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優秀的賽事人每天都在讀,星標我們

這是橙光線2021年徵稿計劃第五篇

想要給橙光線投稿?

編者按

在越野跑賽事的組織和管理中,如何讓選手都能順暢地沿著賽道行進,不跑錯,不迷路,這是越野跑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一門相當精細的學問。每場越野跑賽事的背後,都有相當的人力、物力投入於此。

非常感謝王冰,基於他豐富的賽事一線實戰經驗,詳細總結了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的知識,與廣大同行共享,讓更多越野跑賽事更安全。

本文為王冰創作的《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上、中、下三篇之中篇。

上篇於7月21日釋出,歡迎閱讀: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上篇)

12

本文作者:王 冰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連結賽事(Lianjie Event)創始人

原北京三夫戶外運動管理有限公司(三夫賽事)副總經理

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紀人三級

鐵人三項國家一級裁判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體育賽事活動與安全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

定向越野、越野跑、山地車、皮划艇、探險賽等多元運動背景

Columbia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桂林100、雲丘山100、普洱100、香山50等越野賽事賽道總監/執行總監/賽事總監

近百場大型賽事組織經驗

本系列文章由於篇幅限制,無法對“賽事團隊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對賽道設計、指引、收尾、救援等各項在賽道上發生的工作實施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保證選手安全完成比賽的全過程”這一宏觀的賽道管理進行充分的解構。而僅就穿插在宏觀賽道管理的過程中指向“如何讓保障選手正確的沿賽道行進”的各項細節工作展開討論。

根據時間線將各項工作拆分後,得出如下內容模組,文章將分上、中、下三篇進行闡述:

(上)

賽道管理工作的前期評估

賽道核心團隊搭建的要點

賽道修繕

(中)

路標佈設

(下)

賽道巡視

關鍵點位輪轉

彙報與通聯

本篇是系列的

中篇,

核心內容為

賽道路標佈設。

PART 04

賽道路標佈設

賽道路標佈設是賽道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賽前路標佈設清晰合理,各段長負責的

賽段路標佈設的邏輯偏差小,

不僅很大程度上能減少選手迷路的風險,還能給選手較強的安全感。

路標佈設雖能總結出一些共性的經驗,但由於不同賽事實際環境、條件差距很大,在實際應用中應該靈活把握,以

呈現最佳的導引效果

為最終目標。

1

賽道路標佈設的目的

賽道路標佈設的核心目的即讓選手從出發後,能夠沿著組委會預設的賽道路徑行進,順利返回終點。如果將賽道路標的功能拆分,可細化為:

實現方向導引功能:引導選手向正確方向前進;

提高選手安全感:讓選手在

心理安全距離內

看到路標;

2

賽道路標的種類

絲帶路標

除去戈壁、草原等特殊地貌型別場景,多數越野賽中通常都將絲帶路標作為賽道路標的“主力軍” 。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絲帶路標

(1)材質

絲帶路標以

緞帶/旗幟布和無紡布

幾種材質較為常見,各有優劣勢。

緞帶/旗幟布

比較輕薄,在路標佈設及路標回收時大量隨身攜帶比較方便,且成本較低。但影響緞帶/旗幟布路標使用的效果一個因素,是由於其材質較輕,且張力不強,比較容易

風吹影響

捲到樹枝上或藏到樹葉裡,

而且在遇上降雨天氣時,緞帶/旗幟布

在吸水後容易“貼”到樹葉等鄰近物體上,

影響視覺效果;

無紡布材質

路標較緞帶/旗幟布路標厚度較大,所以同樣尺寸的路標,

較緞帶/旗幟布佔用的空間大,成本也相對略高。

但無紡布路標材質自身有一定張力,懸掛後

容易保持路標佈設時候的角度和狀態,

且遇水相對不易貼住其他物體等。綜上,更推薦賽事使用無紡布材質的絲帶路標。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一條角度調整好的無紡布路標

部分賽事也會使用

塑膠材質

的路標,佈設過程中成卷攜帶,相對方便,且成本低,單根路標長度可以根據需求擷取(撕斷)。但塑膠材質路標的問題類似緞帶/旗幟布,路標形態不太容易固定。另外,

夜間使用的塑膠路標需要手動貼上反光片,

增加工作量及工作時間。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Carlos(右二)

在Lavaredo Ultra Trail使用塑膠制路標

(2)尺寸

路標尺寸沒有絕對合適的標準,

主辦方可以在保證視覺效果的前提下,根據應用場景、預算適當調整路標尺寸,建議最小尺寸應該在6cm*65cm左右(含頂端開口、上下反光片位置)。但使用

小尺寸路標也並非一定不能做出好的賽道導引,

筆者在2018年的桂林100賽事中,就使用過2釐米寬的塑膠材質路標完成賽道保障。

(3)反光

經過多種

絲帶路標+反光片

的組合形式測試,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種組合形式為

上下兩片雙面反光,

使用

訂書機裝訂而非直接貼上在路標上

(圖片參考上文所展示“一條角度調整好的無紡布路標”)。

上下兩片反光片可以起到

雙重保險

的作用。

下方反光片

除反光作用外,也起到

配重

的作用,讓路標在自然狀態下下垂呈現更大的視覺面積;在微風時,下方反光片輕微晃動也能更好的起到吸引選手視線的作用。但

下方反光片在大風、大雨的情況,不可避免的存在捲入樹枝、樹葉的情況,

所以

上方反光片可以作為補充。

相對來說,上方的路標固定端在拉緊後,反光片朝向相對穩定,不容易受天氣影響,容易被選手發現;但

上方

反光片

在固定時容易被樹葉遮擋,

所以固定時須

清除上方

反光片周邊遮擋選手視線的

樹葉,

讓反光片暴露出來。

為什麼要用

正反雙向反光片?

一定程度上是為了

減少

路標佈設時

角度調整的工作量

(正反共有兩個角度都能滿足朝向匹配),同時在

有風力導致路標旋轉

的情況下,

增加了“50%”下方反光片在擺動情況下的可視機率;

另外,訂書機裝訂而不要直接貼上,是為了在某些場景下便於固定路標,賦予其更多的功能。實際操作時,可以將

反光片的一面撕開,使用背膠將反光片朝向固定在樹枝、樹葉上,增大路標穩定性。

如果反光片在製作時採用的是直接貼上的工藝,則該功能喪失;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背面的反光片拆開貼上,

貼上在角度合適的樹枝上用以固定角度

箭頭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A4尺寸的小箭頭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60cm*90cm的大箭頭,在路面

較寬闊的場景下較小箭頭更容易被發現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門型展架,較KT板更容易被發現,

但應注意配重、加固

在路口處,除人力指引外,

箭頭無疑是明確選手行進方向最有效的物料。

根據其應用的場景不同,賽道組需要在賽前針對賽道路口形態、攜帶便利性及實際需求,就

使用多少數量的何種箭頭路標

做好規劃。大尺寸(如50*80cm或60*90cm,一般為KT板)以及A4小尺寸(一般為彩印塑封)在筆者以往的賽道管理中應用較多。

大尺寸箭頭和門型展架、易拉寶甚至A架等尺寸較大的指示牌,

多應用選手需要

判斷方向時周邊空間較大,不容易發現小路標

的場景,此類位置多數位於車輛可以到達的位置,

通常由車輛負責佈設。

山上的小路路口一般使用A4/A3等小尺寸箭頭。

但如山上某處位置出現適合大型指示牌的出現,但不便攜帶時,則需要賽道總監綜合判斷如何處理,如增加小箭頭及其他路標的數量,或不考慮攜帶的便捷性,務必將大型指示擺放到位的決定,並配置相應的人力、物力配合。

錯號路標

的使用位置一般都放置在

岔路口的錯誤方向。

在錯號路標佈設的時候,需要考慮實際的路口角度、形態,通常來說

除了在岔路口錯誤方向的“路口處”放置錯號

以外,為了

避免選手漏看該指示進入到錯誤路線,還應該在進入錯誤路口後的一個合適距離(10-30米以內為佳)和合適位置(選手容易發現的角度和位置),加設錯號提示選手已進入錯誤路線,

做雙重保障。

分流匯合點提示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大型的分流點A架

分流點和匯合點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使用

尺寸較大的提示牌,

如門型展架、易拉寶,甚至是A架,來提示在這個點位上不同組別的選手交匯、分流後行進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

人流密集的區域

如果涉及分流和匯合,最好能夠使用

儘量高(至少2米高)的提示牌,

同時

核心內容在設計時應儘量放高,避免人群遮擋住分流方向指示,導致選手進入錯誤的組別路線。

除了提示資訊外,分流點和匯合點,通常

需要佈設指引人員。

反光片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注意石頭上貼上的獨立反光片

此處提到的反光片是

獨立於路標上的反光片

而單獨存在的形態。反光片

在夜間賽段的應用很廣泛,

可以在某些不便佈設絲帶路標的夜間場景下替代一部分絲帶路標,而且獨立反光片一般都會貼上在樹枝、牆壁、護欄等固定物體上,一旦貼上牢固,朝向比較穩固,有較好的反光視覺效果。

需要額外提醒的是,多數賽道會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不同級別的市政道路、鄉村道路,要

尤其注意反光片和交通反光設施間的差別,避免

選手在體能下降注意力降低的情況下,

誤被交通反光設施導引到錯誤的方向。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賽道方向左轉,但在可目視及直行方向更遠處的電線杆上,同樣有反光條,容易誤導選手

(注:由於電線杆上反光片涉及行車安全,無法做遮擋處理,實際競賽中該點位安排了強制裝備檢查,同時兼具指引功能,規避了該風險)

警戒帶

一般情況下,警戒線提醒的資訊是“禁止穿越”,如禁止穿越隔離出的危險區域,或者阻擋選手進入錯誤路線。在某些場景下,警戒帶還可以像山地車賽道一樣限制出選手的行進路徑,讓選手只能按照規劃的路線行進,減少選手自己判斷方向可能產生的方向錯誤,比如在密林中。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警戒線在山地車賽道中的應用,

可遷移到越野賽中

使用警戒帶時,

要提前預估到警戒線可能帶來的“次生”問題,

如使用警戒帶的位置會有

車輛、牛群、驢友等非競賽相關人、物通行,存在警戒帶被破壞的可能。

直接導致的後果有:賽道組以為已經封閉住的路線在選手透過的時候變成了開放狀態,甚至

被扯斷或者被風颳斷的警戒帶飄到了正確的路口處誤導了選手,

反而引導選手跑向了錯誤路線。這些後果的

可能在任意一個時刻發生,並不能透過賽前巡視完全規避。

所以

儘量加固警戒帶,即增加破壞的時間成本,

是佈設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事情。除了加固,賽道組還可以靈活的改變警戒帶的使用方法,比如

用石頭將警戒帶壓在地面、將警戒線拉到比頭頂略高的位置

等,儘量

保證選手能夠發現

的前提下,

不影響非競賽人員的日常活動。

頻閃燈

頻閃燈屬於

輔助路標,

夜間賽段

是秒殺其他一切路標的存在,尤其是

容易起霧

的賽段。但由於頻閃燈

非常容易被行人或不自覺的選手“收藏”,

所以一般用作跟其他路標配合使用,不會當做主力導航物料來使用(除大霧路段),通常用於關鍵路口處引導方向和無岔路路段提高安全感。頻閃燈佈設的位置,要掌握

一個原則:有了更好,丟了也不會導致迷路。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越野賽常用的頻閃燈

頻閃燈的丟失

以沿途村莊、景區及其他有步行者、兒童的區域出現較多,

應對這種情況,除了提高其破壞的難度(如用紮帶、透明膠纏繞固定),還可以把掛燈時間後置,

在入夜之後賽事無關人員活動減少後開始進行頻閃燈佈設,

降低頻閃燈丟失的機率。

採購頻閃燈,務必要

親自提前測試其續航能力,

避免續航不足影響效果。另外

為了保證其霧天的穿透力,紅色是最優選擇。

在頻閃功能上,建議使用

慢閃模式,以便提高辨識度

(選手疲勞狀態下存在將快閃看成常亮,將常亮認為是動物或其他交通指示的可能)。

其他

不同場景下有很多種路標可以選擇甚至創造,

只要能夠達到清晰導航的路標就是好路標,如

自噴漆(須賽後清除痕跡)、道旗、地旗等。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UTMB使用的地旗

3

賽道佈設的基本原則

右側慣性原則

非特殊情況下,賽道路標應佈設在賽道的右側,便於運動員奔跑過程中能夠習慣性的在右側看到路標,但慣性原則與其他原則衝突或右側完全不具備路標佈設條件的情況下,應該

優先按照其他原則或在有條件處佈設路標。

適宜密度原則

合理的密度有助於選手保持其行進節奏和信心。路標設定的間距

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標準,

要根據賽道的特點來靈活調整:佈置的

太密,額外增加路標佈設和收標人員的工作壓力;

佈置的

太稀疏,則有可能讓選手在奔跑時缺乏安全感。

特別需要提醒賽道總監的是,

賽道路標佈設通常並非由一人完成,

賽前培訓

的時候,對於

賽道密度其他相關原則

一定要特殊進行強調,如果全程路標佈設密度差異太大,選手會有明顯的感知,如:同樣的賽道特徵,前半程跑路標密度大的,後半程跑路標密度小的,選手會在

賽段交替時產生不安全感,

並重新不斷調整自己對路標密度的心理預期,適應新的路標佈設密度,影響參賽體驗和選手判斷。

但是,

做到各段標準完全統一,是一件不太可能實現的事兒,

所以賽道總監在

有條件的情況下,

應該

自己親自挑每名段長佈設的部分路段感受是否有明顯差異,

並做相應的部署調整。

一般來說,在完全沒有岔路的零跑丟風險賽段中(我們自己叫“只要上了這條路,就沒有別的路可選”),

間距最長建議也不要超過50-70米左右。

之所以不能更長,是

考慮到如果三根路標中的中間一根丟失,

間距將由50-70米變為100-140米。按照較慢選手的速度,100米的距離在山地路段需要花費1。5分鐘-2分鐘完成,如果間距再拉伸較多,選手在兩條路標間消耗的時間足可以導致其心理波動,反覆確認自己是否還在賽道中。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 :完全沒有岔路,路標間距可以拉長

賽道彎道較多、環境比較複雜、路徑不明顯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密路標,

甚至做到選手路過第一條路標,就能看見第二條路標,保證導向的連續性。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這種“哪裡看起來都是路”的密林,最好做到路標密度增大,並參照下文“正向佈設原則”

適宜高度原則

適宜高度的原則的執行,主要是為了提高參賽選手在保持正常行進及正常視線角度的情況下看到路標的機率。路標佈設的高度(及位置)不合理,不容易被發現,其作用也就喪失,路標佈設工作人員在佈設該條路標時花費的時間就成了無效勞動。

一般情況下,

條件允許時,路標下端離地面1.6M-2M左右為合適高度;

爬陡坡的時候,路標在此範圍內略低,下坡時路標在此範圍內略高為妥。在實操中,有很多場景並不便於設定此高度的路標,賽道組應注意把握

儘可能讓路標凸顯的原則。

異側佈設原則

選手在行進過程中遇到彎道,出彎後的賽道經常會被彎道處的植被等地物遮擋視線,形成盲區。如果把

路標佈設在盲區之內,結果即為選手到達路標處才能發現路標,該路標的意義就基本喪失。

所以在

賽道的彎道部分佈設路標,

應該適當的掌握

異側佈設的原則,

即賽道走向向右偏轉,路標應臨時性的佈設在賽道左側;賽道走向向左偏轉,路標應臨時性佈設在賽道右側,待賽道透視性變好後,恢復原有的右側佈設邏輯。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佈設在賽道左側的兩條路標即

遵循了異側佈設的原則

岔路引導原則

岔路口

是選手跑向正確或錯誤道路的最關鍵節點,岔路口通常需要

同時使用路標和箭頭指示標示。

首先,箭頭的指示標識應該放置在

“正”岔路口處或到達岔路口之前10米左右以內的位置

為妥,不要放置的離岔路口太遠,避免選手在疲勞狀態下忘記右轉的位置;同時,在

正確賽道的入口

處,應該引導性的

連續佈設3-4條間隔3-4米的路標,用連續的色彩變化引導選手跑向組委會設計的方向;

最後,在選手

跑進正確路線後視線馬上可及的10-20M處,再佈設一根路標,加強其行進的信心。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 :岔路引導路標佈設示例,

即箭頭+兩到三條導向標+一條確認標

正向佈設原則

賽道組在路標佈設時,不管上坡下坡,難度大小,必須

按照選手行進的方向

進行路標佈設。這樣做的目的是

以選手的視角來觀察賽道、佈設路標,

達到路標效果的最大化。在正向佈設的同時,還應掌握一個“提前定位”的原則,即不要走到一個位置後覺得此處適合佈設、固定路標,就在此處完成一條路標的佈設,而應該在

佈設完上一條路標後,

控制間距

的前提下,

提前觀察一處距離適宜、不被遮擋的位置,

然後走到此處完成路標佈設,以保證路標最大的可視距離。(如由於植被較多遮擋視線,可佈設完第一條路標後,適當走出10米左右,再開始尋找適宜的位置)。

注意,提前觀察的位置,最好能在

考慮路標下垂不被遮擋、捲入樹枝可能小的前提

下,精確到“在哪一條樹枝佈設”。

反光朝向原則

反游標的朝向,

直接決定了

選手的夜視效果。

反游標只有

朝向選手頭燈打來的方向

時,反射光的視覺效果才會好;反游標的朝向不對,光會反射到其他方向,視覺效果很差。所以佈設夜間路標的時候,務必要注意,反游標的朝向,一定要朝向選手前來的方向,而不僅僅是“對著路的方向”。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因大風改變了方向的夜間路標,

基本不可能被選手發現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上下反游標均調整

反光片朝向選手來向,雙重保險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上圖:路標朝向固定過後的夜視效果

下篇內容:賽道巡視

關鍵點位輪轉

彙報與通聯

# 往期文章 #

-END-

作者|王冰

編輯|薛雨微

排版|莫非工作室

稽核|崔英善、崔楨斕、劉嶽

想和這位大牛作者成為同學?

8月9-10日《體育賽事的高效能管理》歡迎你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越野跑賽事的賽道導向體系之構建與現場管理(中篇)

TAG: 路標賽道佈設選手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