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就將拉開帷幕。“寒窗苦讀十二載,金榜題名一朝時”,這是無數學子十餘年學習成果的一次最終大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也是影響無數人一生的一次考試,同時也是無數家庭最為重要的一件大事。在此祝廣大考生考出好成績!

說到高考,不得不說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當揭榜時有你的名字,那就叫榜上有名,如果能考得第一名,那就厲害了,高中狀元,不僅仕途一片光明,更能光宗耀祖。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拍攝於貴州省黔東南。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說到科舉制,我不得不提中國歷史上那個短命卻又作出眾多貢獻的隋朝。公元581一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中國再一次的大一統。隋文帝上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科舉制就是其中的創舉之一。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隋朝有一整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為無數有才華的學子提供了機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從此開啟了中國人只有讀書才是出路的夢想。然而由於楊堅選錯了接班人, 隋朝建國僅僅37年,就在楊堅兒子楊廣的手上滅國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的王朝,但是其推出的科舉制度卻一直沿用千年。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科舉制度被廢除,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一共走了1300年。有人曾統計,在這期間一共產出了文武狀元777名,其中文狀元有592名。而我今天要說的這位狀元是比較特殊一位,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夏同龢。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974年),夏同龢出生於貴州省麻哈州高梘村(也就是今天的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賢昌鄉高梘村)。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夏同龢參加癸鄉試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夏同龢被光緒皇帝親筆御點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進士(也就我們常說的狀元)。在歷史上,貴州省只出了兩位文狀元,夏同龢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狀元。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作為貴州省僅有的兩個文狀元之一,夏同龢在當地還是享有一定的聲譽。如今在貴州黔東南麻江縣賢昌鄉高梘村的獅子山腳,有一座夏同龢狀元第,就是夏同龢作為狀元所住的府邸。而此行我的目的地就是這裡。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這是一個被眾多大山包圍的小山村,看得出當地的經濟並不算髮達,不過這狀元第卻是相當的氣派。剛進入村子,就是一派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江南山水園林景觀,給人一種錯覺彷彿來到了江南水鄉。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據瞭解,夏同龢狀元第建於光緒二十四年。整座建築為清朝傳統的外磚內木製的結構,坐北朝南,三開間,中間為正大門,懸掛有“狀元第”藍底燙金匾。大門的兩側掛有夏同龢親筆所寫的一幅楹聯:努力嵩明德,隨時愛景光。字型渾厚有力,極具大家之風。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狀元第所用的顏色為貴州傳統的暗紅色漆,體現著當地的特色,如今看上去依然亮麗如新。整座建築由門樓、兩廂房、正廳等建築組成的四合院,正廳是三開間,用的是穿鬥式硬頂蓋青瓦,格扇門窗。院內天井採用整塊的青石板鋪設成,這與我們常見的清朝建築基本相同。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這座府邸是當年夏同龢回鄉祭祖時所住,他曾在這裡住了32天,走後也沒有再回來。屋內臥室裡還擺著當年夏同龢睡過的床榻,以及他當時用過的一些傢俱。看得出,夏同龢雖為狀元,但生活一點也不鋪張。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明朝初年,夏家先祖從南京來到麻江定居,歷經500餘年,到了夏同龢是第六代。夏家在當地也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夏同龢從小就飽讀詩書,還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老師重慶璧山名士胡安銓的教誨,這為他日後成為狀元打下堅實基礎。

在清朝末年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又剛經歷了甲午海戰的慘敗,光緒皇帝欲奮發圖強推行戊戌變法,夏同龢又恰逢是那一年的文狀元,也不得不轉變觀念。然而悲劇的是,這狀元板凳還未坐熱,變法失敗,光緒帝被軟禁,梁啟超、康有為逃亡,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濺菜市口。

貴州大山裡有一座狀元第,以江南山水園林風格建造,知道的人不多

面對現狀,滿懷抱負的夏同龢於光緒三十(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狀元身份出國留學的人。學成歸國,夏同龢興辦了廣東法正(音)學堂(今中山大學的前身)任校長,夏同龢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代從士大夫轉型的知識分子,而他無疑是中國最後十三位狀元中的佼佼者。

1925年夏同龢心臟病發,後經醫治無效在北京壁柴胡同住所逝世,享年51歲,安葬於北京阜城門外西八里莊青龍塔。

TAG: 夏同狀元貴州省科舉制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