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世界究竟瞭解多少

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們無知的海岸也在增長著已知與未知之間的界限。更多地瞭解這個世界並不會導致更接近最終目的地,它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假設,而是更多的問題和謎團。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就越暴露在無知中,我們就越知道要追問。

縱觀人類歷史,我們都渴望更好地瞭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但我們對世界究竟瞭解多少呢?

我們對世界究竟瞭解多少

物理學家

格萊澤

在他的著作《知識之島:科學的極限和對意義的探索》中追溯了我們現代科學在追求存在、宇宙起源和知識極限的最基本問題上的進步。

我們對世界的瞭解受到我們所能看到的和所能描述的限制,但我們的工具不斷髮展,在我們的知識結構中揭示了更多的內容。為理解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而進行的不懈努力,並將我們的歷史從古代知識到我們現在的理解。

雖然科學不是觀察和描述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唯一方式,但它是對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以及我們如何到達這裡的問題的迴應。科學直接與我們的人性對話,與我們對光的追求對話,與我們對更多光的追求對話。

為了進步,科學需要失敗,這與我們人類對確定性的渴望背道而馳。我們被地平線所包圍,被不完整所包圍。我們沒有放棄,而是沿著進步的階梯奮鬥。讓我們成為人類的是這段旅程,以更多地瞭解世界的奧秘,並用理性解釋它們。這是我們本性的核心。

雖然追求永無止境,但好奇的旅程不僅提供了對自然世界的洞察力,還提供了對自己的洞察力。

我們對世界究竟瞭解多少

任何一位認真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種種規律中明視訊記憶體在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遠遠超越於人類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類在這一精神面前應當感到渺小。

我在大自然裡觀察到的只是一種宏偉壯觀的結構,對於這種結構人們的瞭解還很不完善。這種結構會使任何一個勤于思考的人感到謙卑。這是一種地道的宗教感情而與神秘主義毫不相干。 ——-愛因斯坦

我們傾向於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切,沒有什麼是我們看不到的。當我們停下來思考時,我們知道這不是真的,但我們仍然被哄騙到無所不知的陷阱中。

因此,科學是有限的,只能提供故事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和測量的部分。另一部分仍然超出我們直接的能力範圍。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外面的一小部分。

有很多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即使我們用望遠鏡、顯微鏡和其他探索工具增強我們的感官感知。就像我們的感官一樣,每種儀器都有一個範圍。由於自然界的大部分內容仍然對我們隱藏,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僅基於我們可以測量和分析的現實的一部分。科學正如我們描述我們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我們的猜想存在的敘述一樣,必然是有限的,只能講述故事的一部分。

我們努力追求知識,總是有更多的知識,我們現在和將來都會被神秘所包圍。這種觀點既不是反科學的,也不是失敗主義的。恰恰相反,正是對這個神秘的籠罩,超越已知界限滿足了我們的創作衝動,讓我們想知道更多。

雖然我們可以大致理解我們所謂的現實的地圖,但我們無法理解它的地形。現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思想馬賽克。

知識的不完整和我們科學世界觀的侷限性,只會增加我們對意義的追求的豐富性,因為它們使我們的科學與我們人類的易犯錯誤和願望保持一致。

所說的現實是一種有限的綜合。是我們的現實,但不是整個現實本身,正如認知神經科學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是在我大腦的不同區域內合成的。

我所謂的現實,是透過我的五種感官收集到的無數刺激的綜合總和,透過我的神經系統從外部進入我的大腦。認知,意識到現在在這裡,是大量化學物質的產物,它們流經我的神經元之間無數的突觸連線。我們對這種神經元編排是如何讓我們產生存在感的知之甚少。我們繼續我們的日常活動,相信我們可以把自己從周圍環境中分離出來,建立一個客觀的現實觀。

大腦是一個偉大的過濾工具,對我們周圍的大量資訊充耳不聞,而這些資訊對進化沒有任何好處。有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但卻忽略了。其他部分,如灰塵顆粒和細菌,由於我們感官工具的限制而看不到。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氧氣是最好的例子。

科學增加了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測量工具和儀器可以觀測到細菌、輻射、亞原子粒子等。無論這些工具變得多麼精確,它們的視野仍然有限。

沒有精確的測量。每次測量都必須在其精度範圍內說明,並與估計誤差大小的。高精度測量是具有小誤差線或高置信水平的簡單測量,沒有完美的零誤差測量。

技術限制了實驗對物理現實的探測深度。機器決定了我們可以測量什麼,從而決定了科學家可以瞭解宇宙和我們自己。作為人類的發明,機器依賴於我們的創造力和可用資源。成功後以更高的精度進行測量,有時也可能揭示意想不到的情況。所有的模型都是錯誤的,有些是有用的。

我們對世界的瞭解只是我們可以檢測和測量的,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改進了我們的檢測和測量。因此我們根據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東西得出現實的結論。

我們看到的比伽利略多得多,但我們不能看到這一切。這種限制不僅限於測量,推斷到物理現實未知領域的推測理論和模型也必須依賴於當前的知識。當沒有資料來指導直覺時,科學家會強加一個相容性標準,任何試圖超越測試範圍的新理論都應該在適當的範圍內複製當前的知識。

如果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仍然看不見或無法進入,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考慮現實一詞的含義。我們必須考慮是否存在終極現實這樣的東西,所有事物的最終基礎。我們是否能夠希望全面掌握它。

因此,我們必須問,掌握現實的最根本本質是否只是挑戰科學極限的問題,或者我們是否對科學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非常天真。

這是另一種思考方式,如果有人只通過感官感知世界,而另一個人透過使用儀器放大感知,誰能合法地聲稱擁有更真實的現實感?一個看到微觀細菌,遙遠的星系和亞原子粒子,而另一個則對這些實體完全視而不見。顯然他們看到了不同的東西,如果他們從字面上理解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就會得出結論,世界,或者至少是物理現實的本質,是非常不同的。

誰是對的沒有抓住重點,儘管使用工具的人肯定可以進一步瞭解事物的本質。事實上,更清楚地看到世界構成,並在此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它和我們自己,是突破知識界限的主要動機。我們所謂的真實取決於我們能夠深入探索現實。即使存在現實的真實或終極本質這樣的東西,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我們所能知道的。

我們對真實事物的感知隨著我們用來探索自然的工具而發展。漸漸地,一些未知的東西變得為人所知。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所謂的現實總是在變化。我們曾經稱之為真實的現實版本在另一個時候不會保持真實。鑑於我們的知識將不斷演變,明天的現實必然包括今天不知道存在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只要技術在進步,而且沒有理由認為只要我們還在,它就會停止進步。我們就無法預見這一追求的結束。最終的真理是難以捉摸的一個幻影。

那麼,把我們積累的知識總和看成是一個孤島,稱之為知識之島。一片浩瀚的海洋環繞著知識之島,未知的未開發海洋,隱藏著無數誘人的奧秘。

知識之島隨著我們對世界和我們自己的瞭解而增長。隨著島嶼的發展,我們無知的海岸,已知和未知之間的界限也在增長。

我們對世界究竟瞭解多少

當我們前進時,我們必須記住,儘管我們追求,但我們無知的海岸隨著知識之島的增長而增長。

雖然我們將努力解決並非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的事實,但我們將繼續進步。科學只涵蓋島上的一部分。科學只能大致回答如果我這樣做,會發生什麼的問題子集。回答諸如為什麼規則以這種方式運作等問題?我應該這樣做嗎?它們並不是真正的科學性質的問題,它們是道德的、人類的問題,如果它們是可知的。

有很多理解和了解的方式,理想情況下,應該相互促進。我們是多維生物,並以多種互補的方式尋找答案。每一個都有一個目的,我們需要它們。

知識之島是一個廣泛的科學史之旅,從行星運動到現代科學理論,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對可知事物的看法。

TAG: 我們現實知識測量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