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新聞熱線:3624633

每一處港口的旁邊都會有一座燈塔。

從黃昏到黎明,從春天到夏天,再從秋天到冬天,日復一日地發出耀眼的光芒。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燈塔外是無際的大海

燈塔內是守塔人的堅持

在秦皇島市海港區南山頭,有一座古老的燈塔。

這座燈塔始建於1898年,至今已整整123年,目前國內有人值守的陸地燈塔已經不多了。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幾經風雨,1985年,交通部將這座燈塔命名為“南山頭燈塔”,至此它有了自己的名字。1989年,交通部決定拆除該塔,在原址上重建。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作為北方首個改造燈塔,南山頭燈塔獲得時任交通部副部長林祖乙的題字。

1990年6月4日,“南山頭燈塔”破土動工,同年12月23日正式發光,再次投入使用。

重建後的“南山頭燈塔”為白色圓柱形,塔身14層,燈籠2層,高49。2米。

它是北方首個改造的燈塔。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天空雲淡風輕,海域風平浪靜。

八一前夕,今年71歲的退役軍人黃根元站在南山頭燈塔腳下,抬頭凝望。

雖然年歲已高的他再也無法登上去,但對於他來說,站在塔下也是一份守護。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首次登塔時,黃根元只有18歲——從駐葫蘆島某部分配到秦皇島,在這裡當兵守護燈塔。

這天是1968年10月16日,黃根元說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時刻。

後來隨著燈塔轉到地方,退伍後,身為四川內江孤兒的黃根元就在秦皇島安家落戶了。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黃根元年輕時的工作照

在那個物質匱乏,沒有電視和網路的年代,在一個只有兩人值守的班次中,可想而知,守塔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守塔人每天要根據日出日落的時間,爬到塔頂去關拉簾子。白天不需要燈塔照明,守塔人要順著樓梯上去關簾子。晚上,夜幕降臨,他們又要爬到塔頂,去拉開簾子,透過燈塔的光為海上船隻指引方向。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當燈塔常年被雨水侵蝕,守塔人要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透過木梯粉刷20米高的外牆。

除了這些,黃根元在塔上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反覆擦拭燈器:“把燈擦得亮亮的,到了晚上,燈光就能照得更遠一些,返航的船員就能早一點得知平安到港的訊息。”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面對危險又枯燥的工作,黃根元說:“這根本就不算什麼。吃得了苦、守得住寂寞,才是軍人的本色”。

而讓黃根元尤為自豪和光榮的是,他伴隨燈塔工作了43年,親眼目睹了燈塔和指向標的變遷,從未離開過。

影片中,雖然黃根元還有一口濃重的四川鄉音,但在秦皇島的四十多年裡,他早已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2011年,守護這座燈塔時間最久的黃根元退休了。

漫長的43裡,他沒有在家過過一個春節。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從1968年到2011年,黃根元見證了中國燈塔從部隊到地方,從電氣燈到資訊化,從單一功能到綜合助港的歷史變遷;見證了中國第一座DGPS基站、中國北斗沿海框架第1基準站、河北省首座北斗導航燈塔燈器在秦皇島建成。而南山頭燈塔也見證了秦皇島港發展的風雨歷程,見證了我市歷史的滄桑鉅變,伴隨這座城市共同成長。

如今,退休後的黃根元生活很充實。白天和老伴買菜做飯,接送小孫女,晚飯後就去廣場跳跳殭屍舞。最近,他又愛上了走步。

43年!這個“秦皇島人”只幹了一件事

▲黃根元現場跳殭屍舞

雖然退休十年整,但對燈塔的思念是黃根元心裡深深的根。

最後,黃老讓我們這些80、90後代替他再爬爬這座14層的燈塔……

“守塔人每天與海為伴,

您嚮往過大海的自由麼?”

“不,這是我作為一名軍人的使命。”

今天是八一建

軍節

讓我們向每一位燈塔守護者致敬

更向每一位軍人敬禮!

猜你還喜歡

記者、編輯:張純

攝像:韓雨

稽核:張學永、簡銘

監審:趙靜、袁秀峰

總監審:侯葵然、王瑞軍

TAG: 燈塔黃根元守塔人山頭秦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