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我國古代盛世王朝並不多,但最有名的當屬唐朝盛世,因為唐朝的盛世有兩次,一次是李世民當皇帝時的“貞觀之治”,另一個是其後代唐玄宗創造的“開元盛世”。這兩次盛世,無論文治武功,還是經濟文化,唐朝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日本也正是在這兩次盛世期間,先後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取經,從此日本文化中有了很深的唐朝烙印。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現在有網文認為隋朝初年,也就是隋文帝楊堅當皇帝時,隋朝人口達到860萬戶(一戶按6口人計算),而李世民當皇帝時也就是武德元年,唐朝人口只有二百多萬戶,即使到了唐高宗李治時,唐朝人口也才380萬戶,遠低於隋朝末期500多萬戶。因此對唐朝貞觀之治提出質疑,認為隋朝初年才是盛世。以人口多少判斷盛世,顯然不瞭解隋唐歷史。下面咱們就一一進行分析。

首先,唐朝初期人口為何減少?

唐朝建立之初人口迅速減少的因素很多,除了隋煬帝的原因,還有很多客觀因素。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一是人禍。

隋煬帝上任後,其文治武功也值得稱讚。只不過隋煬帝太著急了,他為了拓展戰略空間,三次征伐高麗而失敗,而且開挖大運河,這兩件大事勞民傷財嚴重。此時人口開始銳減,也引發隋朝末的農民起義。老百姓不滿意,揭竿而起,必然生亂,人口再次減少。

隋煬帝時的亂世,各方勢力與農民起交合在一起,因此人口想留住都難。

唐朝即使建立之初,其戰爭也未斷絕,因為唐朝要統一全國,鞏固統治,武力征伐是必要的手段。因此隋唐朝連年戰禍,人口銳減。據《通曲》記載:“從大業七年,到開元二年,前後十八年,群雄紛起一百三十餘人,擁眾十五萬以上者,多至五十餘人,民間已殘破不堪”,此時我國人口從大業五年的890萬萬戶銳減到武德初年的200多萬戶。這是一個“驟減”的趨使。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二是天災。

在我們眼裡,“盛世”就是風調雨順,沒有大災大難。這恰恰又是一種假象。據史料記載:“貞觀元年,關中饑荒;二年,天下蝗災;三年,大水;四年,始熟,流散者得歸;六年,河南、北數州大水”。這段史料記載,李世民時期的洪水、蝗災和大饑荒。這樣的天災人口也不會增長。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三是征伐。

突厥勢力在隋末唐初時崛起,而且不斷侵擾唐朝邊境,甚至擾民奪財。李世民決定征伐突厥勢力,解除唐朝的威脅。於是李世民經過艱苦之戰,消滅了東突厥劼利可汗,解除了唐朝威脅。李世民死後,其子李治又發動了征伐高麗之戰,徹底征服高麗。因此,唐朝對外征伐不比隋朝少,單就李世民與隋煬帝相比,他征伐的次數也多於隋煬帝。大規模戰爭,導致人口數量減少。

以上是唐朝初期人口減少的一個簡要分析。當然人口減少的因素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其次,為何人口少反而是盛世?

分析一下隋朝與唐朝初年的人口具體對比。隋朝人口鼎盛時期是大業二年(606年),據《舊唐書》記載,全國在籍戶數8907636戶,而唐朝人口鼎盛時是天寶十三年,唐玄宗繼位時,全國戶數達到961。7萬。那為什麼唐朝人口少反而還是盛世呢?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明白兩件事,一個是我國古代是什麼樣的社會?二是老百姓如何生活?

我國古代是一個農耕文明的社會,與北方遊牧部落生活方式不同。農耕社會就是以土地為根本。一個王朝要鞏固而發展,首先解決的問題是耕地問題,否則一切免談。因為無人耕地交稅,皇帝當著也沒意思。

第二個問題,唐朝初年,老百姓如何生活,當然是種地交稅而活著。否則根本沒有其他生存方式。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以上兩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土地的關係。在唐朝,實行的是均田制,所謂的均田,就是朝廷根本耕地數量,按人口平均分配各戶,耕種幾年后土地就歸老百姓了。

從均田制的形式來看,人口越少民眾獲得土地就越多,那樣耕地產生的價值也越大。而貞觀之治之所以稱為盛世,主要得益於均田制,老百姓手裡土地多了,種田積極性高了,國家既收稅也徵兵。因為均田制誕生了府兵制。這是唐朝一支很厲害的“政府軍”,這支政府軍為唐朝征伐、戍邊立下汗馬功勞,是唐朝一把“利劍”。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府兵並不是唐朝供養的兵士,而是自備武器裝備去打仗,為何還那樣強大呢?主要還與土地有關,與均田制有關。因為土地多,人口少,產生的剩餘價值越多。誰不賣命,就沒有土地可耕。另外,唐朝還有很多激勵措施,比如府兵免除租役,但其家屬不免。

由此可見,唐朝既有源源不斷大量稅收,也有源源不斷的兵源,何愁不富呢?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第三,為何由盛變衰?

唐朝由盛變衰從唐玄宗開始,唐玄宗創造了一個盛世,但這裡我們要看到一個驚人數字,此時唐朝人口已達960多萬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人口多,還是盛世,耕地面積必然增加,為什麼由盛變衰呢?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原因很簡單,唐玄宗時全國人口出現了一個“極值”拐點,人口達到鼎盛時期是天寶十三年,戶數是961。7萬戶。而在5年前,也就是天寶八年,唐玄宗廢除了府兵制,實行募兵制。為何實現募兵?因為均田制遭到破壞,土地兼併嚴重,老百姓即使開荒,所種的地也無法再去為朝廷效命了,民眾都遷到未實行府兵制的州縣,躲避兵役,此時府兵制也同時遭到破壞。唐朝軍事與農業同時出現問題,必然要衰弱。

隋朝有民860萬戶,“貞觀之治”卻不足300萬,為何稱盛世?

結語

因此,我們不能以人口多少來質疑唐朝盛世,而應該以唐朝的體制及制度分析,才能找到盛世的緣由及由盛變衰的原因。隋朝人口從隋文帝時期的860萬戶增長到隋煬帝時的890萬戶,除了戰爭戰亂外,主要還是土地有限,無法滿足老百姓耕地生存的條件,民眾必然要揭竿而起。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TAG: 唐朝人口盛世隋朝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