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前有黃曉明一個月暴瘦20斤,消瘦到連“內衣都小了”;後有演員尹正減肥成功,瘦出翹翹的尖下巴。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來源於網路

黃曉明的私人教練,以及尹正本人,在小紅書上都有各自的頻道,他們也樂意分享減肥心得。

現在的年輕人,流行從小紅書上看食譜,明星的號召力,果然是一呼百應。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食譜的變化,是健康與美味之間的鬥爭;食譜的演進,與人情和人文,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在某個小品中,趙本山曾揶揄範偉道:“一個廚子不看菜譜,看上兵法了!”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擷取自小品《功夫》

按照大家的理解,尤其在古代,一個拿炒勺顛鍋子的,好好看菜譜就得了,兵法於他們而言,過於高深晦澀。

真實情況則是,菜譜比兵書更難寫。

在古代,想要成功撰寫一本食譜,至少需要以下條件:

王公貴族的特權,富商巨賈的財富,文人學士的筆墨,以及庖廚精妙的技藝。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紅樓夢》

但頗尷尬的是,貴族和富商,吃得起卻不會寫;窮酸文人會寫沒得吃;廚子會做不會寫。

哪怕同時滿足以上條件,你還得能放下身段,屈尊降貴。

畢竟,正經人誰寫食譜啊?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被完整保留的食譜叫

《齊民要術》

。眾所周知,它其實是一部農書。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大概成書於公元533年左右,其作者乃是

賈思勰

,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做過高陽太守,遊歷過山東、河北、河南等地。

賈思勰吃過、見過、也會寫。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賈思勰

作為對比,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誕生於公元前500餘年。

這一前一後,反差就有千年之久,所以說,兵書易寫,菜譜難求,屬實沒毛病。

其實,哪怕是《齊民要術》中,“飲食譜”也僅有兩卷二十六篇,佔據全書五分之一的篇幅。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書籍《齊民要書(飲食部分)》目錄

恰如賈思勰序言中所說,“起自耕農,終於醯醢(泛指佐餐調料),資生之業,靡不畢書。”作者記載食譜,不是因為嘴巴饞,蓋因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幸的是,當讀者跳過前面幾章,直接從第九卷“炙法”開始讀起時,眼淚還是止不住,從嘴角流了出來。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現代的炙子烤肉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賈思勰是一個文人,他卻能以科學家的嚴謹態度,去撰寫菜譜。《齊民要術》的食譜中,充斥著各種精確的數字和計量單位。這是一個好現象,賈思勰寫得越細緻,讀者便更容易操作。

作者這種量化標準的書寫方式,為我國食譜的編寫,樹立起一個很好的榜樣。

可惜的是,後來者並沒有跟著榜樣好好學習。哪怕是今天,

“少許”、“適量”、“若干”

,三個詞彙,依舊是中國食譜中,令人頭疼的終極謎題。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擷取自知乎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不妨從食譜的撰寫歷史中仔細推敲。

時間來到隋唐宋,在這一時期,我國飲食發展空前繁榮,文化產業同樣生機勃勃。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宋徽宗趙佶的《文會圖》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飲食著述並不算太多,而且大部分都已亡佚。

好不容易流傳於世的“食譜”,並不能被稱作食譜,它們更像是隨筆,或是介紹原料產地,或是敘述性味,甚至抒發情懷理念,唯獨不涉及製作方法。

諸位不妨先看唐代

《燒尾食單》

中的選單,裡邊有諸多華麗的菜品,諸如“水晶龍鳳糕”、“御黃王母飯”、“遍地錦裝鱉”、“纏花雲夢肉”……

至於如何製作,作者交代的淺嘗輒止,反正現代人看不懂。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的文人並不會操作,他們對食物的介紹,近似於道聽途說,照貓畫虎,從來都是模糊化的。

可以確定的是,完全依據他們的食譜,哪怕廚神在世,也不可能完整做出一道菜。

有理由相信,如今食譜中的“適量”、“少許”等詞,其思想根源就來源於文人的不懂。

必須承認這一點,離開計量寫食譜,就是耍流氓。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與唐宋文人,扭捏內斂的食譜文化不同,元朝人撰寫的食譜,可以用轟轟烈烈形容。

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撰寫的

《飲膳正要》

中,鄭重其事地介紹了狼肉湯、熊肉羹之類的“硬菜”。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飲膳正要》

哪怕是尋常食材,蒙古人照樣能用出個虎虎生風,用出個恍如隔世。

《飲膳正要》中,收錄一道叫

“攢雞兒”

的菜品,一次性需用肥雞十隻、薑末半斤、小椒末四兩;製作一份平平無奇的

“春盤面”

,則需要白麵六斤、羊肉“二腳子”、羊肚肺各一個。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網友所做的春盤面

忽思慧的記述雖然精確,但是依舊沒有可操作性,因為我們……吃不起。

縱觀中國歷史,元代皇帝平均壽命偏短,僅有36歲,從他們的食譜中,似乎能窺探出什麼。

明清時期的文人,提倡清修養生,四時調適。而論及此時的食客,袁枚是永遠繞不過的人物。(推薦文章:年輕人想“躺平”?這都是袁枚玩剩下的!)

袁枚當然也寫過食譜,他撰著的

《隨園食單》

是清代系統論述烹飪技術,以及南北菜品的重要著作。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隨園食單》

《食單》中收錄了大量食譜,但從其量化情況看,絕大多數的食譜,也都是比較模糊的。

袁枚作為美食蒐集者,他不恥下問,勤勤勉勉,態度值得稱道,成果有待商榷。

王小余是袁枚的廚師,也可能是自古以來,唯一一個立傳的廚師,這個“肉吏之賤者”,透過不斷的實踐,也能說出很高深的話。

王小余說過:“知己難,知味尤難。”袁枚從不下廚,他很難做到真正“知味”。

汪曾祺一針見血地指出,“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汪曾祺下廚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袁枚生活在乾隆一朝,彼時的清朝,正處於盛世。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逐漸沉淪,西方國家資本隨即大量注入中國。

中國的社會也掀起一場巨大的變革,那時的文人是苦惱的,到底該堅持自我,還是去土存洋,亦或中西合璧。

這種苦惱一併反映到美食當中。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清後期西方人在北京中式庭院內的西式晚宴

晚清時期,出現過三本西餐食譜。

《西法食譜》

屬於譯作,流傳不廣;

《華英食譜》

,流傳最廣,但它是由《隨園食單》和《西法食譜》拼湊而成,不土不洋,錯漏甚多。

中國自古以來的美食,將味道放在首位,強調整體效果,注重調和鼎鼐;西方的飲食恰好相反,多從理性角度出發,更注重營養與衛生,他們的出品,往往味道單一,營養價值卻一目瞭然。

晚清至民國的留學生,很多都是西餐的追隨者,他們的食譜是這樣的,

“每膳必食兼味,必牛肉,有洋酒一二品。食畢,有水果,有咖啡,有雪茄煙。早晚必飲牛奶或牛肉湯。”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民國時期西式聚餐場面

中餐在與西餐對決中,難道就沒有反擊者?答案當然是有的,而且竟還是一名女性。

楊步偉

是民國的奇女子,22歲成為中國第一所女校校長,32歲以博士的身份嫁給學霸,他們一不小心又成為,中國第一對博士夫妻。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楊步偉

楊步偉是伴著“優雅女人從不進廚房”的觀念長大的,在外國留學期間,因為實在不喜歡日本菜,才從零開始學習做菜。

後來,她把自己的做菜經驗,凝結成一本食譜,食譜名字口氣很大,就叫

《中國食譜》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整本書涵蓋了菜品、烹調以及中國飲食文化。《食譜》詞彙簡單樸實,內容切中要害,共收集了230餘道菜品。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在《中國食譜》一書中,楊步偉還鄭重其事地,教西方人如何使用筷子。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此書一經出版,便廣受歡迎,再版達二十多次,在歐美持續暢銷數十年。

前文說過,食譜的變遷,是健康與美味,也是東方與西方的戰爭。鬥爭到現在,究竟誰贏了?

似乎很難下結論。

據黃曉明的私人教練介紹,教主健身所用的食譜,遵循所謂

“地中海慢碳飲食法”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擷取自百度搜索結果

單純聽這個名字,你會覺得很高大上,很西方。將引號裡的內容分別拆開,人人皆能看懂;組合在一起,人人又都挺蒙圈。

如果用中國人的說法,可能更容易理解:

“管住嘴邁開腿,千萬不要斷碳水。”

這也是尹正給各位小姐姐們的忠告。

據說,

地中海飲食法

起源自5000年以前的克里特島,到目前為止,已經被聯合國認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看懂一份菜譜之——做菜不歸科學管,歸玄學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來,西方的科學也講究返璞歸真。

所以,你若要問,究竟是講究“適量”的中國隨性食譜好,還是強調“精準”的西方科學菜譜強。

要不,就“適量”的科學一下?

參考資料:

1。 邵萬寬:《對我國現存古代食譜編寫情況的研究》

2。 邵萬寬:《模糊與量化:中國古代食譜文化述論》

3。 忽思慧:《飲膳正要》

4。 發發大王:《劇組飼養員告訴你明星都吃啥》

5。 顧方宇:《中國近代飲食變遷》

6。 夏曉虹:《晚清的三本西餐食譜》

- 今日話題 -

你最拿手的一道菜是什麼?

TAG: 食譜袁枚食單賈思勰菜譜