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關於古代地名修改,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前面也有說到,今天就來說說避諱改名現象!就比如山西的平遙縣,在北魏之前是叫平陶縣的,後來為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名諱,改平陶為平遙,才有了現在的平遙縣!

類似的避諱改名現象還有很多,在我國縣級以上的政區地名中,有50個左右是封建社會避諱制度的產物,避諱制度產生於春秋時期,在漢、唐、宋、清等朝代開始興盛!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避諱制度裡面首先表現在言論還有書寫時要避免君主和尊親的名字,要“畏大人(君主)”,這是公諱,任何人都不得違反。其次就是畏聖人,把孔子奉為“素王”,封為“至聖先師”,對孔子的名必須避諱!最後是倡導“親親”之禮,其第一條就是孝悌,孔子曾“弟子入則孝,出則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在說話或書寫時必須遵守家諱,不能直呼祖父母、父母之名。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經常出現州郡縣名為帝王及其尊宗讓道、改名的現象,不過這些地名怎麼改,其中倒有不少學問,透過總結大量的現存的避諱地名,我們可以找到地名修改的規律!

一.用音同意近之詞,“義”改“宜”

比如在歷史上,有很多州郡縣的名字裡面都有“義”字,但因與宋太宗趙光義的名字一樣,於是便取《孟子》中的“義者宜也”之意,把“義”字改為“宜”。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如湖南宜章縣原名叫義章,江蘇宜興原名叫義興,陝西宜川縣原名義川,四川宜賓原名義賓,這些地名均在北宋太平興國(趙光義的年號)年間被改了!北魏時期把平陶縣改為平遙也是一個例子!

二.選用吉祥的詞語代替

使用吉祥的詞語命名地名,也算是古代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

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在唐朝時期因為“獨守臣節”的故事命名全義,北宋時期為避太宗趙光義名諱,改為興安,有興旺安寧之意。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像山東慶雲縣,原名叫無棣縣,明洪武年間,為避明成祖朱棣名諱,改名慶雲,有祥瑞之意。

還有像浙江的長興縣原名叫長城(縣城狹長之意),後梁時為避朱溫父親朱誠之名,改名為長興,有長久興旺之意。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河北的永年縣,原名叫廣年,隋仁壽年間為避太子楊廣(隋煬帝)之名,改名永年,有長久吉祥之意。還有像陝西延安市原名叫廣安,隋仁壽元年也是為了避太子楊廣之名諱而取延州、廣安縣之名各一字為延安縣,這才有了延安之名!

三.用經典的佳詞代替

像湖北省咸寧市原名叫永安,北宋景德四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之諱,以《周易-乾卦-象辭》“萬國咸寧”與“永安”之意相近,於是改名咸寧!

像廣東惠州市,隋唐時期叫循州,五代時期為禎州,北宋時期為避仁宗趙禎名諱,以《漢書》“恩惠卓異”之意,於是改名為惠州!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像安徽省霍邱縣原名霍丘,清朝雍正帝很尊孔子,明確規定逢丘改為邱,霍丘於是被改名為霍邱!

還有像貴州的正安縣,唐代時原名珍州,元代時期為避明玉珍名諱,改名為真州,到了明代取“真州安定”之意改為真安州,到了清朝為避雍正帝胤禛名諱,改名正安!

四.用語意遞進詞代替

像湖北孝感市原名叫孝昌,有孝子昌盛之意,到了五代後唐同光年間,為避莊宗李存勖祖父李國昌名諱,取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動天地的典故,改名孝感!

還有像江蘇儀徵市,宋代時建儀真觀,明朝時期設儀真縣,明朝時期為了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諱,改名儀徵!

五.選用境內名山大川或特產之名

像湖北的漢川市原名叫義川,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為避太宗趙光義之名諱,取“漢水所經流也”之意,於是改名漢川。

湖南平江縣原名昌江,五代後唐時,為避莊宗李存瑁祖父李國昌名諱,以昌江流經此地時河床平坦,水流平穩為由,改名平江。

為什麼平遙以前叫平陶嗎?與帝王名字重複就得改,這幾個地名也是

還有像湖北棗陽市也是一個例子,原名叫廣昌,隋朝時為避楊廣名諱,又因為棗陽境內多棗樹,於是改名棗陽,是不是很有意思!

你覺得呢?在你的家鄉有沒有類似的改名例子呢?

TAG: 名諱改名原名之意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