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求不產品,產品需求從哪裡來?

編輯導讀:說到產品,自然離不開需求。需求是一切產品的立足之處,無需求不產品。那麼,產品需求從哪裡來呢?本文作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總結了七個維度,希望對你有幫助。

無需求不產品,產品需求從哪裡來?

在這個產能過剩的年代,企業習慣疲於應付競爭對手:對手有什麼功能,我們就上什麼功能,絕不落後;而且要千方百計把這項功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確保使用者選擇我們而不是競爭對手。由於企業間的想法和行動出奇的一致,造成產品同質化越趨嚴重,市場一片紅海,競爭異常慘烈。

產品要成功,緊盯競爭對手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要看我們的產品能不能更好地滿足各種產品需求。

只有精準把握產品需求,才能打造出有核心競爭力的好產品,才能取得市場成功!

無需求不產品

,產品需求到底從哪裡來?

無需求不產品,產品需求從哪裡來?

一、客戶要求

我們每次跟客戶交流,都會談到各種各樣跟產品相關的資訊,比如產品規格、型號、功能、外觀、技術方案、效能指標、安全性、可靠性、成本、交期等等,這些都是客戶要求。

客戶要求是產品需求的重要來源,但是客戶要求不等於產品需求。

我們首先要抓取客戶要求背後的本質問題,提取出真實的客戶需求;然後結合公司戰略和產品定位的需要,才能從客戶需求中篩選出產品需求。詳細介紹請閱讀作者之前發表的一篇文章《都按客戶要求開發了,客戶為什麼還不滿意?》。

二、客戶/使用者反饋

有些時候,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是同一個人,客戶就是使用者;有些時候,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個人,客戶非使用者。

客戶反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產品團隊肯定非常重視,在此我就不多說了,我們重點談談使用者反饋。

其實,使用者反饋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消費類產品,失去使用者,就意味著失去市場,最終必將失去客戶。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反饋顯然比客戶反饋還重要。

產品團隊容易沉浸在自己的產品中,錯把自己當作使用者,對產品判斷往往存在盲點。

使用者由於認知程度、使用場景、文化背景存在差異,他們對產品的直覺、使用方式和體驗感受會千差萬別,與產品團隊也會不一樣、甚至出現大相徑庭的情況。一些產品團隊認為的顯而易見的、聰明的、人性化設計或功能,在使用者眼中可能變成了不易理解的、愚蠢的反人性設計和功能。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要積極聽取使用者的意見和建議:

使用者理解我們的產品嗎?使用者是怎麼使用產品的?產品有哪些亮點?有哪些有用的設計或功能?有哪些沒用的設計或功能?需要新增什麼設計或功能會讓產品變得更有價值?

在產品上市銷售後,我們仍然要積極聽取使用者的投訴和建議。

無論產品設計有多好、價格有多感人,都會遇到一些挑剔甚至極端使用者。產品團隊需要認真對待並從中找出對產品迭代最佳化有幫助的使用者投訴和建議:比如使用者在你想不到的某一特殊場景下使用產品出現故障、或者在某一極端條件下使用產品出現故障,或者按自創的操作方式使用產品出現了故障等等。這些故障情景,在實驗室的模擬條件下可能無法想象,但在使用者端卻真實發生了,這對我們產品的迭代最佳化是很有幫助的。

三、市場調研

人們的收入水平、生活態度、消費觀念、消費需求是時刻變化的,由此造成市場需求的瞬息萬變。昨天的爆款產品,今天可能就不火了;今天的爆款產品,明天可能就不火了。昨天還是產品需求的最優解決方案,今天可能就不是了;今天還是產品需求的最優解決方案,明天可能就不是了。

怎樣跟上市場需求變化,持續提供當前市場最優解決方案,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進行市場調研。

透過市場調研,對消費者、消費趨勢、技術發展和市場趨勢形成洞察,從中發現並抓住有用的市場機會和產品需求,不斷調整和最佳化我們的產品規劃和技術規劃,確保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透過市場調研和分析,可以發現和挖掘社會級痛點需求。精準把握社會級痛點需求,可以開創一個新品類甚至新行業。

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環境變化、政治關係變化等,往往孕育著巨大的社會級痛點需求。比如前些年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天氣,造成了整個社會對空氣汙染和呼吸健康的擔憂,空氣清淨機在中國市場迅速呈現爆發式增長;而最近幾年,中國空氣汙染得到明顯緩解,空氣清淨機市場也快速達到飽和並呈現下降趨勢。

透過市場調研和分析,還可以發現和挖掘行業級痛點需求。精準把握行業級痛點需求,可以打造出行業的爆款產品。

2005年,iRobot就推出了採用隨機碰撞技術的掃地機器人,市場一直比較表現平淡;2015年,當iRobot推出具有視覺導航功能的掃地機器人時,掃地機器人快速引爆市場,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如果進行市場調研,我們會發現隨機碰撞技術的掃地機器人智慧程度很低,無法進行路徑規劃,無法避免反覆清掃和漏掃情況,無法將房間徹底的清掃乾淨。這個行業痛點,在視覺導航技術的掃地機器人出現之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iRobot的掃地機器人也成為了行業的爆款產品。

四、競品分析

每個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的產品,其產品需求都經過了千錘百煉,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和仔細研究。

競品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全方位瞭解當前市場競爭情況

: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哪些,他們現在的產品佈局和未來的產品規劃是什麼;主要競品有哪些,競品的目標使用者和目標市場在哪;競品的定位和售價如何;有哪些主要優點和主要缺點;銷售趨勢如何,有什麼使用者評論?……

透過競品分析,可以發現和挖掘市場切入點。

透過對主要競爭對手及其產品的分析,我們可以洞察到哪些細分市場、哪些價位段、哪些使用者的需求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滿足,從而找到我們自己產品的切入點。

透過競品分析,還可以發現和挖掘產品級痛點。精準把握產品級痛點需求,可以形成有別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產品,在某一細分市場獲取成功。

競品的主要優缺點往往隱藏了產品級痛點,我們要善加利用:競爭對手的優點,是不是我們產品的短板,我們是不是要快速組織資源進行技術攻關;競爭對手的缺點,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從而構建有別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

五、公司業務需求

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盈利。企業是透過產品和服務來賺取利潤的,每年都會根據市場、行業的變化,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制定符合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產品規劃。規劃中的每個產品都會被賦予不同的業務目標,比如市場目標、利潤指標、技術指標、運營指標等。這些業務目標就構成了產品的業務需求。一般的說:

對於引流用的經濟型產品

,企業並不期望它賺取很多利潤,而是希望它更多的佔領市場和使用者,快速上量、攤薄生產成本;同時為其它產品引流。

對於主打產品

,企業期望它跟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差異化,能長期穩定的佔據主流市場並獲取可觀的利潤。

對於高階形象產品

,企業期望它在技術和設計上要領先競爭對手,由於定價和毛利較高,高階形象產品銷量不會太大,但是會幫助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六、標準和法規要求

為了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社會、國家、行業對我們的產品會有安全、效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原則上,標準和法規對產品的要求高於其它的一切要求,產品開發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

不同層次的企業,對標準和法規的參與執行程度不一樣:

普通的企業

,根據標準和法規要求,製造符合要求的產品;

優秀的企業

,根據標準和法規要求,持續製造高於標準和法規要求的產品,依賴可靠的高質量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領先的企業

,積極參與制定標準和法規,將自身技術優勢形成事實標準,讓行業所有的企業共同遵守。

我們以家用電器為例,簡單介紹一下產品開發中必須考慮的安全要求,確保消費者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即使不小心或誤操作,產品也不會對生命和財產造成傷害。這是家用電器產品必須遵守和執行的安全底線。

防觸電要求:

一般家用電器都需要插電使用,如果設計不當,容易造成觸電危險。所以,標準要求家用電器滿足I類(基本絕緣+接地)、II類(雙重絕緣)或III類(安全特低電壓)的防觸電要求。

防火要求:

人手可觸及的外表面溫度不可過高,電子元件、電機表面溫度不可過高,安裝載流電子元件的材料必須符合相應的阻燃等級等。

防止機械傷害要求:

產品不得有鋒利的尖角和銳邊,產品不容易傾倒,運動部件(比如電機風葉)不可被人手觸及等。

七、自主分析

自主分析,就是產品團隊根據自身經驗、直覺和靈感,對市場趨勢、技術發展、公司優勢劣勢、運營資料進行深入思考、分析和判斷,發現和挖掘產品需求的方法。

好的產品需求,可以來自理性的資料分析。

在這個產能過剩的時代,幾乎每個產品都有很多競爭對手,誰能贏得市場,就看誰能根據市場資訊和資料進行有效的邏輯分析,讓自己的產品快速迭代最佳化,率先達到理想狀態。

好的產品需求,也可以來自直覺和靈感。

直覺和靈感靠的是猜想、假設,是預感、也是頓悟,容易跳出現在去看趨勢和未來,幫助我們思考未來:什麼時候會出現風口,什麼時候切入市場,什麼時候搶佔生態位,搶佔什麼生態位等等。

八、結尾

無需求,不產品。產品需求從哪裡來?

產品需求可以來自七個方面:客戶要求、客戶/使用者反饋、市場調研、競品分析、公司業務需求、標準和法規要求、自主分析。

精準把握產品需求,才能打造出有核心競爭力的好產品!

作者:鄧小亮,資深產品研發人,近二十年產品研發及管理經驗。

本文由 @鄧小亮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TAG: 產品需求使用者痛點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