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中國網民數,10億。

這是新華社最新的資料調查,我國上網人數9。89億,逼近10億。

26年前,沒有一個人相信這個數字。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1995年深秋,中關村白頤路街角豎起一塊廣告牌。

“ 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 ”。

當時北京剛開通兩條高速路,資訊高速又是哪條路?市民看得一頭霧水。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誰也沒想到,這塊廣告牌會和如今的10億網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立廣告牌的是中國網際網路之母,張樹新。

1995年,她開辦了我國我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瀛海威。創業迷茫期的馬雲、海歸張朝陽聞風前來膜拜、取經。

雖然從結果看,瀛海威敗了,後來者居上。

甚至在事情過去20年後,她曾說:今天的馬雲,令人後怕。

作為網際網路教母,她在傳統意義上沒有成功:

我只是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做了一件對的事情。

不成功,但值得。

瀛海威倒在網際網路崛起的前夜,張樹新卻永遠是網際網路人的時代偶像。

她的人生,不會被一個跟頭定義。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張樹新出生於1963年,父親是遼寧撫順鋼廠的總工程師,母親是人民教師。

父母喜歡博覽群書,張樹新從小,就長在一個小型“圖書館”家庭。

爸媽沒有刻意教她,她也會站上小板凳,抽出書架一腳的書,自顧自地讀。

很小的時候,張樹新就看了《聊齋志異》《西遊記》。

父親經常帶她出門玩,在故宮他能把每一個雕欄、每一條走廊的故事都講給她聽。

爸爸書庫一樣的腦子,讓張樹新對知識深深著迷。

直到15歲,她讀到人生第一本穿越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小說的主角小靈通穿越到未來,看見了會飛的水滴形車,機器人服務員、天氣控制系統、太陽能燈、反季蔬菜等。

這是1961年,小說作者對未來的設想,這些想象徹底顛覆了張樹新。

我覺得,我像開了天眼一樣。

從此,她開始對未來相關的一切都充滿興趣。

那個年代,高中女孩的夢想,是考個鐵飯碗。張樹新第一個夢想,就要做中國的“居里夫人”。

1977年恢復高考,母親把她轉到撫順最好的中學。

剛插班過去,成績跟不上,張樹新一個勁猛學,一路從中考第一,到整個高中都是第一名,高考還拿了極高的分數。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北大清華隨便挑,結果父親給她選了中科大應用化學。

當年中科大取分比清北還高,而且學校在安徽,位置偏僻,遠離人煙,適合專心搞科研。

父親說,我是個有反骨的人,最好踏踏實實學科學。

張樹新也以為,自己即將踏上“成為居里夫人”的科學家之路。

結果上了大學才發現,化學沒有想象的有趣。每天不是滿當當的課程,就是寫不完的化學式、倒不完的瓶瓶罐罐。

要學好,必須心無旁騖。

而張樹新興趣廣泛,她沒法對化學“一心一意”,甚至懷疑是不是選錯了專業。

整個大學期間,張樹新都在“打醬油”,社團活動卻搞得風風火火。

張樹新是班長,也是中科大史上第一個女學生會主席,她還是學校詩社的社長,社團活動搞得排滿日程表。

因為是學校的活躍分子,大學四年,她的檔案都很好看。

這個優勢,將她從安徽送到北京中關村。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大學期間,除了搞社團,玩詩社,張樹新還解決了人生大事。

從遼寧撫順到安徽,要先坐車到北京,再從北京乘坐京九鐵路南下。

高中隔壁班男同學姜作賢,考到山東大學,也要坐京九線。

兩人順路,於是結伴同行,開學一起去,放假一起回家,一來二去成了戀人。

張樹新一直以為,自己談戀愛,起碼得找個才子,滿腹詩書,富有哲思。

結果姜作賢既不寫詩,也不談哲學。

一個學的計算機,一個學化學,兩個理科生湊在一塊,滿世界瘋玩。

持續了4年的異地戀,剛畢業他們就結了婚。

一畢業就結婚,是因為兩個人生活要比一個人容易,

工作的目的也很具體,就是為了一間房子,一點工資。

結婚的理由,簡單直接。

往後的人生,夫婦兩一起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也一起走過人生最低谷。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那個年代的畢業生,不愁沒工作。而張樹新,不愁沒有好工作。

畢業後她被《中國科學報》主編相中,成了一名記者。

入職兩個月,張樹新“老毛病”又犯了,新鮮勁已過,就覺得報社工作索然無味。

一份周更的報紙,80個人一起做,一個星期人均不到一篇稿子。

大家閒得喝茶、打牌、聊天、織毛衣。

張樹新覺得無聊透頂,她不喜歡那些消磨時間的事,那不如生個孩子吧。

工作不到半年,她就結婚生子,在工作最不飽和的時候,完成了職場女性最大的難題。

產假回來,報社反而沒有那麼多顧慮,把她安排到廣告發行部,做最有挑戰性的事。

因為有一手好文筆,工作3年,張樹新被借調到中科院企業局,負責寫報告。

她的任務,是調研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初出茅廬,她就和聯想創始人曾茂朝交談,和柳傳志一聊就是6個小時。

此時,張樹新不過20幾歲。

因為採訪,她認識了當時商界的頭部人物,也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興盛的創業故事。

在企業局3年,白天張樹新和身價千萬的大佬談天說地;晚上回到家,自己卻窮得一條裙子都買不起。

想要財務自由,只有下海。1992年,她辭了鐵飯碗。

當了一輩子老師的母親,第一個出來反對,只有丈夫卻默許了她。

這一年,她創辦了北京天樹策劃公司,專門幫企業跑中科院、國家計委、電子部等部門辦手續。

別人30萬才跑得下來的專案,張樹新收費20萬,除去成本,淨賺10萬。

生意簡單輕鬆,來錢快。

90年代,崔健被稱為“中國搖滾樂之父”,他的音樂熾手可熱,卻因為一首歌碰了紅線,被禁演。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經紀人梁志平焦頭爛額之際,聽人說張樹新是資源很廣的策劃人,於是想都沒想就向她求助。

張樹新的客戶都是企業,明星策劃完全是陌生領域,她琢磨了一夜,給崔健出了個點子:

不能商演,那就去義演。借癌症基金會活動,崔健再次走上舞臺。

舉手之勞,卻讓張樹新成了音樂圈的神人,有藝人甚至請她當經紀人,生意踏破門檻。

同年丈夫姜作賢做尋呼軟體,賺了1000萬。夫婦兩生意風生水起,能買好幾車花裙子了。

張樹新突然覺得,賺錢原來這麼簡單。

1994年,尋呼機行業湧入很多競爭者,一臺尋呼的利潤,也從4000元降到幾百。

因為尋呼機,張樹新瞭解了電信業務,給未來的網際網路夢埋下種子。

她和愛立信簽約,拿到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合同,不出意外的話,夫婦兩的下一站,是華為和三大運營商今天所做的事,網路和基站。

結果,政策沒放開,搞通訊基礎設施,需要工信部頒發的電信牌照。

出師未捷身先死,兩人鬱悶之下,跑去美國玩了一圈。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去美國旅行,在洛杉磯酒店裡百無聊賴,張樹新就用座機打電話給老同學吹牛。

剛結束通話電話,就有新的號撥進來。

全班60幾個人,那天夜裡,張樹新接了33個電話,全是在美國的同班同學。

她有點不可思議,“大家是怎麼知道我在洛杉磯這家酒店的?”

原來,同學在美國BBS建了個班級論壇,論壇裡一發,自然全知道了。

BBS,就像15歲那本《小靈通漫遊未來》,讓張樹新再一次開了“天眼”。

我就像突然走進一個新世界,靈光乍現,

甚至隱約看到了網路世界的未來。

美國之行,讓張樹新找到了新的激情:關於未來的事業。

回國後,她就關閉了策劃公司,拉上丈夫一起創業。

夫婦兩抵押了房子、車子,湊足1500萬,創辦了第一家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

在美國,網際網路的名稱是“資訊高速公路”,英文名“Internet Highway”。

張樹新音譯過來,新公司取名“瀛海威”,中國第一家面向老百姓個人的網際網路公司。

幾乎同一時間,杭州海博翻譯社的老闆馬雲,去美國催債時也受網際網路啟發,回國後創辦了中國黃頁,一家面向企業服務的網站。

馬雲的中國黃頁,無非是建了個資訊網站。

張樹新不同,她從埋電線杆,到拉光纜,裝電腦,開賬戶,建網站,把如今阿里、百度、新浪、電信運營商的活全乾了。

同時發揮她作為媒體人的特長,大搞宣傳。

1995年,張樹新花18萬,在中關村路口立了那塊諾大的廣告牌: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按照廣告指示,向北1500米,正是張樹新開的網際網路體驗館,初期使用者可以免費體驗。

後續使用上網,需要繳費開戶。

家裡沒電腦的,也可以在瀛海威上網,有點像今天的網咖。

瀛海威也有BBS,甚至還有電商。

不過去瀛海威上網的,不是炸街的叛逆青年,而是京城的精英。

網易丁磊的BBS賬號,最初就是在瀛海威註冊的。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北大教授胡泳是“網咖”常客,人民網創始人蔣亞萍,也是在瀛海威學會上網的。

就連搜狐的總監,也是瀛海威創業團隊的老將。

這裡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皇甫軍校”,培養了第一批網民,以及第一批網際網路從業者 。

當時一個上網賬號,年費高達1000元,相當於今天的6000。

媒體爭相報道張樹新的首創,瀛海威一夜之間霸佔了各大報紙頭版頭條。

張樹新,成了行業偶像。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1996年底,瀛海威的網路站點開到了8個城市,當年網民數達到6000人,規模國內第一。

很快,找張樹新談投資的企業踏破門檻。

3天時間,瀛海威賬戶上就多了5000萬,投資人是中興發總裁梁冶萍。

幾乎同時,麻省理工回國的海歸博士張朝陽,也拿到了一筆22。5萬美元的投資。

投資人,是他在麻省理工的導師龐帝。

1997年,龐帝來中國演講,主題是旁帝火遍中國的網際網路“教科書”《數字化生存》。

張樹新揣著5000萬,正需要宣傳瀛海威,她認準了龐帝這尊網際網路“大神”。

她在瀛海威騰出1000平米的大平層,佈置成豪華講廳,把龐帝請上演講臺。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張朝陽和導師龐帝)

而此時,一文不名的張朝陽,就坐在觀眾席。演講開始,張樹新請來的翻譯就出了亂子。

龐帝的演講,專業術語太多,翻譯轉述得磕磕巴巴,觀眾聽不懂,開始嘈雜和不滿。

焦灼之時,臺下一個青年舉手,全場瞬間鴉雀無聲,上百雙驚詫的目光像聚光燈,投向這個青年,他就是張朝陽。

師徒二人唱雙簧,演講多精彩,張朝陽翻譯得就有多精彩。

張樹新花了幾十萬搭的臺,張朝陽一分不花,卻成了當晚的C位。

她心口憋著一口氣,無處發作。但真正惱火的,是公司的狀況。

梁冶萍前腳打錢,後腳就成了瀛海威的董事長。

張樹新這才知道,原來投資控股,就是花錢買公司的控制權,等於收購。

她一個創始人,反倒成了打工的“職業經理人”。

捧著燙手的5000萬,張樹新搭建基礎網路,一年就把錢燒光,還虧了2000萬。

1997年,34歲的張樹新懵了,瀛海威董事會把她除名,她被自己時一手創辦的公司拋棄了。

瀛海威也沒得什麼好處,張樹新剛走,跟著她草創的高管也集體辭職。

這個結局,被杭州一個小個子的醜陋男人給說中了。

1995年寒冬,瀛海威如日中天。剛剛創辦中國黃頁的馬雲,聽聞北方出了個網際網路大姐大,於是帶著何一冰上北京見識見識。

他們求爺爺告奶奶,才獲得和張樹新交談半小時的機會。

聊完出來,何一冰問馬雲,有沒有什麼啟發?

馬雲淡定而自信:

網際網路有希望,但希望一定不在她身上;就算要死,瀛海威一定比我們先死。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張樹新最風光那年,馬雲一語成讖。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1998年,記者出身的張樹新第一次學會,什麼叫“牆倒眾人推”。

那場演講後,張朝陽拿著導師給的投資,創辦了愛特信公司。

張樹新被踢出瀛海威時,張朝陽正模仿美國雅虎,做搜尋網站,並將愛特信改名為“搜狐”。

花了大幾十萬,為他搭臺唱戲的“大姐大”,卻陷入全世界的聲討。

“瀛海威是敗筆,張樹新不懂商業,張樹新決策錯誤。”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22年前,媒體報道版面)

那年,張樹新只做了一件事:解釋。

她寫了一篇檢討書,《我們是這個行業中犯錯誤最多的人_總裁檢討書》,字裡行間全是反省。

首先,成本是剛性的,做網際網路就得燒錢;

第二,5000萬的銀行貸款,利息擺在那兒,還沒等盈利,公司就被利息壓垮了。

第三,當意識到錯誤,想要更正的時候,沒錢翻身了。

曾經的第一名、校園大佬、一流記者、老闆,一路都昂著頭走路,卻在網際網路面前低頭自省。

作為網際網路的拓慌者,張樹新存在的意義,某種角度上,大於後續的成功者。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2004年網友感懷瀛海威)

作為媒體人,她擁有天然的輿論敏感度,和經管部門也熟門熟路。

1996年,她問相關的行政部門:

“如果有人在瀛海威的網上罵人,責任算誰的?”

“你的,比如賭博,你提供了場所,你也有錯。”

“不能因為高速上有人翻車,就不建高速路了吧?”

這番對話,誕生了網際網路行業的第一個行規:文責自負。

瀛海威立下規矩:在網上,誰發言,誰負責。

這在今天看來,這個規則是理所當然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定,如今多少平臺要被“鍵盤俠”拖垮?

比起商人,張樹新更像“俠士”。

她做的這些,沒有給瀛海威帶來直接利潤,卻讓後人少走彎路。

而她自己,卻沒有在建好的網際網路高速路上,二次創業。而是轉頭就當起投資人,出錢幫人實現創業夢。

張樹新的星辰大海,不在網際網路,而是未知的事。

1999年,她成立聯和投資控股,這家公司至今都在為她賺錢。

當投資人,不用親自下場做事,張樹新樂的清閒。

2008年,她和丈夫開始環球旅行,玩遍世界的千奇百怪。

有人和她聊馬雲:你看馬雲當初小本起家,緊盯一塊肉,現在阿里都當巨頭了,瀛海威真可惜。

她想了想,搖搖頭:

我覺得瀛海威失敗的經歷,也是很特別的。

今天的我,跟誰也不換。

她不是張朝陽,非要在網際網路這塊土地長成參天大樹;

也不是馬雲,一定要在商業上獲得驚天成就。

張樹新眼裡,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大起大落裡,體會新奇。

她還是當初看穿越小說的小女孩,對未知的事充滿好奇。

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1年虧光5000萬,憑啥馬雲還要叫他大姐大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張樹新不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成功者,卻把這條路上的雷區,都踩了。

在網際網路創業的蠻荒時代,開闢出一條毛坯路。

時隔20多年,張朝陽的搜狐,從輝煌走向平緩,馬雲的阿里巴巴市值萬億。

回看來時路,她沒有後悔,只有後怕:

今天看到馬雲的狂妄,突然覺得很可怕。

26年前,那個不知深淺的女子,也曾這樣狂妄過。

她同時站在10幾家主流媒體的頭版,肆意張揚,說自己“打開了網際網路的潘多拉魔盒”。

她享受網際網路迷茫時期的萬眾矚目,享受自己是創世紀的啟蒙者。

直到現實的冷水從頭頂潑下來,這才明白:

狂妄是無形的魔鬼,它會矇蔽雙眼。

這惡果,如今看來,誰也沒逃脫。

-END-

參考資料:

1。方興東 《網際網路口述系列叢書·張樹新篇》

2。張樹新《我們是這個行業中犯的錯誤最多的人》

3。專訪張樹新:當瀛海威已成往事

TAG: 張樹新瀛海威網際網路張朝陽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