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2022年3月30日,喜馬拉雅又一次遞交了招股書。

距2021年9月13日喜馬拉雅遞交的港股招股書進入失效狀態,僅過了兩週。

這已經是喜馬拉雅第三次準備上市了。

當娛刺兒方歌和書樂談及此事,我給出的第一反應是:執念。

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喜馬拉雅對上市的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尤其是“中國線上音訊第一股”的頭銜被荔枝在2020年1月摘取後,喜馬拉雅似乎更加執念要上市。

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2018年,曾有媒體報道喜馬拉雅預計赴港上市,但被喜馬拉雅方面否認。

隨即在2021年,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遞交招股書,但未能成功。

2021年9月,其曾於港交所重新提交IPO申請,但因超過了6個月,不久前其招股書檔案顯示失效。這一次更新招股書,也是喜馬拉雅第三度衝刺IPO。

理論市場上來說,音訊基本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使用。但因為場景不受限,在滿負荷的情況下,音訊平臺的使用時長會比影片平臺更多。

雖然在使用時長和場景上,音訊比影片更有優勢,可線上音樂和短影片同樣切入了場景。

這似乎是長音訊的故事,可事實上長音訊只是理論上可以滲透,卻一直沒能實現耳朵上的穿刺。

據喜馬拉雅招股書,2021年我國網路音訊滲透率為20。2%,遠低於2021年線上音樂、短影片及長影片的56。8%、77。2%及76。2%。

為了達成更深度的黏合,喜馬拉雅選擇的打法並不奇怪:奈飛化。

不論是長影片,還是長音訊,所有的內容生產平臺,都想成為下一個奈飛。

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簡而言之,就是靠獨家的爆款內容,帶來巨大數量的粉絲。

2021年,喜馬拉雅把這個爆款,賭在了《三體》上。

喜馬拉雅賭對了,儘管需要VIP會員和付費,截至2021年年底,《三體》有聲讀物和廣播劇的累計收聽次數達到9。26億次。

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專業化內容越來越受聽眾青睞,或許正是內容生產平臺的正確發展方向。

畢竟,UGC創作者對單純的內容分發平臺,忠誠度是很低的。

目前而言,奈飛化已經在長影片平臺有所成功,在使用者總時間恆定之下,留給線上音訊的奈飛化時間已經不多了。

喜馬拉雅只能迎戰,儘管爆款可遇不可求,但如果喜馬拉雅連賭都不賭,就可能會喪失競爭的資格。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不太可能實現靠廣告轉虧為盈,這使得其突破口只能在奈飛化之上。

之所以做如此判斷,根源就在於廣告收入是有天花板的。

市場上投放的廣告總數量是有一個大概存量的,廣告商根據自己的選擇,或許是價格或許是調性,會將其投放到各種平臺。

現在的很大一部分廣告,因為直播帶貨的高速發展,會選擇把廣告投放在直播帶貨裡,這使得線上音訊的盈利前景更加暗淡。

廣告總數的限制和直播帶貨的影響力在前,即便喜馬拉雅的廣告收入為14。9億元,同比增長38。8%。

但這樣的增勢,在未來幾年將會逐漸減緩。對於使用者來說仍舊是小眾領域的音訊,也逃不過這個趨勢。想要靠廣告實現盈利,還是比較困難的。

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據招股書顯示,2018至2021年間,喜馬拉雅已累計虧損130。55億元。盈利難,是當下線上音訊行業普遍面臨的痛點。

而盈利模式單一,也將是其致命傷。據招股書顯示,其廣告和直播收入雖然也有一定佔比,但佔比正在不斷削弱。廣告和直播收入在2021年分別佔喜馬拉雅全年營收的25。4%和17。1%。

想上市,就必然要有一個能讓資本市場傾心的“故事”,而不僅僅是一句奈飛化來忽悠。

具體到奈飛化的核心突破口,喜馬拉雅的選擇或許是廣播劇,來實現無法改變目前營收結構的衝頂天花板。

目前來講,音訊平臺幾大頭部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的業務,相似度過高。

這些平臺基本都依靠“PGC+PUGC+UGC”獲取流量,透過訂閱、廣告和直播變現。

差異化顯然不現實,精品化則要依靠廣播劇來形成“獨家連載”優勢。

所謂廣播劇,即打破一人播講的形式,廣播劇有多位聲優參演的基礎上,透過對白、解說、音樂伴奏以及音響效果,能夠幫助聽眾更具象化地理解人物與故事。

願意為廣播劇花大價錢的人不在少數,《偷偷藏不住》破億的播放量就證明了這一點。

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執念已近深入骨髓,奈飛化仍在路上

整體的資料同樣很可觀,喜馬拉雅2021年移動端使用者共花費17441億分鐘收聽音訊內容,移動端使用者日均收聽時長為144分鐘。

其付費會員數量1440萬,同比增長52%,每位移動端月活躍使用者的月均收入貢獻由2019年的2。7元增加至2021年的4。2元,付費金額翻了將近一倍。

不過廣播劇的體量還是有限的,因此長音訊平臺,或者說喜馬拉雅,必須找到更多像廣播劇一樣的爆款產品,才能讓資本看到盈利的希望。

如果不能找到新的、獨特的、且足夠有效的變現方式,而只想要培養使用者音訊軟體的使用習慣,那麼喜馬拉雅還有很長一段虧損路要走,而且很難再次獲得資本的青睞。

換句話說,再而三衝擊上市,也可能無疾而終。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TAG: 喜馬拉雅音訊2021廣播劇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