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和其他挺進造車領域的企業相比,大疆是一個異類。

不單沒有PPT造車,就連內部人員也都只知道公司有一個秘密專案,具體進展到哪一步,在大疆官宣之前,無人明確。

6月初,上汽通用五菱和大疆一起對外官宣:“我們”。

哦,不是。

是,“對,我們有一個孩子”。嗯……對不起,是全球首款搭載大疆車載系統的新能源量產車型即將上市。

兩方的粉絲都有點尷尬,搞不清楚到底誰在蹭誰的“熱度”。

“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大疆,在無人機領域,是名副其實的“王者”,也是科技領域,名副其實的“異類”。

早在2016年底,大疆就開始秘密籌劃跟車有關的專案:總有工程師被“抓”去做“神秘專案”,但是,專案目標不明確,一直到2017年,總共也才二十多個人。

2017年,對大疆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大疆,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天花板”。

在2017年之前,大疆正在經歷著自己的“黃金時代”,消費級無人機爆火,所有人都在熱火朝天地做無人機,沒人關心大疆的神秘專案。

直到2017年,大疆把競爭對手都擊垮了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到了無人機領域的天花板,之後,就是下坡路。

“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汽車領域,成了大疆重新走回上坡路的最佳選擇。

只是,這條路,並不如無人機領域好走。

從2012年開始,依靠“精靈”Phantom的爆火,大疆開啟了自己的時代。根據大疆公開資料,直到2017年,其營收增速依然高達60%,突破175。7億元;淨利潤更是猛增122。8%,達到43億元。

但是到了2018年,大疆不再對外公佈業績,也可以理解為,“增長神話”結束了。

到了員工層面,就是員工的福利。

從2018年開始,每到大疆發年終獎的時候,就有一些員工私下議論:“我們部門一直在賺錢,但為什麼年終獎不見漲?是因為公司整體效益差,還是老闆把我們賺的錢,都給了長期不賺錢的車載部門?”

2021年,“捂”了好幾年的“神秘專案”終於揭開了面紗,在2021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大疆就拿下了一塊為數不多、配備媒體採訪間的展臺。而大疆全資子公司覽沃科技Livox可以提供鐳射雷達;大疆自己,則要做要做車企的Tier 1(一級供應商),給智慧汽車提供“大腦”和“眼睛”,即 L2+ 和 L3 級“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智慧駕駛、智慧泊車的系統方案和零部件。

這也很大疆,和那些拿著PPT就敢說自己要造車的企業不同,當大疆開始“說”的時候,就是市場上可以看到的時候。

“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當然,更“大疆”的做法是,很多事,他做了,但是他不說。

大疆有資金,有技術,在過去的幾年間,大疆除了沒有造整車之外,嘗試了“造車”這條賽道上的所有可能。

投資過國外的超級跑車公司,合資成立過自動駕駛公司,做車企的智慧駕駛一級供應商,也賣鐳射雷達 ……

大疆鐵了心要轉型的決心,和另一家轉型企業華為的決心,頗為相似。

區別在於,華為造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彌補手機市場上的無能為力;而大疆,則是為了新的巔峰。

當然,大疆有自己的侷限。

一個公司的天花板,很大程度上,根源於創始人。

大疆的創始人汪滔的問題,可能是太過優秀,這直接打造了大疆的風格。

在無人機領域,大疆的offer就是行業最好的offer,汪滔覺得“優秀的人都會來我這裡,不來的人,都是不優秀的”,“我的產品就是牛逼,你不買一定是你的問題”。

這種觀念在大疆獨大的無人機領域當然行得通,但是在智慧汽車,或者說自動駕駛行業,寸步難行。

“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2016年,汪滔就打算進入Level 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結果,汪滔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團隊沒有大佬來帶隊。

馬雲曾經說過,當人才離開了你的團隊,要不是錢受委屈了,要不是心受委屈了。

不去汪滔的團隊,當然不是大疆不夠優秀,實在是在“錢”上面,吸引力不太夠:大疆很少給新人期權股票,也沒有公佈上市計劃。

大疆不打算上市,基本上是業內公認的“傳聞”。

汽車智慧駕駛領域的大牛,在2016年,要不自己成立了公司,要不加入“錢”給得更多的公司——大疆,並不是他們的好選擇。

結果,就是汪滔的學弟沈劭劼成了團隊的領頭人,沈劭劼作為港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在專業上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精力——他還要在學校做學術,不能“all in”大疆。

“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另一方面,在策略上,大疆也延續了無人機和手持影像產品上“低價走量”的策略,為了走量,在2019年,大疆車載智慧駕駛解決方案選配的毫米波雷達都以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的價格供給車企。

而且為了能給售價在15萬以下的車企供貨,大疆把智慧駕駛域控制器的算力也降至20 Tops,並且撤掉了生產線,轉為代工廠生產,由國外代工變成了國內代工。

之前提到的,大疆和華為很像,都在為車企提供智慧駕駛的解決方案,都沒有選擇製造整車,而在宣傳和策略上,卻分道揚鑣:一個低成本想走量,一個高要求做旗艦;一個遮掩到最後亮相,一個急於告知天下。

“曾經頂流”大疆“造車”:“擰巴”的前半生

時間,到了2022年,上半場沒有直接交手的較量中,似乎也分出了勝負。

大疆終於官宣了和上汽五菱的合作車款,而華為,除了問界,還有極狐,以及已經登場的阿維塔……

原因,並不是大疆的技術不行,大概,只能歸結為換了戰場的大疆,在自己的“舒適圈”之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智慧汽車的下半場已經開啟,希望,“異類”大疆,還能笑到最後。

TAG: 大疆無人機汪滔智慧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