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我們都知道世界四大漁場分別是日本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英國北海漁場、秘魯漁場。世界漁場主要分佈在沿海大陸架海域,那裡陽光充足,入海的河流能帶來豐富營養的鹽類,各種浮游生物繁盛,吸引了眾多魚類資源,此外冷暖流的交匯處,也提供著豐富的魚餌。

這些天然的海洋漁場匯聚了各種豐富的海洋資源生物,魚蝦蟹及貝類等。對於人類來說,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海洋金礦,極具商業捕撈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由於過度捕撈而消失的漁場——紐芬蘭漁場。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曾經輝煌一度的世界級漁場,有著幾百年漁業捕撈歷史,如今已經消失殆盡,20多年後的今天仍無魚可捕。這是人類對海洋資源不敬畏而造成的一場悲劇。因為這裡的漁場,當地的居民曾過上富足的生活,也是因為漁場的消失,導致很多家庭破裂、大量的漁民失業而流離失所,加拿大政府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經濟損失的代價。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紐芬蘭漁場位於加拿大東部,紐芬蘭島附近的海域。這裡盛產鱈魚,有著“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傳說”。15世紀左右,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波特意外發現這裡。鱈魚資源的豐富,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並且互相爭奪,英國、法國、西班牙以及葡萄牙也曾為爭奪此地而戰。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當時的歐洲還處於飢餓的生活,恰好這裡鱈魚資源豐富,剛好可以解決歐洲人民溫飽的問題。紐芬蘭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99%的紐芬蘭島居民都是從英國愛爾蘭過來的,經歷著愛爾蘭大饑荒的人民,紛紛下海前行到紐芬蘭島,現在是加拿大的一個省。

擁有大量鱈魚的漁場,誰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鱈魚竟然會蹤影難尋。

在工業時代之初,這裡還是過著簡單而漫長的生活。起初,當地人們還是用傳統的方式去捕撈鱈魚,比如說用魚竿釣、出海撒網打撈等,單戶的漁民在整個漁季打撈還不到100噸。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雖經歷幾百年的捕撈,卻沒有影響到鱈魚的資源。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大型遠洋拖網漁船出現後,捕魚產量開始直線上升,20世紀60年代達到了頂峰,之後,鱈魚數量急劇下降。據統計,1850年,捕撈量只有10萬噸,在20世紀60年代增至80萬噸。這種漁輪,不分季節,不顧後果地日以繼夜的大肆捕撈,使得鱈魚數量驟減,到了20世紀90年代,鱈魚年產量只有20世紀60年代的1%。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正當面臨著滅頂之災的鱈魚,此時,紐芬蘭加入了加拿大成為了其第十個省。加拿大為了私有化資源,1977年,加拿大以保護漁業資源為名義,驅逐了歐洲和美國的漁船,而自己卻中飽私囊。在鱈魚這種具有極大商業價值財富的利誘之下,加政府不遺餘力的支援本國漁業,利用高科技的技術等手段去追尋殘存的鱈魚。到了20世紀90年代,鱈魚的數量下降到20年前的2%,達到歷史最低。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直到某一天,人們深深意識到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和鱈魚的危機。192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達了紐芬蘭漁場的禁漁令。作為紐芬蘭第一產業,已有500年曆史的捕魚業,在一夜之間頃刻破產,將近4萬漁民失業。這還間接導致了島上不少家庭的破裂,失業的漁民不得已遠走他鄉,另謀生計,島上的人口在不到10年時間流失了10%。為此,加拿大也不得不以每年支付4億加元,補償失業的漁民生活和解決就業問題。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也許,這就是大自然對貪婪的人類進行打擊和報復。曾經聞名世界的紐芬蘭漁場,如今卻無魚可捕。這也說明一樣道理,在資源充足的條件下,我們不去珍惜,反而大肆踐踏,最終還是會自食其果並受到懲罰。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幫忙點個贊、分享和關注,謝謝大家!

TAG: 鱈魚漁場紐芬蘭20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