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非標裝置成本預估及控制?

一、前言

非標裝置定義(標準或廣義定義):是指非定型、未納入生產標準,不能在市場上直接採購,需要設計人員根據使用部門需求進行專門設計,生產企業根據設計圖紙專門加工製造的單體裝置。

狹義的非標裝置是指企業根據客戶需求設計方案和圖紙,首次設計製作的一類裝置。以此定義來講非標裝置和標準裝置不是一成不變的,非標裝置可轉化為企業的標準裝置,另外有些裝置對某些企業來說是非標裝置,但對已經做過該類裝置的企業來說可能是標準裝置了。本文所提到的非標裝置是指狹義的非標裝置。

非標裝置因其特點,包括需求的不確定性、方案的多樣性、交期的緊迫性、以及批次小(很多需要先做單臺樣機)等,導致非標裝置要在有限時間內甚至在方案還來不及完全細化的情況下做到準確報價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也是很多非標裝置製造企業長期面臨的一大困擾。

在人口老齡化、人力成本節節攀升、機器換人、智慧製造的大趨勢背景下,進入自動化行業成為眾多創業公司的目標,使得中低端自動化裝置需求形成了供大於求市場局面,低水平同質化十分嚴重導致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能否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搶到訂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置製造商提供的方案和報價。報價太高,客戶不接受,喪失機會;報價過低,無利潤可圖,即使搶到訂單到頭來也是“虧本賺吆喝”。畢竟辦企業不是做慈善,企業經營的目的都是合理有效利用自身資源持續為客戶提供服務創造價值,從而賺取合理的利潤。企業沒有利潤就失去了生存之本,更談不上發展壯大和永續經營。

裝置利潤 =裝置售價 -裝置成本 -其它費用(管理費、稅費等)。顯而易見要提升裝置利潤,途徑無外乎:a、提高裝置售價;b、降低裝置成本;c、減少相關費用。

非標裝置的售價往往受到市場的制約,包括來自用評估戶甄選和同行的競爭,不是裝置製造商可完全掌控的,嚴格來說更多時候定價權並不掌握在裝置製造商的手中。大多數使用者一般比較看重的是裝置的價效比,要想提高裝置售價,可行有效的辦法是提高裝置的效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高的價值,至於良好的商務關係當然也很重要。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嚴格控制裝置各項成本是才提升利潤空間的重要措施。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前提是首先要做好成本預估。本文的重點是探討如何進行成本預估及成本控制的一些實用經驗和方法。

二、與裝置價格密切相關的幾個概念

1、裝置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1) 材料成本是指裝置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的費用的總和,包括外購件(含標準件)採購費用、加工件(非標零件)採購或製作費用。

說明:這裡的材料與常說的材料概念不盡相同,是指組成裝置的各種零元件包括機構件、氣動元器件、電氣控制元器件等,口語中說的材料很多時候是指未做加工的原材料或零件的材質。

2) 人工成本是指裝置製造過程投入直接人力的費用總和,一般以工時來統計,包含設計工時(含方案設計)、裝配工時、除錯工時、售後服務工時等。企業對相關工種制定有相應的工時價格標準,用來將工時轉換為人工費用。

2、預估(預算)成本 ——-在方案設計階段(實際發包製作之前),依據方案估算出來的成本費用。

預估成本儘管不是實際發生的費用但其準確性十分重要,既是裝置報價的基礎,也是內部成本管控的依據。預估成本的準確度與方案細化程度、客戶需求完整性、預算方法、資料來源的可靠性及專案工程師的能力、責任心有直接關係。

3、實際成本 ——-裝置製作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一般在裝置交付驗收完成之後才能完整準確統計出來。

說明:

(1)、成本的概念在裝置需求方和裝置提供方會有較大的差異。

對裝置需求方來說,裝置成本是指購入裝置的全部費用,對裝置提供商來說就是銷售價格。裝置製作商的成本則是指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並不包含其它的費用,這個概念對裝置需求方來講沒有實質性意義,只是在採購單位議價時作為參考。

(2)、常有業務員抱怨:“開發部門報價太高了!”其實導致報價偏高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情形。

一種是預估價格準確性存在問題,在方案相同的情況下,預估的成本過於保守,導致報價偏高,更有甚者有些工程師誤把售價當成了成本來統計;

另一種情形是裝置效能沒有提升但設計方案不是最最佳化,導致成本相應偏高。前一種情形會導致訂單丟失,但如果接到訂單一般來說不會出現虧損,甚至還有很高的利潤。後一種情形不僅會導致訂單丟失,即使接到訂單還有可能出現虧損。無論怎樣這兩種情形都要儘量去避免。

4、預估價 ——-在專案展開或方案規劃前期,依據客戶需求及初步方案估算出來的價格。一種方法是在預估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其它相關費用形成的價格。另一種方法是與近似裝置比較進行估算。具體的預估方法會在後面的文章中詳細敘述。

5、報價 ——-以設計部門提供的預估成本為依據,依公司相關規定和報價策略,加上相關費用如管理費、業務費、利潤、稅費等提交給客戶的價格。

一般首次報價作為非正式報價,附在方案說明書內提交,並明確說明此價格僅作評估參考以最終正式報價為準。此報價一般會作為客戶專案預算、方案評估、效益評估及供應商甄選的參考依據。首次報價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失敗風險、驗證費用、客戶需求變更等,依具體情況考慮乘上一定的係數。首次報價過低,可能直接影響到使用者預算偏低,當需求變更要增加預算費用時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6、成交價 ——-與使用者採購相關部門議價或招標的最終結果,並寫入正式購銷合同中的交易價格。

7、專案銷售淨收入 ——-指專案銷售總收入減去該專案銷售收入中扣除項,如銷售折扣、折讓、退回、扣款等。8、專案毛利潤 ——-專案毛利潤 =專案總實際成交價 –專案實際總成本9、專案淨利潤 ——-專案淨利潤 =專案實際總收入 –專案實際總成本 –專案的其他費用總計 -營業稅金及附加 -所得稅額10、專案銷售毛利率 ——-專案毛利佔專案銷售淨值的百分比,通常稱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專案銷售淨收入與專案總成本的差。

專案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專案銷售毛利率 =(專案銷售淨收入-專案實際總成本)/專案銷售淨收入×100%

11、專案銷售淨利率 ——-又稱專案銷售淨利潤率,是專案淨利潤佔專案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為:專案銷售淨利率=(專案淨利潤/專案銷售收入)×100%

說明:7~11項中提到“專案”,是指客戶一次性提出訂單,為實現某種或多種功能,需要製作一臺或多臺型別不同(或相同)裝置的總稱。裝置提供商一般給予一個專案名稱和編號,作為專案開展制定專案計劃以及費用歸集的依據。以專案為單位進行統計分析比單臺裝置更方便實用。

12、裝置預算費用 ——-一般由使用者工程單位或使用部門根據專案希望達成的效果,以效率提升、人力節省、品質提升、空間利用、使用及維護費用、投資回收期等為依據透過綜合效益分析提出來的預計匯入裝置的費用。也有將需求直接交給裝置供應商進行評估,綜合參考供應商報價再進行效益分析,來判斷是否投入及確定投入預算。

新制程裝置匯入和改善性製程裝置匯入評估方式稍有不同。新制程匯入一般與人工生產線來做比較;改善性專案則是改善後與改善前作比較。當然不同的方案之間也會進行比較,使用者會根據自身實際狀況來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和適當的預算費用。

三、非標裝置的重要技術指標

1、裝置產能 ——- 是指裝置在單位工作時間內的產出良品的數量。常用單位PCS/小時。是匯入裝置前效益評估和裝置交付後驗收的重要依據之一。這裡要強調的是“良品的數量”,在統計裝置產能時要剔除不良品的數量。

2、C/T ——-迴圈時間(Cycle Time),裝置完成一個不停的迴圈流程中的一個過程的時間間隔。是評估裝置理論產能和方案設計展開依據。方案設計階段一般透過時序圖分析來獲得理論C/T,除錯生產階段則採用秒錶測試多次(如10次)迴圈的時間透過計算來得到實際的C/T。

注:評估分析C/T能否滿足客戶提出的產能要求,必須考慮裝置的停機時間(上下料、裝置故障,非裝置原因停機不計)及產品的良率,一般實際產能按理論產能的80~90%來計算。

3、Cpk ——-過程能力指數(Process capability index)表示過程能力滿足技術標準(例如規格、公差)的程度,一般記為CP。

Cpk值越大表示品質越佳。1。67 >Cpk ≥ 1。33的時,狀態是良,表示製程能力良好,最穩定。CPK=1。33時,表示該製程生產的產品的理論合格率為99。379%。

計算公式:CPK=min((X-LSL/3σ),(USL-X/3σ))

4、MTBM ——-平均維修間隔時間 (mean-time-between-maintenance) 與維修方針有關的一種可靠性引數。

平均維修間隔時間應該包括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和平均修復時間。

其度量方法為: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裝置壽命單位總數與該裝置計劃維修和非計劃維修事件總數之比。

5、MTBF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是指裝置或系統在兩相鄰故障間隔期內正常工作的平均時間,也稱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它是標誌裝置或系統能平均工作多長時間的量,用MTBF表示。

說明:1、2是裝置效率指標,3、4、5是裝置品質(穩定性)指標。這些指標都是裝置驗收很重要的專案,在方案規劃之初就要充分考慮。

表面上看這些指標與價格似乎沒有關係,實際上這些指標直接決定了裝置的方案及結構佈局,也就決定了裝置製作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在方案設計階段考慮不周,導致一些指標沒法滿足客戶的要求,裝置沒能順利驗收,也會導致成本失控,利潤流失。

TAG: 裝置專案非標成本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