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經過2020年持續“破圈”,如今大眾對於“盲盒是什麼”的疑問逐漸下降。小小的盲盒,捧出了一家市值千億港元的“新實體”企業,掀起了潮玩消費巨浪,美妝、餐飲、家居、娛樂、零售等不同業態,紛紛捲入這股抽取“驚喜”的潮流中,形成了“萬物皆可盲盒”現象級消費風潮。

盲盒在消費市場持續火熱,也引來無數面放大鏡。在一些放大鏡下,“燒錢”“成癮”等質疑與爭議不斷,被指助長了非理性消費,監管存在“盲區”。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盲盒+”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借鑑

盲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面裝著不同樣子的潮流玩具(以下簡稱潮玩)。在盒子沒有開啟前,誰也不知道盒子裡裝著什麼,完全是“盲”猜。

有別於其他潮玩品類,盲盒入手價格不高,且抽盒的玩法更具趣味性,拆盒時附贈驚喜感以及社交屬性,尤其當抽到出現機率極低的“隱藏款”時,就能收穫比商品價值更高的“收益”。

“盲盒的這種遊戲屬性,迎合了年輕人愛玩的心理,尤其對於本身價值不大的小商品能夠增加一些額外的遊戲附加價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學系助理教授雷瑩說,這使得盲盒玩法逐漸“出圈”,考古盲盒、菜場盲盒、彩妝盲盒、文具盲盒、生鮮盲盒、機票盲盒、寵物盲盒等前所未有的新商業模式開始出現。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江蘇南京一位小朋友正在挑選盲盒產品。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潘曄攝

去年以來,星巴克和宜家相繼推出了聖誕季盲盒;必勝客和餓了麼聯合30個國潮品牌,聯名推出了週年紀念T恤,並以盲盒形式發售。此外,旺旺、娃哈哈、麥當勞、九陽、全家、奈雪、呷哺呷哺等多家零售企業,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盲盒產品。

前不久,線上影片網站愛奇藝舉辦的“為愛尖叫”晚會也採用了“盲盒玩法”——直到節目正式演出,網友才知道藝人出場順序、有哪些返場藝人和表演嘉賓等。

“盲盒+”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借鑑。Mob研究院《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突破百億關口,2024年達300億元。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年輕人線上下的潮玩店內抽盲盒。新華社記者 陸浩 攝

“盲盒第一股”不想只做盲盒

“盲盒在國內火起來也就是近兩年的事,沒人知道這股熱潮還能持續多久。”95後林敏過去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身邊那麼多小夥伴願意花錢去買盲盒,但當她在泡泡瑪特實體店內看到“Molly哈利波特系列”盲盒時,作為“哈迷”的她再也坐不住了。

“原來買盲盒買的是設計,買的是IP。”林敏說,世界級IP哈利波特除了小說和電影,還有很多衍生產品,但與潮玩盲盒結合還是第一次。她已經收藏了不少衍生品,這次她準備透過“端盒”等方式湊齊一套,希望能抽到“隱藏款”。

林敏說,“隱藏款”“雷款”“端盒”“明盒”等盲盒黑話,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圈層文化與溝通“語言”,還因此興起了“改娃師”“炒盒組”等盲盒衍生職業。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在B站、微博、小紅書等社交網路平臺上,盲盒開箱、測評、抽盒經驗等影片火爆,這讓簡單的拆盒過程充滿了儀式感。“不瞭解不知道,小盲盒裡藏著大世界。”她說。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泡泡瑪特海外門店。受訪者供圖

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且增長速度最快的潮玩公司。2016年該公司推出首款盲盒產品——Molly星座系列,2020年12月公司在港股上市,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被業內稱為“盲盒第一股”。

2021年1月,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在上市後首次對外發聲,稱泡泡瑪特是“開實體店,賣實物,做中國製造”的“新實體”企業。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在王寧看來,“雖然盲盒是其重要的產品形式,但因此就說泡泡瑪特是一家盲盒公司失之偏頗”——第一盲盒不是什麼複雜的商業模式,第二不是泡泡瑪特的獨家專利。

“我們小時候玩的奇趣蛋、日本的扭蛋、美國一年賣十幾億的驚喜玩具,都是盲盒。”王寧說,泡泡瑪特本質是一家以潮玩為載體的IP運營公司。

目前,潮玩市場處於高速增長期,根據泡泡瑪特委託弗若斯特沙利文所作研究,後者預計2024年我國潮玩零售市場規模將超過700億元,對應2019年至2024年複合增長率為29。8%。在潮玩這條賽道上,如今已經集中了IP小站、十二棟文化、酷樂潮玩、52TOYS、尋找獨角獸以及名創優品等眾多潮玩品牌。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盲盒監管仍有“盲區”

作為新生事物,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正處於從小眾走向主流的階段,發展空間充足。但與之相伴的過度營銷、虛假宣傳、售後難保障等問題也浮出水面。一些商家假借盲盒之名清庫存、銷售“三無”產品甚至賣假貨,擾亂了市場秩序,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已經引起了輿論以及有關部門的關注。

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官方網站近日釋出了一則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不能只抱著投機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購買盲盒,要結合自身經濟能力、消費需求和興趣愛好等,理性消費、量力而行。同時也提示經營者,不要只想著蹭盲盒的營銷熱度,用盲盒的噱頭誤導消費者衝動購買,用一些粗製濫造的產品糊弄消費者。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中消協指出“盲盒的基本屬性是商品”,儘管盲盒銷售中關於產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關係產品質量和服務的資訊,如產地、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儲存條件、安全警示、價格、“三包”等,經營者均應當充分告知消費者,讓盲盒內在物品的商品價值、出現機率、分佈方式等關鍵資訊真實透明,確保消費者知情選擇。

清大文產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趙金慶認為,盲盒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潮玩,但如果缺乏必要監管,氾濫成災,很可能會速生速滅。

“萬物皆可盲盒”,盲盒“泡泡”還能“吹”多久?

“盲盒商品相對特殊,質量的虛假也有不同方面,一種是商品本身價值的虛假,比如在盲盒內放了一個假冒偽劣商品;另一種是機率分佈的虛假,比如,在介紹中機率均勻分佈的兩個盲盒商品,實際上其中一個商品出現的機率為70%。”雷瑩說,商品本身質量問題透過質量監管就可以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保障,但“機率作假”則不容易監管。

雷瑩指出,如果透過大樣本抽樣來計算實際機率,首先檢驗成本會提高,其次也難以保證抽樣的樣本,與市場銷售的樣本分佈一致。就算盲盒商家沒有機率作假,即在生產中盲盒內商品的機率分佈,的確與盲盒產品介紹中所聲稱的一致,在檢測抽樣中實際獲得的商品分佈也有可能和全量機率不同。如何確認作假、如何不誤會作假,是眼下盲盒質量監管面臨的挑戰。

“對盲盒機率的真實性進行監管是需要加強的,但對盲盒這種形式進行限制大可不必。”雷瑩認為,潮玩產業切入的是人們對文創產品的喜愛,而是否以盲盒形式進行銷售只是其中的一種產品形式,就像精裝書和簡裝書是面向有著不同閱讀和收藏習慣的讀者一樣。

TAG: 盲盒瑪特泡泡潮玩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