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選擇》之為什麼會產生拖累症?

《愛是一種選擇》之為什麼會產生拖累症?

《愛是一種選擇》- 為什麼會產生拖累症?

01。今日導讀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說拖累症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敵人,想要戰勝它,我們就必須先了解它是如何“排兵佈陣”的——換句話說,就是了解拖累症的運作方式以及它的成因。

在書中,作者為我們剖析了拖累症的運作方式,幫助我們“打入敵人內部”,為下一步的治療工作做準備。

02。拖累症的運作方式

在書中,作者把拖累症比喻成了一個大蛋糕,這個蛋糕一共分為四層,由上到下分別是:沉溺或者強迫行為、人際關係、各種形式的虐待以及愛的需求。我們一層一層地來仔細看一看。

第一層是沉溺或者強迫行為。它包括一些非常明顯的症狀,比如酗酒、吸毒、工作狂、虐待成癮等等。

第二層是人際關係層。我們前面也有講過,拖累症的人際關係通常都會非常的糟糕,這種糟糕的人際關係隱藏得並不是很深,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患者的生活就能夠發現。比如說,酗酒者總是和他的家人吵架,身邊也沒有多少朋友……當我們發現了拖累症患者的人際關係問題,蛋糕的第二層也就顯現出來了。

第三層是各種形式的虐待。這種虐待一般發生在患者的童年時期,比如父母總是對自己拳打腳踢,或者對自己的需求置之不理,總是嘲笑自己的想法等等,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屬於虐待。由於許多患者都拒絕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歷,所以這一層通常都會埋藏得很深。

蛋糕的第四層也是最底層,是愛的需求。這一部分對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舉個書中的案例,作為父親的傑瑞·布倫利認為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是向兒子表達愛的唯一方式。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幾乎從來沒有陪伴在他的身邊,他一直都在努力賺錢,然後再大把地揮霍在兒子的身上。結果,由於兒子愛的需求一直沒有沒滿足,長大之後,他成為了一個性飢渴患者,渴望從女人那裡獲得滿足感。

由此可見,如果愛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就會不斷尋找另外一個人來彌補自己在情感方面的缺失。作者指出,這種情感的缺失,是很多婚姻悲劇的根本原因。

當我們嘗試著去了解拖累症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是由表及裡,先看到拖累症患者的一些強迫行為,再注意到患者糟糕的人際關係,深入地瞭解之後,才發現隱藏在其中的虐待以及愛的需求。然而,拖累症的運作方式其實是與之相反的,它先是由於童年時期的糟糕經歷,導致患者的自我形象殘缺,很難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強迫、沉溺性的行為。

03。強迫行為背後的原因

瞭解了拖累症的運作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索一下拖累症的成因。

前面我們已經瞭解到,沉溺或者強迫行為是拖累症最明顯的症狀。但是,這些症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作者在書中指出,強迫行為的形成共有三個主要原因,分別是:異想天開的思維方式、錯誤的罪惡感以及返家本能。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原因,異想天開的思維方式。什麼叫做異想天開的思維方式呢?意思就是覺得如果我做了這件事,結果就會變得更好;或者認為如果我表現得更好一點,這件糟糕的事情就不會發生。舉個例子,父母吵著要離婚,具有異想天開的思維方式的小孩子就會認為,“如果我表現得好一點,媽媽就不會想要離開我和爸爸”。如果爸爸是一個工作狂,孩子會想:“如果我更天真可愛一點,爸爸就會更喜歡和我一起玩,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待在家裡了。”

當然,不是隻有小孩子才會產生這樣異想天開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成人在不瞭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也會一廂情願地把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比如說,今天早上你和同事打招呼的時候,對方看起來好像很不高興,你不自覺地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讓對方生氣了。再比如說,老公吃晚飯的時候陰沉著一張臉,你下意識地就會認為是自己做的飯菜不好吃,不合老公的胃口。

這種異想天開或者說是一廂情願的思維方式,很有可能就會引發我們的強迫行為。舉個例子,在雜誌封面和各種流行的社交軟體上,我們看到的都是高挑、苗條的女生驕傲地炫耀自己的身材。走在大街上,那些身材好的女生也總是能夠收穫更高的回頭率。於是許多女生的內心都會產生一個強迫想法,如果我足夠瘦,就會有更多人愛我,我就會更快樂。所以許多女生會透過一些極端的方式,比如利用不健康的節食、飯後催吐等方式讓自己變瘦,甚至一些本來就不胖的女生也開始拼命地減肥。

正是“只有身材苗條的女生才有人喜歡”的這種一廂情願的思維方式,讓這些女生產生了減肥的強迫行為,甚至有許多女生還因此患上了厭食症。所以,異想天開的思維方式,是拖累症患者產生強迫行為的一個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原因,錯誤的罪惡感。隨著異想天開而來的就是罪惡感,當我們發現自己一廂情願的努力並不能改變他人的想法和行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所導致的,會因此而產生罪惡感。舉個例子,儘管孩子表現得足夠乖巧懂事,但是父母還是離婚了,孩子很有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如果表現得再好一點,事情就一定會好轉。但是我失敗了,我就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小孩子。”這種難以擺脫的罪惡感,會讓他們走向錯誤的極端,認定自己一定要想辦法修正過去的問題,抹平過去的傷痛。

就像作者說的,“是你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你刻意把自己放在這些悲劇裡面”,錯誤的罪惡感會使拖累症患者陷入過去的傷痛之中,無法自拔,他們會強迫自己不斷地去彌補過去的傷痛。比如說,我們前面所講的那個因為父母離婚覺得自己很失敗的小孩子,他很有可能去強迫自己變得更討人喜歡,像是:從不拒絕他人的任何要求,別人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為了讓對方喜歡自己去做一些壞事等等。錯誤的罪惡感,往往會讓我們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為了彌補過去的失敗,很多人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後,我們再來看第三個原因,返家本能。什麼叫返家本能呢?其實,在拖累症患者身上,通常都會有一種矛盾的現象,就是儘管他們怨恨自己的家庭,想要擺脫從前那種痛苦的生活,但是又不自覺地想要在目前的生活中重建過去的生活。因為對他們來說,原生家庭雖然是痛苦的,但畢竟是他們所熟悉的。在這種熟悉的生活模式中,他們能找到安全感。作者稱這種心態為“返家本能”,意思就是拖累症患者想要透過複製自己原生家庭的生活模式,重建和修補自己的過去。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返家本能”很不可思議。但是在自然界,“返家本能”的案例比比皆是。鮭魚會千辛萬苦地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產卵,鳥兒也會不畏艱難地飛回自己的巢穴。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的返家本能並不是地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重建原生家庭熟悉的生活方式的本能,即使這種模式是不健康的,甚至是痛苦的、具有破壞性的。

把異想天開、罪惡感和返家本能聯絡到一起,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問題家庭的小孩成年後,也總會做出一些具有破壞性的強迫行為。因為對拖累症患者而言,只有透過重建原生家庭的這種方法,他們才能彌補過去的過失。不僅如此,他們還認定這是他們應得的,他們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

04。童年經歷導致愛的缺失

瞭解了拖累症最明顯的外部症狀,也就是強迫行為背後的原因之後,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拖累症之所以會產生的一個深層原因——那就是童年經歷導致愛的缺失。

過去的種種經歷——我們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這些童年的經歷就像一隻只巨大的手,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徹底擺脫了童年經歷的影響,但是那些遭遇卻依舊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舉個書中的案例。約翰·喬登的父親既固執又專制,不管小時候的約翰如何努力學習,如何懂事地承擔家務,他的父親總能挑出毛病讓他改進,父親也從來沒有表揚過約翰。結了婚之後,無論約翰的妻子在什麼時候給他提出怎樣的建議或是表示一下關心,約翰都會認為她和自己的父親一樣,總是在挑自己的刺。過去的陰影矇住了他的雙眼,讓他看不到事實的真相,把妻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當做批評,約翰不愉快的童年經歷對他的婚姻生活格外具有破壞力。

實際上,約翰的童年生活之所以不愉快,是因為約翰遭受到了來自父親的“虐待”。你可能會產生疑問,約翰的父親又沒有毆打約翰,怎麼能說約翰受到了父親的虐待呢?其實,虐待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虐待,另一種則是消極虐待。

積極虐待比較顯而易見,從毆打、凌辱到各種程度的性騷擾等等都屬於積極虐待,這種虐待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上來說,都是不被允許的。不過,有些蓄意的、具有極大破壞力的行為雖然並未違法,但也屬於積極虐待,像是語言暴力、故意疏遠孩子等等。

而消極虐待是指父母因為太專注於某些事情,而無法滿足孩子在情感、心理或物質上的需求。消極虐待是一種更普遍、更不易察覺的傷害,這種傷害是由於父母無法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時間、注意力、照顧、愛的表達所導致的。

一提到因為父母太專注於某些事物而產生的消極虐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酗酒和濫用藥物,其實它們只是消極虐待中的一種而已。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消極虐待,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它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都是無法被忽視的。比如說,父母對孩子長期的漠視,像是爸爸回家之後就沉迷在手機或者遊戲裡面,孩子想要爸爸陪自己玩的請求通通都被拒絕了。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爸爸不愛自己,否定自己和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消極的言語虐待,也屬於消極虐待的一種。遭受消極的言語虐待的孩子雖然沒有被大聲吼罵或者是責備,但是他們也沒有被誇獎和鼓勵。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接納,沒有表揚,只有永無止境的否認和批評。仔細想一想,約翰·喬登的父親總能挑出毛病讓他改進,也從來沒有表揚過約翰,所以我們說約翰遭受到的是父親消極的言語虐待。

作者在書中指出,無論是積極虐待還是消極虐待,都會導致孩子愛的缺失。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即使是最稱職的父母,也偶爾會有一兩次的過失。父母偶爾的過失也許會暫時導致孩子愛的缺失,但是很快就會被彌補被恢復。而虐待是具有持續性的,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逐漸累加的,這種傷害使孩子長時間處於一種“缺愛”的狀態之中,拖累症也就隨之產生了。

05。“否認”是治療最大的阻礙

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拖累症的運作方式以及拖累症的成因。最後,我們還要認識到治療拖累症最大的阻礙因素是什麼,並且在正式開始治療前,就把這個絆腳石清除掉。

作者指出,在拖累症的治療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否認”。許多拖累症患者假裝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即使他們的現實生活苦不堪言,他們還是拒絕承認事實真相。他們必須不斷地說謊,因為如果面對現實,痛苦的過去就會湧現在腦海中,昔日的傷口又會繼續隱隱作痛。所以拖累者不停地埋藏自己的過去,“否認”也因此成為治療最大的障礙。

拖累症患者否認結果的嚴重性,或者堅持說情況已經好轉,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就像許多煙癮患者,即使肺部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害,卻還是堅持說吸菸沒有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他們還拒絕去看醫生,害怕醫生髮現自己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導致病症不能及時治療的關鍵因素,就是“否認”。

作者在書中強調,如果不妥善處理“否認”的問題,正式的治療就無法開始。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清除“否認”這個最大的治療障礙呢?作者給出了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真相來還擊“否認”。你可以找一個親友,詢問他對你的生活方式最真實的意見和看法。如果他不好意思當面告訴你,你可以請他透過郵件、簡訊、微信等方式來發表最真實的看法。你也可以向當地的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或者是找一個專業的心理醫生聊一聊。無論使用哪一種辦法,你都要拋開

TAG: 虐待拖累自己我們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