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假定投訴人是"壞人",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稱好歡螺裡吃出蟲卵,28日凌晨,@好歡螺官方微博 迴應稱乾料包、菜包等均經過巴氏滅菌消毒處理,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並表示商業詆譭時有發生,將對該事件進行核查,若幕後存在推動則依法維權。

企業假定投訴人是"壞人",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企業發生危機之後,通常有慣性的思維:是不是消費者訛我?是不是同行搞我?是不是記者黑我?當帶著這種思維去面對危機,往往會出現,我很棒,我沒錯,兩天就上熱搜太不正常,誰誰的動作多奇怪,他要不是敲詐我怎麼正好就怎麼樣……

在過去的危機處理中,經常會發現企業有這樣的執念,以至於把消費者的正常投訴,記者的正常採訪,變成了敵對的情緒,讓本可以在小範圍內化解的矛盾,一步一步激化。

企業假定投訴人是"壞人",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德魯克說,管理是激發人性的善,其實危機處理也是,當你一開始就不相信消費者,質疑消費者,他只會被激怒,事情怎麼可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退一萬步,企業如果認為對方敲詐、詆譭,但你仍當成正常的投訴認真處理,這樣即便真有敲詐,一看你如此認真專業想敲詐你也得悠著點兒;如果對方不是敲詐,而你這樣的處理,又沒有什麼問題,也不會出現惡化。

可遺憾的是,企業往往假定投訴人是"壞人",在這樣的思維下,都是想"幹掉壞人",而本來向你尋求安慰的消費者,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權益,還被這樣對待,他的鬥志也會被激發……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當然,如果鎖定對方真的有商業詆譭,也應該是經過快速、深入、嚴謹的調查,拿出證據實錘。有理有據有節,維護自己的品牌聲譽。否則,這樣猜想式的宣告,只會讓消費者產生更加不適的感受,讓企業陷入更大的被動。

最後想說,企業要把"都是別人搞我"的思維,從根源上剔除,出現問題先在自身找原因,把消費者投訴當寶藏,常懷敬畏之心,公眾才會對我們敬畏,商業詆譭也會繞行。

TAG: 敲詐消費者詆譭投訴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