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科技業務前景未明:掘金直播成效甚微,支付牌照收購流產

盒子科技業務前景未明:掘金直播成效甚微,支付牌照收購流產

在年初短暫的節制過後,國內迎來了報復性消費,直播也成為2020年最紅火的銷售方式。各個平臺都想從直播經濟中分得一杯羹,包括做支付起步的盒子科技。

“‘笑譜推購’不僅可以讓盒夥人(pos機地推人員)賺錢,幫商家賣貨,還可以讓消費者省錢,目標是要打造下沉市場的‘唯品會’。”盒子科技CEO韓森對《華夏時報》記者說,“目前笑譜推購還在試點當中,要根據內部企業和資料的表現情況來決定何時大面積向外推廣。”

但風口並不是誰都能夠立足並立穩的。作為一家支付機構,盒子科技同樣面對諸多不確定: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等頭部短影片和電商平臺均已入局直播帶貨的市場環境下,盒子科技為何還要在此領域掘金?笑譜推購能夠被大眾接受嗎?盒子科技在支付領域的合規隱患何時能消除?

平臺使用者冷清 尚未走出支付界

按照盒子科技的說法,跨界短影片直播帶貨,公司並非從零起步。依賴於盒子科技在支付領域發展時積累的商家資源和地推隊伍,笑譜推購“覆蓋了5000萬消費者流量”。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也曾指出,對於盒子科技之類的聚合支付來說,其“連結了眾多商戶和支付機構,商戶資源便是其轉型優勢”。但是從目前來看,笑譜推購所謂的“5000萬消費者流量”,還並沒有得到直觀體現。

記者在笑譜推購APP上觀察到,APP主頁推薦的影片點贊量基本均未超過50個。而抖音快手為使用者推薦的影片,其點贊量則在萬級或十萬級梯隊。不僅如此,點進笑譜推購APP內的任一直播間,儘管顯示有幾百人在觀看,卻基本沒有使用者與主播發言互動,就算是在直播高峰的晚間,每個直播間都同樣冷清。

盒子科技業務前景未明:掘金直播成效甚微,支付牌照收購流產

“這個平臺裡沒有幾個像抖音快手那樣專業的主播,我們這裡都是做pos機的。”笑譜平臺上的主播張海平(化名)對本報記者說,他同樣疑惑直播時為什麼沒有人和自己互動,“他們會關注我、點讚我,但就是不說話,我有時也很納悶。可能因為大家都是做支付的,互相認識,來看看你是怎麼播的就走了。只有行業外的人才和主播聊天。”

而盒子科技CEO韓森也向記者直言,笑譜推購僅僅是面向在支付行業接觸的商家端、C端和地推端(即盒子科技所說的“T-BCS生態”),“和抖音快手肯定不是一個量級的,無法作比較。”

截至12月17日,張海平在笑譜平臺直播還不足20天。由於在直播間長時間停留的觀眾“也就三五十人”,張海平在直播時通常只是放著音樂,然後做自己的事情。他告訴記者,自己白天下班後會來笑譜直播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夠積攢一些粉絲,然後跟盒子科技簽約。“要是簽上約,一個月多掙個三五千,不也挺好嘛。慢慢粉絲多了,再能帶點貨,也是一筆收入。”張海平說。

但笑譜推購的運營萌萌(化名)卻告訴本報記者,笑譜平臺不再招募個人主播,“根據平臺在12月初修改的最新政策,笑譜現在只招募直播公會,即需要有實體公司、主播基數和配套的主播培訓機構。”

總是不斷推陳出新的政策已經引起了笑譜平臺部分主播的不滿。“政策調整得太頻繁,隔三差五推翻政策,已經有一批人對公司失去信心,甚至產生不信任的感覺。所以最近有一批人已經不播了。”薛女士認為,平臺現處於起步階段,公司也應該重視基層的看法。

截至目前,笑譜推購已面世一年有餘。如果一個產品在經歷了一年的孵化期後仍在流失使用者,那麼“5000萬消費者流量”的故事或許也很難成為現實。

自建推購商城

韓森告訴本報記者,笑譜推購現在還未大面積向外推廣的原因,也是因為擔心後續使用者體驗不好,影響推動。

這樣的擔憂不無原因。根據官網介紹,笑譜推購擁有運營多年的海量品牌供應鏈資源,“整合優質品牌商家,匯聚全球美食、服裝、美妝、居家等精品好物”。在韓森的設想中,笑譜推購服務於小鎮青年,是下沉市場的唯品會,所有商品均由盒夥人、賣家透過笑譜私店推選、評審後才可上架至平臺,是盒夥人自己的社群電商。

但記者發現,該商城中的所有商品都未設定評價入口,即使用者無法透過其他消費者的反饋來參考商品質量和價效比。這不僅會加大使用者在笑譜商城購買商品的顧慮,也會因此讓商家錯失銷售良機。

此外,在笑譜推購平臺,每位主播都可以選取平臺提供的任意商品進行帶貨,一旦透過直播間售出一份商品,就可獲得分潤。但若粉絲購買商品後發現質量問題,主播是否需要擔責?主播因此受到的名譽損害該如何處理?笑譜或盒子科技具有哪些問題處理機制?上述兩種現象又是否代表了盒子科技對於笑譜平臺商品的盲目自信呢?

對於盒子科技來說,在實現電商“野心”的基礎上搭建自己的運營體系並非輕而易舉,更重要的是未雨綢繆,具備前瞻性的思考。

小程式撈金無果 至今無支付牌照

事實上,這並不是盒子科技第一次變道了,上一次是瞄準了小程式。

2018年,小程式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競相追逐的風口,盒子科技同樣選擇入局並推出“慧店”。在產品釋出會上,韓森曾表示,因為模仿者太多,盒子幾乎每兩年都有一次創新,“慧店”是第四次,預期能給公司帶來“下一個幾何倍數的增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記者近日與多方嘗試後發現,微信小程式“慧店”的頁面已無法載入資訊,只顯示“當前網路狀態不佳,請檢查後再試”。而網際網路上有關“慧店”的資訊也只有該產品釋出初期時的宣傳類文章。

“慧店目前有部分在運營,已替換成其他品牌在運營。”韓森對《華夏時報》記者回複稱。

事實上,盒子科技不斷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也與支付行業的變局有關。今年年初,在央行的力推下,條碼支付打通服務壁壘,即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能夠互認互掃。但這也意味著,聚合碼將不再具有優勢。因此諸如盒子科技這類聚合支付服務商來說,其生存空間進一步收到限制。

而在支付牌照方面,盒子科技也一直陷入違規輿論中。2018年,盒子科技曾期望入股環迅支付以獲得支付牌照,但未得到央行批准。儘管收購交易沒有順利完成,但根據媒體報道,盒子科技早已與環迅支付股東達成協議,在2018年接管後者,並控制了其總經理、副總經理和風控總監等關鍵職位,同時還對環迅支付的具體業務進行了變更。

那麼,盒子科技與環迅支付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關聯?是否如媒體所說,已私下接管了環迅支付?記者多次撥打韓森以及盒子科技公關負責人電話,二者均未接聽。

若私下接管屬實,則此舉有違央行相關規定,環迅支付也可能存在續展不透過、被吊銷支付牌照的風險。此前,樂富支付就因未向央行報批,多次違規變更主要出資人等重大事項,屬於變相轉讓《支付業務許可證》,而被央行決定不予續展、退出支付業務。

此外,2016年以來,環迅支付每年都因違規遭到處罰,近兩年更是被開出“天價”罰單。今年11月3日,環迅支付青島分公司因商戶實名制落實不到位、商戶收單結算賬戶設定不規範、商戶交易記錄和資金結算記錄不匹配、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被要求責令限期改正,並處罰款518萬元。而去年7月,環迅支付也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收央行近6000萬元支付罰單,同時公司被責令停止新增線下商戶,另外在3個月內有序停止網路支付業務。

TAG: 盒子支付推購科技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