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

法律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援和服務。

為呼應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要求,法律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有觀點認為,父母是最應當持證上崗的職業。那麼誰來教父母走向“合格”?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三次會議上,先後有368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相關議案12件,建議啟動家庭教育立法。

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家庭教育立法納入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啟動研究論證和草案起草工作。今年1月、8月、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草案,直至此番表決透過。

“雙減”政令把孩子送還給了家長,也送來了新的課題:在屬於家庭的時間裡,如何管、怎樣教?“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表決透過,既關乎每個家庭,也關乎每所學校。

家長視角

解讀

綜合一些調查採訪來看,立法的推動者們期望,為父母提供實施家庭教育的指引,構建涵括學校、社會、政府的家庭教育支援體系。

令一些父母作為家庭教育首要責任人“不懂家庭教育”,政府作為家庭教育關鍵支持者“不管家庭教育”的現狀得以改觀。

此次《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表決透過,本質上意味著一隻極為重要的靴子終於落地,整個社會觀念、心理都必須積極轉變:家庭教育也是整個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也是一件大事。

深度參與立法起草的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苑寧寧認為,“首要目的是讓父母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父母沒有這個意識, 政府、 社會供給服務都無從談起。”從結果來看,《家庭教育促進法》推動解決了兩個相關的重大問題。

其一,家庭教育的科學性。

儘管傳統文化上我們是非常重視子女教育的國度,但現實卻是一些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喪失了對子女的教育能力。

更多的父母不重視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最終導致一系列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問題。

家庭教育正式立法,確立了國家和社會及時干預家庭教育的法律依據,從而提升了父母進行科學家庭教育的意識。

其二,家庭教育的責任邊界。

《家庭教育促進法》首先明確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其次明確了政府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援的責任——也就是明確了國家、社會和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職責分工。

《家庭教育促進法》用大量的篇幅規定國家、社會、學校等對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和幫助,這對於提升我全國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

法案同時回答了一般大眾對“公權力邊界”的質疑:對家庭內部關係,以剛性約束作底線、軟性要求為主體。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校長視角解讀

及時宣講,讓“法”的意識深入人心

“尚方寶劍”來了,使用方法要同步。學校應首先組織幹部層面研讀政策,明晰具體內容,釐清職責邊界,確定操作步驟,形成工作方案。宣講可分為兩個層面:

一是在校內教工層面,目的是提振信心,一個老師三個幫,我們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

二是在家長層面,先發布到家長群,由家委會引導輿論,達成初步共識,再擇機召開家長會,明確家長的權力義務。

要注意的是,宣講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轉譯成家長聽得懂、願意聽的話語,用生動形象的以案說法,有說服力的資料支撐,讓家長從“要我”,變成“我要”。

主動對接,讓“法”的行動立竿見影

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家長普遍的問題,比如“怎麼樣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怎麼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機”“如何改善親子關係”,開展講座,或者家長沙龍。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服務,教育方針要求“教育服務於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主動服務也是“行為世範,德高為師”的寫照。除了邀請家長“走進學校”,學校也應該放下身段,主動“走進家庭”。

評價激勵,讓“法”的效果遷移放大

學校不妨對有關家長進行分類,重點關注,過程關心,注重對他們孩子的關注。

特別留心他們取得的哪怕微小進步,大張旗鼓地表彰,比如評選“月度家長”“最佳進步學子”,利用升旗儀式、學生大會讓他們閃亮登場,這樣的激勵不亞於精神的原子彈,會讓他們自覺固化良好的行為,直至形成習慣。

教師視角解讀

啟迪理性,所有指導均應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

教師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時,要遵循家庭教育規律、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道德發展規律、學習規律等。

熟知家庭教育和兒童發展相關理論,啟迪家長以理性精神看待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國家、社會、家庭等綜合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彰顯個性,兼顧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做到因家施教

教師要針對個性化的家庭教育狀況和訴求,充分掌握不同家庭教育實際情況,有的放矢,不斷跟蹤與反饋,分階段、分類別地給予個性化指導。

進行家庭教育問題診斷前,教師應儘量對家庭進行深入瞭解、訪談、記錄,確定主要問題,透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

自覺反思,具備反省意識,深刻認識不足

自覺反思思維應貫穿於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全過程之中,具有自覺反思意識與能力的教師,才能不斷地成長與進步,才能克服主觀與偏見,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教師應始終意識到,並非每一個全心全意的教育行動,都能穩穩俘獲好評。城市學校家長群體多元的價值取向,需要在學情調研的基礎上,去尊重家庭需求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超越創新,在動態的管理中創造與生成

家校關係不會永遠是四平八穩的關係,教師應該有一個動態管理的意識,善於在動態的變化中掌穩舵。

教師需要認真總結、吸收傳統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大膽實驗、努力更新,用靈活的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社會視角解讀

加強政策宣傳,嚴格監督和管理

家庭教育政策對推進家庭教育事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讓更多的政策物件知曉、瞭解相關政策,才能使政策落到實處,促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發展。

當然,也要對促進法中的責、權、利有嚴格監督和管理,對違法的家長要敢於動真格,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地方政府要敢於亮劍,對於不法牟利的培訓機構要一票否決,否則,再好的法也會成為一紙空文。

培養家庭教育專門人才

長遠來看,家庭教育要專業化、科學化、規範化,需要專門人才,而目前我國高校中家庭教育專業還是空白。急需在師範類、職業類院校開設家庭教育專業,為社群、中小學校、幼兒園和大學培養專門師資。

強化社群、社會相關機構的家庭教育責任意識

家庭教育是全社會都應當盡責的工作。一方面,兒童成長的環境和資源需要全社會提供;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社會支援服務體系,需要政策調控機制、專業支援機制、社群參與機制、傳播媒介規範機制等。

在家庭教育支援的內容與形式上關照家庭需求

從政府視角來看,建立家庭教育社會支援體系的目標可能是已經建立了多少個指導中心,建立了多少家長學校,出臺了多少政策。

但是從家長視角來看,衡量的標準是支援服務體系是否為家長所知所用,真正起到了作用。如果政策有了,機構建立了,但是家長並不瞭解,也沒有對家庭教育起到支援的作用,這些機構就形同虛設。

此外,在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援系統時,也要關照家庭的個性化需求,避免因為不適用而形成家庭教育資源使用上的不公平。

提高家長從網路獲取家庭教育支援的能力

網路尤其是近幾年自媒體的發展,使網路成為家長獲取家庭教育資訊與知識的重要來源,成為家庭教育支援的重要形式,而且是最便捷、成本最低的形式。

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

一是網路中的劣質甚至錯誤資訊,可能導致部分不善於甄別資訊來源、對錯的家長走入誤區。

二是要加強網路互動功能的使用與開發,只限於瀏覽獲取的資訊,缺乏對家長的積極引導。

應當加強網路互動功能,提高家長的資訊選擇能力,滿足家長的個性化需求。

總之,家庭教育社會支援服務網路的建立,需要廣泛調動各種社會力量,鼓勵多種形式支援和服務家庭教育。

支援與服務要貼近家庭和家長,設定半徑一公里的家庭教育服務圈,引進先進的社會治理手段和第三方管理機構,加大評估與監管力度,確保支援與服務網路功能的實現。

重點剖析

那麼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重點在哪裡?下面這組圖告訴你!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正式表決透過!今後須依法帶娃!

TAG: 家庭教育家長社會父母促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