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公眾號微信:

damei8210

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支鍋嶺長城,在山西境內,屬太行山脈明長城中的一段。自邢臺市區出發,沿邢和公路向西過九龍峽景區大門到山西小董村調頭向東不遠一廢檢測站南鄰的一條機耕土路,就是進發支鍋嶺長城的道路。

這條道路要比想象中更為寬闊平緩,一路上不是蘆葦相簇松林相擁,就是高低有度,起伏有節,完全顛覆了往日爬山的印象,羊腸小道、亂石雜草、涉險歷辛等一個個意象全消融在嶺頭蔚藍的天空裡了。

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有山如此,是山西的山不高嗎?高!但是它高得有風度,有雅量,有內涵。它們接天連地,綿延不絕,不爭寵,不邀功,不驕不躁,不急不緩,就那樣隨山就勢跟著你的腳步,迎著你的目光,像一幅一幅巨大的畫卷次第展開在你的眼前。

這一幅一幅巨大的“畫卷”,遼闊、大氣,不嬌弱,不造作,帶著松的墨綠、草的枯黃和低矮灌木叢的灰褐,粗獷中滿含著溫柔,在冬日的暖陽裡熠熠生輝。尤其那草葉枝丫間輕覆的微雪,更給這些巨大的畫卷增添了俏麗調皮素潔雅緻。

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那麼,是山西的山不險嘍?不,險!但是它險得有智慧,有謀略,有擔當。它一面身姿曼妙曲伸有致,讓人覺得自己彷彿不是走在高山之巔,而是頭頂藍天,身沐暖陽,腳踏在一片又一片柔美的草原上,整個人都清麗脫俗起來。

一面又搖身一變,萬峰競秀溝深壑險,望一眼,整個人便會心悸神搖,仿若腳踏的不是堅實的土地,而是懸在深澗的鋼絲,一不小心就會跌落萬丈深淵。這樣天塹般的絕妙身姿曾一度在古戰場上剛剛好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支鍋嶺長城,就修建在這樣的山嶺之巔,呈東南、西北走向,一側松林森森,濤聲陣陣,一側懸崖絕壁,橫切直下。歷經歲月的風雨侵蝕,它已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高大偉岸了。

低矮的城門洞僅有一人來高,裡面躺臥著橫七豎八的亂石,搖晃著幾根稀疏的枯草,門頭的一塊券石已脫離原來的軌跡,時刻有掉下來的危險,記載裡的“支鍋形勝”的字樣已模糊難辨,只有穿過城門洞的風聲似乎威風不減當年,呼啦啦地扯著嗓子不斷地怒吼。

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但是殘破的城牆似乎在講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事,讓人刮目相看。它寬闊厚實,雖然有亂石鋪道,有荒草掩階,仍然可以容納兩三人一起並排行走,它昂首西南似乎一個抖擻,抖落了幾百年的風塵過往,一個右擺首,一個左甩尾,盤旋而起扶搖直上,直至與高於天齊的崖壁相接。

我不禁感嘆,這才是長城該有的壯美啊!長城在歷史的煙雲裡是集防禦攻守、調兵遣將、傳遞訊息、連線交通於一身的軍事防禦工程,如今早已功成身退,即使只有斷壁殘垣也是一座永遠的豐碑,時時屹立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

太行山脈明長城——支鍋嶺

站在高處再次回望,長城那低矮的門洞、殘破的邊牆、塌陷的箭樓和營壘似乎瞬間換了一副模樣,修葺、搭建、復原,煥然一新,繁華而寧靜!

面對這如火如荼的宏大場景,我想:長城的高大壯美是我們的先人和大自然共同締造的,那麼,現在和將來,我們又將攜手大自然創造怎樣的未來呢?

轉自公眾號《追夢人在旅途》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TAG: 長城支鍋嶺一幅畫卷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