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吳孝斌

在廣西西江干流河段有黔江,其起於象州縣石龍鎮(武宣縣金雞鄉)三江口,即紅水河與柳江匯合處,流經武宣、桂平2個縣(市),至桂平市鬱江河口結束,共長122公里。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眾所周知,黔江上游的“紅水河”(也稱都泥江)因之前的水質混濁、水色赤紅而得名;“柳江”亦因其流經柳州而得其名。但“黔江”究竟因何而名?許多人並不知曉並一直心存疑問。要解釋這個問題,還得從古代典籍進行考研。

明代何喬遠所撰《名山藏》卷之四十九“河漕記”有:“廣西之水。一曰灕江……。一曰左江……。

一名右江,又曰黔江

,源出雲南之富州之西洋江

入田州,經象州今柳州也,合柳江,至南寧府之合江鎮與左江合二江合入潯州大藤峽,出為潯江。

貴州之水曰盤江

,源出四川烏撒府普暢寨,東經古夜郎地,

又為黔中

,隸牂牁郡今普安州也,東北下流入安南衛,經廣西泗城州,入慶遠府烏泥江,下合柳江,即為右江。”《讀書札記》(明·徐問撰)亦有同記。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讀書札記》之載

成書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的《廣志繹》(王士性撰)卷五“西南諸省”載:“廣西水自雲、貴交流而來,皆合於蒼梧。……

右江正派始於柳江,源出都勻府,下獨山

,經慶遠至柳城與大融江合(大融江出靖州,經懷遠),過柳州至江口與洛溶江合(洛溶江出義寧,經洛溶),下象州與都泥江合(

都泥江出貴州程番府

經南丹、來賓)始濁,乃入大藤峽。出峽抵潯州北門為

黔江

,亦名潯水。”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粵西遊日記二》記載:“柳城縣在江東岸……。城西江道分而為二。自西來者,慶遠江也,〔其源一出天河縣為龍江,

一出貴州都勻司為烏泥江

,經忻城北入龍江,合流至此;〕自北來者,懷遠江也,〔其源一出貴州平越府,一出黎平府,流經懷遠、融縣至此。〕

二江合而為柳江,所謂黔江也

。下流經柳州府,曆象州,而與鬱江合於潯。

成書於清道光六年(1826)《皇朝經世文編》(賀長齡編) 卷一百十八“各省水利五·廣西水道圖說會典”中有:“

柳江上源曰黔江。

自貴州南流入境。經柳州府。合古州江天有溪昌河背江歸順水龍江洛清江運江穿山水。又與紅水江會。曰潭江。折東流經潯州府。與鬱江會。曰潯江。”

《清史稿》志四十八載:“

柳江即黔江

,省境西江北岸第一大受渠也。自柳城入,南與五都水合。屈東南,繞府治西、南、東三面,東北經橫瀨山麓,左界雒容。復西南,三江出縣西,伏流,至雞公山北復出,東北流注之。東流,左受洛清江,折南入象州為象江,穿山水從之。”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讀史方輿紀要》之載

成書於清朝初年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撰)卷一百二十八載:“

江之別出於貴州境內者,又有三源

:一曰福祿江,一曰都勻江,一曰都泥江。

福祿江

,出貴州黎平府古州蠻夷長官司東北蠻峒中一名古州江,南流經黎平府西境去府七十里,又南經永從縣西南東北去縣三十里,又經西山陽洞長官司東南去司三十餘里,有大巖江流合焉,而入廣西柳州府懷遠縣界。○

都勻江

,出貴州黃平州界初名兩坌江,在州西南十五里,南經平越府東南名麻哈江,在府東南三里,又東南歷麻哈州治西南,又南歷邦水長官司東西去司十五里,亦曰邦水河,又東南經都勻府城西亦曰都勻河,又東南經獨山州南北去州二十里,亦曰獨山江,又東流入廣西慶遠府天河縣界。○

都泥江

,出貴州貴陽府定番州西北亂山中一名牂柯江。一雲出安莊衛南百里,經金築安撫司流入定番州界,東南流入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

此廣西右江之上源也。流經廣西境內,謂之右江

。福祿江自貴州永從縣界南流,經懷遠縣西東去縣三十里。又南歷融縣東,而謂之融江西去縣十五里,亦名潭江。又東南經柳城縣東西去縣三十里,而都勻江流合焉。都勻江自貴州獨山州界,東流經天河縣西南,亦謂之龍江東北去縣二十里。又南經慶遠府城北,又東經柳城縣西南去縣十里,又東南合於融江。二江合流經柳州府城西南,而謂之柳江。又東南經象州城西亦謂之象江。又南經武宣縣西,而都泥江流合焉。都泥江自貴州定番州界東南流經南丹州南境,又東歷那地州北境,又東經忻城縣北南去縣一里,又東經遷江縣北南去縣二里,又東南經賓州南北去州三十里,亦謂之賓水,又東北歷來賓縣南北去縣四十里,又東至武宣縣西,而合於柳江。三江同流,勢益盛。歷武宣縣東南三十里,而為大藤峽口。……《志》雲:右江一名北江,以在廣西北境也。

一名黔江,以源出貴州境內也

。亦曰潯江,以自潯州合於左江也。”

綜合以上古代典籍的記載可知,“黔江”之名是因為其“

源出貴州境內

”,而貴州簡稱為

“黔”

,故名之。

廣義的黔江所指的是整個水系,古代也稱其為右江

後來因稱謂不斷髮生變化,並且紅水河源自貴州境內淌來,柳江也源自貴州的獨山縣。

因此柳江與紅水河交匯處,即象州石龍(武宣金雞)三江口,作為

狹義黔江的始點

確實加重了西江水系中黔水的韻味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廣西通志· 水利志》(1998年出版)中“西江干流”記載:“西江源遠流長,幹流各段在歷史上有過不同的名稱。今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以上稱南盤江,以下至廣西象州縣石龍鎮稱紅水河,

石龍鎮至桂平縣城稱黔江

,桂平縣城至梧州市稱潯江,梧州市至廣東省三水縣思賢滘始稱西江。南盤江與紅水河為西江上游,黔江與潯江為中游,梧州以下為下游。”“

紅水河左側的支流柳江匯入紅水河後稱黔江。黔江古代稱潭水、泯水、黔水、柳水或大藤江。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在 2007出版的《 中國水系詞典》(朱道清編)記為:“【黔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由紅水河流至象州縣石龍鎮南接入柳江水系後,始稱黔江。江水曲折南流經武宣縣城北,至桂平市城東南納入西來之鬱江水系,又南流稱潯江。江段長約122公里。”

原先的黔江段河道狹窄彎曲,有灘險29處。其中從勒馬至弩灘是有名的大藤峽峽谷,長44公里,有灘險10處,水流洶湧,航行十分艱險。但隨著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高峽出平湖,黔江航行的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整個黔江都成為了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庫區,水位明顯升高,水量明顯增多,武宣縣正在建設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濱湖城市,黔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黔江水美,未來可期!

(成稿於2021年7月18日晩)

廣西“黔江”因何而得名?

編輯:阿水

TAG: 黔江柳江貴州東南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