪站打卡最應景呢?當地人一定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當然是虎嘯巖啦!”想知道虎嘯巖有哪些老虎的元素呢?來跟有著三十年經驗的資深導遊楊少勇一起登山尋“虎”。

不到坡頂非好漢

虎嘯巖位於九曲溪的二曲溪南,景區面積17平方公里,其地怪石崔嵬、流水迂迴,奇峰與蒼翠相疊,幽石與山花交映,譽享“極目皆圖畫”之美稱,是一個獨具泉石天趣的武夷山佳境。有“好漢坡”、“半入雲”等景觀。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虎嘯巖的好漢坡長且陡,爬起來並不輕鬆,但在途中大家可以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虎嘯巖”的由來

楊老師介紹說,關於虎嘯巖的來歷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相傳曾經有一位神仙騎著大虎降臨在這岩石上,老虎降落的時候虎聲長鳴,所以取名“虎嘯巖”。

武夷山市資深導遊 楊少勇

第二個說法就是我們門口這裡是一條很縱深的峽谷,冬天的時候,山風在這峽谷當中吹過,山風的呼嘯聲聽起來就像老虎的嘯叫一樣。

虎溪靈洞

楊老師帶著攝製組繼續一路找尋虎嘯巖裡藏著的第二個老虎元素。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武夷山市資深導遊 楊少勇

“虎溪靈洞”這個摩崖石刻是清代的,崇安縣的縣令王梓在這裡主政的時候所書寫的,虎溪就是指的前面這條溪流。

“虎溪靈洞”4個大字高勒於巖上,大氣磅礴。此處向遠處眺望,一片山林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而第三個虎元素也就藏在於此。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虎嘯巖的美景不止於此,還有百蓮遊、集雲關、語兒泉等。虎嘯巖還有不少老虎元素等著大家去發現,有興趣的朋友趕緊來玩吧!

朱熹的對鏡自畫像傳說

武夷山下,九曲溪畔,一方由張岱年先生題寫的“朱熹園”石碑,掩映在五曲隱屏峰竹林之下,拾階而上,便是武夷精舍。朱熹在此講學八年,完成了多本著作,草木屋瓦間皆是朱子文化氣息。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走進大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朱熹先生六十歲出任知漳州前的對鏡自畫像,而他右眼角的七顆黑痣,相傳還是文曲星下凡的一個印記。

朱熹園: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武夷精舍”最早朱熹親自帶領一眾弟子荷鋤挑擔、壘石砌瓦建立起來的,這也是朱熹建立的第三所書院。此後多年,朱熹在此地著書立說、倡道講學,四方學子慕名而來,朱子理學於此傳播開來,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卓有影響的學派之一。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下梅村:

武夷山下的“清明上河圖”

坐落在武夷山市東部,距離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5公里,有一個名為“下梅”的閩北小村莊,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大名鼎鼎的“萬里茶路”的起點,至今保留著武夷山境內唯一的清代茶市古街。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300多年前,小小竹筏載著一擔擔茶葉從武夷山出發,穿越江南水鄉、中原腹地、戈壁草原和雪域高原,銷往歐洲各國。橫亙在群山之中的下梅古村,便是這條被稱為“萬里茶道”的起點。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武夷山市武夷街道文化站站長 鄒應文

《喬家大院》裡當年喬致庸南下到福建武夷山販茶,發現了一張地圖就是這張線路圖。下梅村這個地方代表了我們武夷山曾經在清代的時候繁榮的一個景象,見證了下梅鄒氏這個家族因茶而致富,為現在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當溪:曾經的人工運河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鄒老師介紹,在下梅村,如果有茶徒要找到一個好師父,就會選擇特定的節日,在祖師橋舉辦一個拜師的禮儀。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橋下的當溪在當時是一個人工的小運河,茶農在溪邊賣茶。來下梅村的茶商就來這裡買茶,買完以後就從這個小碼頭坐著竹筏把茶葉順著溪水運出去。

“鄒氏祠堂”處處有學問

隨後鄒老師就帶著攝製組來到了武夷山境內儲存最完善的祠堂——鄒氏祠堂,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現在的鄒氏後人每年清明節都會來這裡祭祖。

在這個文化陣地裡,祠堂的柱子跟別的地方不一樣,背後還有個故事。

武夷山市武夷街道文化站站長 鄒應文

我們下梅鄒氏當時從江西南豐遷到這個村子來以後,他當時有四個兒子,父親希望這四個兒子能夠團結在一起,才能把茶葉的家業給它做強做大,它是由四塊板塊拼起來的,一個板塊就代表一個兄弟,你仔細看它當中是有榫頭的,有沒有看到,這個榫頭這漆是掉了,這榫頭把四塊木板給它拼在一起,同時也是寓意著教育我們,作為鄒氏現在的後人也要同宗同源,要團結。

“婆婆門”下試身段

穿過鄒氏祠堂,攝製組一行來到鄒氏大夫第,這裡就是鄒氏日常居住的房子,古民居里“三雕”景觀資源尤其豐富。這些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於一體的古民居建築群,是武夷山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走著走著,攝製組還發現了一個造型奇特的門。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原來這是當地有名的“婆婆門”,形狀似芭蕉葉形。據說只有達到門框形狀那種身段的女子,才能嫁進鄒家門。

趕圩熱鬧非凡 收“貨”滿滿

採訪當天正好是“趕圩日”,集市上年貨多多,攝製組也帶了很多特產回家。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探尋下梅,就猶如泡一壺大紅袍,需要慢慢品,萬里茶路的滄桑,更增添了這杯茶香的醇厚和甘甜。

朱子理學的“搖籃”、《喬家大院》原型圖,都在這裡!

TAG: 鄒氏虎嘯武夷山朱熹攝製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