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丨前景可期,竹子在未來建築領域大有可為!

11月9日,2021國際竹建築線上研討會“中國當代竹結構技術與新發展”主題分會如期舉辦。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研究員楊軍、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覃琳、西安綠色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彭寶寧等專家,同來自近70個國家的400餘名嘉賓,線上分享了中國當代竹建築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並結合研究專案和實踐案例,多角度探討竹子在更多建築領域的創新應用。

楊軍以《土木工程學報》刊載的紀念陳肇元院士誕辰90週年專刊論文《中國竹建築工程2035發展趨勢與路徑研究》為引子展開演講。他表示,該論文是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專案“面向2035的中國竹建築工程戰略和關鍵技術研究”成果之一,專案由陳肇元院士生前組織設立,並由清華大學、國際竹藤組織等機構共同完成。

△ 楊軍作題為《中國竹結構發展技術路線圖——基於文獻計量分析和專家調查》的演講

楊軍還詳細解讀了2035中國竹建築發展技術路線圖。他表示,面向2035中國竹建築業應以“綠色環保高效能現代竹建築工程”為核心發展目標,研發系列創新竹建築用材、結構體系、施工方案和完備技術標準體系;取得包括綠色環保高效能膠粘劑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具有抵禦各種災害能力創新竹建築結構體系;推進多種體系、多應用場景和較大規模示範工程。戰略支撐與保障包括為竹建築企業創造條件,擴大規模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設立國家專項科研基金和國際專項合作專案,加強竹建築技術標準頂層設計,以及推進竹建築工程示範專案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覃琳在演講中介紹了在鄉村建設工作中利用夯土、竹材和金屬等多種材料建造新型鄉村建築的理念和實踐案例,強調了建築在追溯傳統和傳承當地民俗文化方面的作用,分析了鄉村建設背景下傳統建造的市場需求和喜好。

轉發丨前景可期,竹子在未來建築領域大有可為!

△ 覃琳作題為《竹境:環境之美與技術實現》的演講

她著重介紹了位於貴州柏芷山、與周圍景觀相映成趣的一處遊客中心。該建築使用竹和混凝土兩種材料,建築設計很好地發揮了竹子的天然屬性,竹子除了起到結構承重作用外,還扮演著空間引導和提升自然氛圍的作用。覃琳從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天然材料和創新建築技術,以及竹造與景觀如何完美融合等方面詳盡地揭示了竹材在未來建築應用方向上的可能性。

彭寶寧介紹了大型鋼竹(圓竹)組合結構——宜賓國際竹產品交易中心工程的設計施工情況。結構採用鋼竹組合桁架屋面體系,拱上弦為鋼結構,下弦為竹拱結構。鋼和竹組成共同受力體系,竹拱在桁架中的承重佔比約為60%,最大跨度達到20米。防火設計特別設定了噴霧保護措施,試驗證明噴霧設施在冷卻竹拱、輔助滅火和隔離火源方面十分有效。竹材的自然美與大跨度空間讓整個建築充滿靈動和生機,充分展示了中國工匠和現代設計結合的巨大魅力,推動了大型綠色環保可持續低碳竹結構建築在中國的綜合應用實踐。

轉發丨前景可期,竹子在未來建築領域大有可為!

△ 彭寶寧作題為《大型鋼竹混合結構應用:宜賓國際竹產品交易中心》的演講

在問答環節,與會嘉賓和專家們主要關注了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專案在後續國家政策層面的影響和作用,竹建築防火要求和措施,竹材耐久性處理,無機膠黏劑研發,竹建築使用壽命,如何說服業主進行相關成本效益對比從而選擇使用竹材,圓竹和工程竹材各自優勢和弱勢,以及竹建築行業的教育和人才培養等問題。專家們先後給出了前瞻性和實踐性相結合解決方案,即一方面在技術研發上突破關鍵性問題,另一方面注重實踐,進一步探討竹建築的社會普及性;關於專業人才的培養,專家們建議要透過實踐更新人們對材料(竹材)的認知,同時在產業和技術層面突破現有瓶頸。

轉發丨前景可期,竹子在未來建築領域大有可為!

△ 吳君琦主持嘉賓演講環節

各國與會嘉賓們驚歎於中國建築師、工程師和工匠們在竹建材應用、竹結構建築設計以及竹建築實踐示範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世界竹子大使、國際標準化組織竹藤技術委員會第三工作組(ISO TC 296 W3) 召集人、菲律賓工貿部竹產業發展委員會技術專家達爾西·布蘭卡·彭扎蘭說:“我喜歡各位專家的精彩演講,他們強調了傳統知識、現代建築、親生物設計、氣候智慧技術,以及多部門合作的協同作用。”

轉發丨前景可期,竹子在未來建築領域大有可為!

△ 劉可為主持問答環節

國際竹藤組織宣傳部主任吳君琦主持嘉賓演講環節,國際竹藤組織全球竹建築專案協調員、國際竹藤組織全球竹建築專家組協調員劉可為主持問答環節。

轉發丨前景可期,竹子在未來建築領域大有可為!

供稿丨金薇 劉可為  編輯丨朗潤

TAG: 建築竹材演講竹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