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人才”入選“優秀科技專家”,人才評選豈能“一鍋燴”

“餃子人才”入選“優秀科技專家”,人才評選豈能“一鍋燴”

近日,江蘇省宿遷市人社局公佈“2018-2020年度宿遷市優秀科技專家”公示名單,其中一名飯店從業者入選引起廣泛爭議。11月30日,宿遷市人社局迴應稱,入選者為當地鄉土人才“三帶能手”,其申報的“駱馬湖魚頭餃子製作技藝”獲評宿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視人才是一種好現象。關於優秀人才的評選也有積極意義,這既是對入選者的肯定,使其有榮譽感,也對社會有示範、激勵等價值。不過宿遷市評選的“優秀科技專家”卻讓人難以恭維,因為部分入選人才缺乏“科技含量”,與“優秀科技專家”這個評選名稱有偏差,屬於“亂扣帽子”。

公示資訊顯示,50人名單中有高校教師、企業技術人員、醫院工作者、農業從業者等。既然能入選必然有所長,可以把這些入選者列入優秀人才行列。但是否都是科技型人才,還需逐一甄別。“科技”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科學技術”。而某些入選者與科學技術不沾邊。

典型例子是,其中一位入選者因“魚頭餃子”聞名。這被網友投訴稱,“憑一鍋餃子入選優秀科技專家?評選標準豈非太過兒戲”。儘管當地人社局對此爭議進行了說明,即孔祥亞是作為鄉土人才入選,是符合規定的,但暴露出這種人才評選存在標準不科學、評選“一鍋燴”等問題。

雖然孔祥亞近年來獲得多種榮譽,如2017年申報的“駱馬湖魚頭餃子製作技藝”獲評宿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被省餐飲行業協會評為江蘇省烹飪大師;2020年被多部門評為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等,但其主要成就在餐飲方面,準確說是“餃子人才”,非科技專家。

既然評選專案名稱為“優秀科技專家”,按說入選者應該擁有多種科研成果、科學榮譽,這才是名實相符。雖然我國餐飲領域也不乏各種科研成果,但孔祥亞所獲得的成就與榮譽,直白地說缺乏科技含量,其入選“優秀科技專家”名不副實。隨意放大“科技”內涵和外延,極不嚴肅。

這說明當地“優秀科技專家”的評選標準不科學,要求不夠嚴謹——選拔要求是:服務鄉村振興大局,在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等方面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鄉土人才。從常識角度看這些要求太寬泛,適合綜合人才評選,而非科技專家評選。

當地把各領域人才選入“優秀科技專家”,給人留下“一鍋燴”的印象。這說明當地對優秀人才的評選有點粗糙甚至有點懶惰。如果換成綜合型人才評選的名稱,再根據行業或專業細分獎項,就能讓各類人才獲得準確榮譽,而不是所有人才不分“腦袋大小”,被扣上同樣大的“帽子”。

據悉,當地“優秀科技專家”評選專案已經持續多年,這或許意味著每次評選都引發爭議,因為會有某些入選者與“優秀科技專家”有偏差。這也反映出,近年來一些地方活動總想著與“科技”掛上鉤,以為這樣就高大上。其實,把缺乏科技含量的東西與科技生拉硬扯只能變笑料。

宿遷方面也意識到,“之所以會引起爭議,其實與‘科技專家’這個說法有關,入選人員範圍廣,已經超出‘科技人才’範圍。”為何以前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歸根到底是評選工作簡單化。希望當地及時更名並重新制定評選標準,避免餃子式人才入選“優秀科技專家”再引爭議。

TAG: 評選科技人才入選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