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讓程式設計師下崗”的零程式碼,為何先在大廠開花?

文 |李怡彭

編輯 |石亞瓊

去年,開放低程式碼定製工具的釘釘6。0,把低程式碼/零程式碼賽道帶上了風口浪尖。

在Gartner釋出的《2021年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裡,也首次將低程式碼應用開發平臺(LACP)作為新興技術熱點納入觀察。

有關程式設計師是否會失業的話題再次被討論。如果非IT員工也能用簡單的工具完成大部分需求,程式設計師群體的薪資溢價無疑將受到挑戰。

一年過去,想象中的替代遠未到來。

佔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還需要更多認知普及,而在被給予厚望的C端,大部分使用者仍處在“套模板”的階段,付費意願極低。

與市場預期相反,低/零工具的核心使用者集中在了IT基礎較好的中大企業。

簡單直觀、快速交付的特性,不僅沒有讓低/零程式碼站到程式設計師的對立面,反而被當做了IT團隊的減負助手。

在顯示主機板與互動智慧平板龍頭企業視源股份,零程式碼工具的引入提升了內部系統的滿意率,還為IT團隊開發自研系統節約了大量人力。對於普遍處在數字化轉型期的中國企業來說,要在升級的同時兼顧零散細分的業務需求,這樣的簡繁搭配或許是值得借鑑的參考。

“把第一桶金花在建IT”

成立於2005年的視源股份,已是液晶顯示主控板卡領域排名第一的核心供應商。據2021年年報給出的資料,視源股份該產品的出貨量佔全球總出貨量的比例已連續三年超過31%。十餘年來, 視源股份一直保持著約60%的技術人員佔比。 但對於其中的員工來說,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接受並處理零散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狀態。

也正是這一“重研發”的文化,讓其拓展出了教育資訊化品牌“希沃”、智慧協同平臺MAXHUB等創新型業務領域。

以技術立身的視源股份,也一直大筆投入IT建設來保證企業的高效運轉。一個一直流傳在內部員工中的故事是,在公司掙到第一筆100萬訂單營收後,創始團隊就拿出了50萬投入在IT系統上。

IT基礎架構部總監羅威告訴36kr,視源股份的資訊化建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在最早期,外購的各類系統支撐著企業內部的業務運轉,IT團隊的任務以運維為主。但隨著產品逐步站穩市場,內部組織架構與業務流程也逐漸複雜,單純的採購已很難滿足需求。

在決定引入國際一線的 EBS、ERP產品時,來自海外廠商的實施專家曾信心滿滿地表示,產品服務了大量世界五百強大廠,豐富的功能與選項可以適配任何企業。

但製造業中最為複雜的電子產品製造,還是難住了被市場驗證過的產品。在視源股份實際的進銷存運營中,僅原料庫就有多達上萬種不同物料,可組合的產品型別和業務流程超過了絕大部分管理系統可支援的上限。

為了支撐業務的順利運作,IT團隊開始在EBS底層之上編寫更多功能模組,適配實際的業務場景。在長達6年的時間裡,在外購系統上累加程式碼就成了視源股份IT團隊的主要工作,這一方式較好地完成了業務支援任務。

自2017年起,視源股份開始走向業務多元化,推出MAXHUB智慧協同平臺,根據視源2021年年報顯示,現已超一半中國500強企業使用MAXHUB提升效率。同時也圍繞主營業務不斷拓展和孵化新的業務賽道,如計算裝置及服務、電力電子、機器人和生命科學等領域。

這卻成了IT團隊的難題。每個新業務都有適應其行業特性的組織流程和管理方式,對管理系統所提需求通用性極低。當大量新需求湧入,很難在短時間內全部響應。在外購系統的地基上建房子的方式,也開始顯露出弊端。越加越多的新功能,讓系統的易用性大打折扣。例如為兼顧內部不同業務線的大量產品型號,銷售員工完成一次下單要填寫多達幾十個選項。不能打通的各個系統,也讓許多團隊的日常工作必須在多個系統間來回切換。

系統的不穩定,開始對企業經營效率帶來影響。

很難說這是IT投入不夠的結果,算上全職的外包人員,視源股份有將近三百人的IT團隊在負責維護和開發IT系統,幾乎相當於一箇中小型IT公司的體量。

但對於其中的員工來說,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接受並處理零散需求,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量投訴,人才流失率大幅提升。

“可以說當時無論業務團隊還是IT,都處在爆發前的臨界點。”羅威回憶道,“原有模式已經很難繼續。”

“重”自研與“輕”程式碼

2020年,視源股份管理層在CIO周開琪的主導下,做出了自研核心系統的決定,名為LTC的專案在同年立項。

根據規劃,LTC系統將把從商機到現金流的內部流程完全打通,逐步替代原有的外購系統。從零打造、不受原有底層限制的產品,可以讓業務的流轉不再需要多平臺操作。基於對內部崗位畫像的瞭解,呈現在每個員工面前的介面將是與其工作最相關的模組,不再需要在海量功能裡“大海撈針”。

但是,從零開始構建一個能支撐百億公司的管理系統,其難度不亞於挑戰世界級軟體公司的產品。IT團隊面對的矛盾,是既要投入大量人力專注產品開發,同時又必須支援業務端海量的非通用需求。

“很多業務都處在孵化期,正是需求集中出現的時候。”羅威說,“IT團隊不可能因為開發產品,就不處理業務需求,這就本末倒置了。”

平衡短期需求與長期價值,零程式碼工具就在這時進入視野。

基於簡道雲的零程式碼平臺,IT團隊開始為非通用的零散需求搭建快速應用。相比傳統的開發方式,需求響應時效從兩週縮短到了兩天。

對於許多還在探索期的創新業務,還談不上資料端的打通、資料治理、流程最佳化等複雜問題,快速上線可用才是核心問題。在一段時間的試水後,不少業務部門感受到效率提升,還開始在團隊間為新方式“打廣告”。

但對IT團隊來說,工具的引入只是提高了效率,儘管能夠處理更多散點需求,卻還不能抽調足夠人力開發自研系統。

各業務線較高的研發人員佔比帶來了解法,搭配低門檻的零程式碼工具後,業務研發人員也能自主搭建輕量級的應用,讓許多即時性的需求在團隊內被解決。

IT團隊的角色逐漸從選手變為了教練,針對各業務線有開發能力和興趣的“種子使用者”,羅威及其同事開展了大量內部分享和教學,將零程式碼的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透過培訓的方式擴散到全公司。

自主的應用搭建開始在企業內流行,掌握最快的研發部門用業餘時間為供應鏈同事傳授經驗,客服團隊甚至以此為服務亮點給客戶做起了培訓。

沒能“讓程式設計師下崗”的零程式碼,為何先在大廠開花?

基於零程式碼平臺搭建的人力編制預算系統

針對IT響應速度的投訴很快便大為下降。這一模式的成功,還讓視源股份專門設定了ITBP的崗位,讓具備IT視角的專人下沉到一線,第一時間發現並響應需求。

以這一模式處理非通用需求後,IT團隊得以將60%以上的開發能力用於自研系統LTC的推進。目前,該專案已按計劃順利推進至第二期,完成了大量流程管控的自主化。

“全民IT”所帶來的收益還不止於此,資料意識的普及,改變了許多團隊的工作方式。許多此前憑經驗或個人判斷做出的決策,在資料收集、統計門檻降低後,都變得有“數”可循,進一步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向IT團隊提交需求時,業務方也變得更加專業,能清楚地描述場景、邏輯、重要程度。

先以零程式碼方式搭建並在業務端跑起來的應用模組,也讓IT團隊能更清晰地為自研系統LTC的功能選擇做決策。

在這個提效降本成為普遍需求的時期,數字化轉型中即時需求與遠期價值的取捨正困擾著許多IT一號位。對許多預備或正在重新構建IT體系的大企業來說,視源股份的處理方式已被驗證為有效。

而對還處在市場教育期的零程式碼/低程式碼賽道來說,相比於中小企業和C端使用者,大企業的需求可能更“剛”一些。

掃碼關注,深度瞭解數智化

TAG: 視源團隊程式碼需求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