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是怎麼回事?是否為其弟所為?

趙匡胤於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在開封定都,建立了宋朝,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位共17年,在這17年中,他相繼平定了荊南和湖南,滅了後蜀、南漢、南唐,除北漢之外,十國基本統一。此後,他又透過“杯酒釋兵權”,使手下將領交出兵權,加強自己的權力。可是當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執政了17年後,卻在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突然去世,年僅50歲。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十分簡單:“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然而民間傳說宋太祖的死因卻頗為蹊蹺,流傳下來就有“燭影斧聲”一說,這也為宋太祖的死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是怎麼回事?是否為其弟所為?

宋太宗趙光義

宋代的筆記野史上就有一些頗為離奇的記載。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那天,“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紂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存,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這段記載就是千古流傳的“燭影斧聲”疑案。很多人認為這裡面記述的雖不能說是字字準確,但也大致可信,所以流傳也很廣。由於《續湘山野錄》中的這段文字記載影影綽綽,字裡行間似乎又隱藏著什麼,所以後人便對“燭影斧聲”產生了無盡的遐想。自宋朝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者探究過宋太祖的死因,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是怎麼回事?是否為其弟所為?

紡車圖

一種觀點認為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這種觀點的人是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他在臨死之前,也只有宋太宗一人在場,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如此說來宋太宗很難逃脫嫌疑。另外,《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如果宋太祖不是宋太宗所殺,那麼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按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而是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傳弟”的遺詔,那麼自從太宗繼帝位後,為什麼趙匡胤的長子德昭在979年被迫自殺?趙匡胤的次子德芳為什麼又在981年無故而死?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后”,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后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後是非正常繼統,對於宋太祖的死,他還是擺脫不了“燭光斧影”、“弒兄奪位”的嫌疑。

另一種觀點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毫無關係。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之時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次子秦王趙德芳入宮,但使者不召趙德芳,卻輕趨開封府召晉王趙光義。晉王大驚,猶豫不敢行,並說應和家人商議。後經人催促,才來到寢殿。從這一記載來看,宋太祖趙匡胤過世時,他弟弟趙光義並不知曉,也不在宮中,所以宋太宗並不是弒兄之人。

對此,對宋太祖的死因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與他的愛妃花蕊夫人有關。《燼餘錄》稱,宋太宗很喜歡已歸降的後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費氏。孟昶死後,花蕊夫人被趙匡胤納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別寵愛,宋太宗因此而耿耿於懷。後宋太宗趁太祖臥床熟睡之時,深更半夜去調戲花蕊夫人,結果被太祖發覺,便要用玉斧去砍他,可是因為病體虛弱,體力不足,未砍中太宗。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解,便下了毒手,殺死了太祖,然後逃回府中。趙匡胤究竟是病怒交加而死,還是被他弟弟殺死,誰也不知其詳。不過十分清楚的是,趙匡胤之死與其弟趙光義調戲花蕊夫人有一定的關係。

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是怎麼回事?是否為其弟所為?

送人科舉考試圖

還有人認為“燭光斧影”也許不是疑案,只是宋太宗戕兄奪位的藉口。宋太祖安排後事是宋朝的國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單獨入宮。至於太祖用玉斧刺雪,這只是趙匡胤與趙光義進行爭鬥的狀態罷了。

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有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到底是其弟趙光義加害,還是另有緣由,真是天道玄遠,難以詳說。

TAG: 宋太祖宋太宗太宗趙匡胤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